孔子治学态度如何 孔子最喜欢的弟子是谁
一说起古圣先贤,在人们心中一闪而过的就是孔子。孔子弟子三千,其中约有72位贤人。时至今日,世界各地没有不知道伟人孔子的。在西方各国很多地方都树立孔子的圣像,可见人们如何仰慕这位伟人的高风。
孔子治学
关于这位伟人的的学说博大精深,若从一个学者的角度来发掘孔子的治学思想,从中受益,肯定能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孔子生活在一个“礼崩乐坏”的时期,他怀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对社会现实也是秉着积极的态度,希望在世能够有所作为。或许是出于对社会的关注,在孔子的治学领域中,偏重的是社会政治,人文伦理等方面。在他的治学成就上,不仅仅是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还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作为一名教育家,他自己始终是以自己的治学之道作为教人于己的蓝本,换一种说法就是,他之所以能够在教育上面取得成就,还要来自于他的治学之道的思想。曾在《论语》的开篇就有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就看得出来他的观点,他认为治学和育人是两个相通的一面。后来又在“学而不厌,会而不倦”中能够读到孔子不但乐学而且还乐教。
在治学和与人方面,他认为两者是不可分割的,并且还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生活与治学中,他也常常发出感慨,注重训练学生从实践中获得知识。“有教无类”算的上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他没有提出教育机会均是相等的概念,但是从他的教育思想和种种实践却体现了教育机会均等的理论。
孔子最喜欢的弟子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私立教育的创始人,从孔子开始,平民百姓才有了享受教育的机会。孔子什么也没有改变,但最终还是留名百世。作为一个教师,他的身份与其他教师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他也有喜欢的学生,有不喜欢的学生。
孔子弟子图像
根据历史上的记载说,是孔子最喜欢的学生。可是,这个答案也未必是全对的。当时的颜回身性格沉稳好学,从来不与他人相争。并且每次在上课的时候,他都是不会主动举手提问。但相反的,下课之后的他确实是另一副样子,他与同学们积极谈论,善于发挥,还把上课学到的知识运用得非常好。孔子一开始以为他比较愚钝,后来发现他非常聪明。
有的时候孔子认为颜回是比自己还要贤的人,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向骄傲的孔子这样高看颜回呢?原因就是,孔子是一位理想主义者,而颜回则比他更有理想主义。孔子是用自己的思想想把自己的理想主义加于这个世界,颜回则恰恰相反,他更愿意先用自己来实践这个理想主义。甚至有的时候孔子对自己的话都持怀疑的态度,可是颜回确是坚决的信从他。因此,从另一个方面来说,颜回就是孔子完美的一面。
在《论语》一书中,也能看的出来孔子对颜回的赞赏也是最多的。但事实上,颜回还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太过于死板,缺乏一定的创新能力。所以在孔子学术上的一些问题,颜回是帮不上任何作用的。
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身为教育家的名声与作为思想家的名声一样大,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为教育事业付出一生精力的人,他所提出的教育思想对后世的教育行为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
孔子像
孔子是历史上最早提出因材施教这个概念,他认为每个人的个性和能力都会有所差异,在对每个人的教育方面不能“一视同仁”,应该要根据每个人个人的特点以及能力来施行教育,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同时他还提倡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受教育的对象没有富贵贫贱之分。孔子还强调在教育学生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把道德教育放在首位。
孔子还重视启蒙教育,认为学习应该从小时候就开始。他还强调作为学生就应该保持认真努力的学习态度,虚心向学,在学习新的知识的同时还要经常复习早已学过的知识,毕竟温故而知新。孔子认为学生要学会自我思考,而不是仅靠老师的教导,老师也不能只把注重知识灌输给学生,要让学生自己思考,并加以恰到好处的引导。
孔子不仅提出了不少优秀的教育思想,他本身还是个教育家。他广收学生,据说门下弟子有三千。他通过跟学生聊天以及仔细观察学生的言行的方式来判断学生的具体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情况来施行教育。孔子在作为老师时,还以身作则,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榜样,供学生学习。也正因为孔子正确合适的教育方法,使他培养出众多有才又有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