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护国运动的意义是什么
护国运动作为中国近代除辛亥革命之外,由中国资产阶级独立领导的又一次革命运动,最初是从云南开始的,这个革命粉碎了袁世凯作为民国大总统,利用职权之便,在中国延续封建帝制的阴谋,从而使得民主共和制得以再次实施。但是就其最终结果来看,并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的武力统治。 那么护国运动的意义是什么呢?
护国运动图片
关于护国运动的意义最主要的恐怕就是在袁世凯复辟之后,将他从封建帝制的舞台上拉了下来。当然这也是护国运动的目的所在。
在护国运动爆发后,袁世凯被迫退位,这也就意味着“洪宪”帝制被推翻,《临时约法》再次被确定了地位,同时还有国会也再次有了其存在的意义。从这一方面来看,护国运动无疑是一场胜利的革命,但是就结果看,护国运动跟辛亥革命有着很强的相似性,众所周知,辛亥革命的胜利属于袁世凯,关于护国运动,其胜利果实则是归属于当时的北洋军阀最高统治者所有,也就是说国家政权并没有因为革命而发生转移,中国依旧是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另外就是,护国运动的意义其实应该是辛亥革命的延续,通过护国运动的开展,成功的结束了袁世凯的封建统治,其最直接的意义就是彻底的封死了在中国思想封建帝制的所有可能,并且使得中国再次开始实行民主共和,由此来说,它实际上是挽救了中国,进一步的巩固了辛亥革命的革命果实,在历史上留下了非常重要的一笔。
什么是护国运动
护国运动是发生在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一场内战,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政治意义,但是,什么是护国运动呢?
护国运动的首领旧照
护国运动又被后人称为“云南起义”,发生在1915年和1916年之间,由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复辟帝制,引起了以蔡锷、唐继尧等人为首的反对,并在云南宣布起义,向北洋政府宣战。
1915年12月25日,蔡锷、唐继尧等宣布云南独立,组织了近两万余人,拉开了轰轰烈烈的护国运动的序幕。
随即蔡锷、唐继尧等人向全国通电,表明了自己拥护共和,反对帝制的决心,希望四万万同胞站起来,一起反对袁世凯的复辟行为。
袁世凯得知这个消息后十分震怒。面对云南方面的独立,他做出了三个应对措施。首先,他削夺了蔡锷、唐继尧等人的官职,着令周围的所有军阀,皆可对其进行讨伐,将他捉回北京治罪。其次,派遣三路大军,共计八万余人,由马继增、张敬尧、龙觐光等人率领,从四川、湖南和广州,分别向云南进攻,企图消灭云南的护国军的势力。第三,先后派遣李经羲、熊希龄等与蔡锷、唐继尧相熟的人士,邀请他们远赴云南,说服蔡锷、唐继尧等人归降。
袁世凯的三条计策除了第二条对护国军造成了一定威胁之外,其余的皆没有起到什么作用。护国军先后经历了四川、湘西、滇桂边等战役后,击败了袁世凯的三路讨伐军。尤其是刘显世继云南之后也在贵州宣布独立,之后四川、陕西等地也相继独立,对袁世凯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因此袁世凯不得不宣布取消帝制,没过多久,就忧郁而死。
什么是护国运动?护国运动的本质,其实就是反对袁世凯的复辟,拥护共和体制的一场内战。
护国运动在哪爆发
说起护国运动在哪爆发,熟悉那段历史的朋友一定会记得,护国运动是由云南军阀唐继尧领导和指挥的,因此,护国运动在哪爆发,答案是云南昆明。
护国运动剧照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公然宣布复辟帝制,改国号为“洪宪”,欲成为“中华民国”皇帝的行径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感,亦成为护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索。
12月23日,云南将领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随即宣布云南独立,起草“讨袁檄文”通电全国,阐明“拥护共和”立场。12月25日,云南都督府成立,唐继尧任都督,组建约两万人的讨袁护国军,在蔡锷、李烈钧、唐继尧等将领的亲自指挥下进兵四川、贵州、广西等地,轰轰烈烈的护国运动终于爆发。
在各路大军的联合打击下,袁世凯的北洋军队接连受挫,远在京城的他只能眼睁睁看着南方其他各省纷纷宣布独立,一时间,刚刚建立起来的“帝国”面临着岌岌可危的局势。
数月后,难以承受多方压力的袁世凯不得不宣布取消帝制,历时近三个月之久的复辟闹剧,在全国人民的一片声讨中戛然而止。随着袁世凯本人的一命呜呼,声势浩大的护国运动也于1916年7月14日落下了帷幕。
忆昔唐继尧发表“讨袁檄文”时曾声称“所拥护者为固有之民国”,由此可见,护国运动是一场保卫民主、拥护共和的伟大圣战!坚持“民主共和”的立场,符合当时全国大多数人民的意愿,因此,不管护国运动在哪爆发,都不能阻止民众反帝反封建意识的觉醒,亦改变不了袁世凯倒行逆施的复辟行径最终将招致失败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