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诗人夏完淳父子墓在哪里
夏完淳父子墓,是指明末抗清英雄夏允彝与其子夏完淳合葬之所在。据悉,夏完淳父子墓始建于清朝初年,今存于松江区小昆山镇荡湾村,地处北边开阔地带的田野中,是一座保存得相当完好的中国民族英雄墓葬。
夏完淳父子墓图
据明末有关历史文献记载,少年英雄夏完淳在南京西市英勇就义后,其生前好友杜登春、沈羽霄等人悲痛之余,私下出资为其收殓遗体,并将他归葬于松江昆冈乡荡湾村夏允彝墓旁,让他父子二人相伴长眠于此。时光匆匆流逝,夏完淳父子墓几经后人翻修,这才有了一定的规模。
今存的夏完淳父子墓外观呈半月形,墓碑总高度约两米,面宽近三十米,占地两亩有余,周边青山环绕,环境十分清幽。
1956年,新中国建立之初,百废待兴。夏完淳父子墓被当时的江苏省委列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高度重视。1958年,松江县划归上海市管辖后,夏完淳父子墓再次被列为上海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61年,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出资修葺了夏允彝、夏完淳父子墓,并重新立了墓碑,由国务院副总理陈毅亲笔题写碑文“夏允彝夏完淳父子之墓”十个行楷大字,笔力遒劲,字字有神,体现了陈毅总理对这两位民族英雄的深切敬仰和缅怀之情,此事一度被传为美谈,为当地群众所熟知。
夏完淳简介
明末历史文献上,记载有抗清义士夏完淳的简介。据夏完淳简介描述,夏完淳原名“夏复”,字存古,为明代松江府华亭县人,父亲夏允彝才学过人,是万历四十六年的举人,因而夏完淳自幼在父亲的悉心教导下文武双全,和父亲一样怀有满腔爱国热忱,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少年英才。
夏完淳父子图
明朝末年,政局动荡,天下烽烟四起,满清铁骑趁机挥师南下入侵。时年十四岁的夏完淳立即随父亲走上疆场,保家卫国,肩负起拯救天下万民的责任。
弘光元年,夏允彝领兵在江南一带与清兵苦战,终因寡不敌众,自杀殉国。噩耗传来,夏完淳悲痛不已。为完成父亲未尽的事业,夏完淳与父亲生前同僚陈子龙一起继续抗击清兵,最终却在永历元年春遭叛徒出卖,兵败被俘,不久之后,坚贞不屈的夏完淳与其他四十二名义士一同在南京西市英勇就义,年仅十七岁。
此外,夏完淳简介中还特别提到,他在世虽然只有短短十七年,然而在明末文坛上却有着不可磨灭的光辉地位。据说,夏完淳短暂的一生中,著作颇丰,现存历史档案中显示,他的作品中有赋十二篇,各体诗共计三百四十首,词四十余首,曲四首,八股文十二篇,内容多为感慨时局与抒发爱国情怀、立志与敌寇血战到底的文字,读来令人振奋之余,亦对这位少年奇才生出不少感佩之情。
夏完淳怒斥洪承畴
夏完淳是明朝的一位年轻有为的将士,拥有着雄心壮志,并且立志为国效力,打退敌国的庞大军队。他很小的时候就跟着自己的父亲上战场,有着显赫的军功,为世人所赞叹和敬仰。
夏完淳怒斥洪承畴
然而,他终有一天,还是败军栽在了洪承畴的手里,并且如洪承畴当年一个样子,成了洪承畴的俘虏,跟洪承畴有着一样的命运,等待着他的,也是劝降也是落得万人唾弃的下场。
夏完淳从小的时候就很爱自己的国家,有着一颗赤子之心,不畏强敌,坚贞不屈,也有着一颗誓死知心,绝不叛国投敌。清朝怎么可能放过这么潜力无限的大好青年呢?这是人们都很好奇的一件事情.
当然这也是有典故的,故技重施,让洪承畴去劝降夏完淳。夏完淳在当时也没见过洪承畴,并不知道他的样貌。他便怒斥了洪承畴,说自己这辈子最敬佩的是明朝的一位大臣,那就是洪承畴,他不屈不挠,忠心报国,为国效力,不想归降于清朝而最终被敌人害死。
听完这句话,洪承畴非常震惊,现实竟然这么的可笑和讽刺,在自己的朝上,散播的是自己坚贞不屈的佳话,而自己做的很多事情都让自己处于难堪的境地。他怎么也想不到,他自己会是这样的处境,但是也无能为力了。很多事情本来就是这样,既然选择了这条道路,就只能往下走了,再也没有回头路可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