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科普大全 > “骑楼”“大街”焕新,中山路新貌如何续说老故事?

“骑楼”“大街”焕新,中山路新貌如何续说老故事?

时间:2023-10-21 10:35:13来源:南方Plus客户端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南方Plus客户端的《“大街”焕新,中山路新貌如何续说老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暮色渐至,虽然街上修复改造工程还在收尾阶段,但高州市中山路上依然人声鼎沸。街上各色商铺林立,顾客行人往来不绝。

中山路很“老”,是高州市“九街十二巷”之一,亦是“广东历史文化街区”。自明朝起它便连接高州城东门与大西门两处城门,成为古高州城中轴。南皋学舍、升平寿井、各式骑楼分布其间,向游人旅客讲述不同时期的高州故事。每逢年例,街上舞龙舞狮热闹非凡,锣鼓齐鸣奏出传统文化韵味。

中山路上的新华书店。李达 摄

中山路也可以很“新”,2022年,高州市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和历史街区保护的双重行动。如今中山路上道路宽敞整洁,高州市第一小学的同学们下课后在街上嬉戏玩耍。年轻游人来场citywalk便能一睹潘州公园、高州冼太庙等周遭景点。

三线下地,雨污分流,路面改造,对骑楼等历史文化建筑修旧如故……新旧之间,中山路正依托骑楼等历史建筑打造成独具地方文化特色且通畅、舒适、安全的历史文化街区,让“新生活”也能带上“传统味”。

连通古今

高州府的古城中轴

中山路东起东门与高州冼太庙相邻,西至大西门连接鉴江河畔的观山路,与文明路、府前路、南华路等道路相交,交通四通八达显现其地理位置之优越。路上历史建筑耸立,食客商家众多,即使不至长安,沿中山路直行,亦能有“一夜看尽长安花”之感。

中山路新貌。李达 摄

中山路古称大街,原因无他,在于道路之宽广,道路总长1000米,宽12.8米,因此能容下众多府衙、学宫与商铺。明代洪武年间,高州城城墙上有五处城门,其中东名迎阳门(后称东门),西为通川门(称大西门)。大街作为中心街道连通两处城门,以大街为中轴的古城格局于明朝基本奠定。民国九年(1920年)为纪念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大街改称中山路。

大街之“大”,更在于其所承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功能。自古以来就是官府衙署和学宫书院所在。据万历《高州府志》记载,府治“即古潘州旧址”,为“洪武二年(1369年)知府沈奇建”。茂名县治于“府治西”,“洪武十四年知县尹贤建”。此外东西还分列察院、千户所、儒学(即学宫)、东高社学和参将所等机构。

如今的广东高州中学前身便是高文书院。清晨,中山路上的广东高州中学中传来琅琅的晨读声,似在复现数百年前高文书院学子勤奋学习的场景。书院始建于明朝,原为义学旧址。明隆庆二年(1568年)高州知府吴国伦在此倡建南岳书院,后几度更名,于嘉庆五年易名高文书院。民国时期,先后改称广东省立第九中学和广东高州中学,并沿用至今。清军机大臣、光绪皇帝师傅翁同和曾为高文书院亲笔题写“高咏堂”匾,并撰联:“学有根基培养坚时乃担得圣贤许多事业,士先器识原流贯后方做成民物莫大文章”。

设府衙、重教化,中山路上各类历史建筑向行人诉说着如今高州城的“来时路”,又正以崭新角色融入现代城市空间。南皋学舍,即广东省农民协会南路办事处旧址向来往行人讲述着高州革命之火如何燎原;中山路传递着1949年解放高州时,由中山路进入高州城的激动心情;升平寿井展示着“婺女星精灵钟于此,饮之则寿,其甘为旨”的民间故事,引人入胜……此外,高州中山纪念堂、人民会堂、府学宫等历史文化建筑星星点点镶嵌其中,步入中山路,便好似翻开了一本“高州历史图集”,观古以阅今。

如今,高州市委、市政府、财政局、高州中学、第一小学等行政事业单位仍坐落于此。国美、兴发、实惠、合和商贸城等大型商场层出不穷,“来高州城必到中山路”道出中山路的热闹烟火气。

商住两用

骑楼里寻侨商足迹

在中山路上,一栋带有精美小阳台与精细山花、线脚的骑楼建筑时常吸引游人驻足停下来了解其历史渊源。“据考证,这栋骑楼是高州最早的骑楼建筑,由马来西亚侨领李孝式亲自设计,是当时非常知名的锦纶泰商行。”高州市博物馆馆长陈冬青说。

中山路的建筑墙面干净整洁。李达 摄

骑楼风格建筑是中山路的一张名片,骑楼特点是商住一体,前面是商店作坊,后堂和楼上是寝室。高州骑楼建筑一般分楼顶、楼身、骑楼底三部分,骑楼底连续的立柱架出的长廊可为行人作遮阳避雨之用。骑楼外表各式倚柱、壁拱、窗套等的灰塑或石膏线饰均体现出浓厚的西式异域风格。

据悉,李孝式是信宜县梓童坊大路街人,曾任马来西亚首任财政部长。抗日战争时期,他曾四处奔走为祖国募集资金1000多万元。“李孝式作为知名侨领,又是马来西亚首任财政部长,由他亲自设计的锦纶泰商行有着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可以作为研究、展示侨商文化的窗口。将建筑作为文化载体向更多人讲述这段历史。”高州市冼夫人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黄春嵘说。

当时的锦纶泰商行便是带有典型南洋风味的骑楼建筑,店铺专营矿业与纺织等相关商品。受锦纶泰影响,彼时中山路上的大小商铺开始纷纷效仿,盖起骑楼建筑。当时中山路北面多为府衙学宫等建筑,而在南面便是商铺林立,各色商品应有尽有。

梁新生是土生土长的高州人,从小在中山路上摸爬滚打长大。据他回忆,20世纪50年代起,中山路上各类百货、纺织、服装、饭店酒家都能见到,哪怕是理发店也是当时最时髦的风格。“当时的牡丹美容院已经能用烧热的铁钳子烫发了,现在看来可能过时,但在当时十分时髦。”梁新生说。

“不到‘九层楼’喝茶,就不算来过高州城。”20世纪80年代,高州商业大厦在中山路上拔地而起,因楼高9层而被惯称“九层楼”。当时的“九层楼”内,早点晚茶、KTV、舞厅等休闲消费场所十分丰富。“在很多老高州人心中,‘九层楼’就是当年的娱乐天堂。”黄春嵘说。

2005年改造前的中山路骑楼景观。受访者供图

从骑楼商铺到商业大厦,刻画着高州群众生活消费需求的变迁,也记录着商业、市井文化在高州市内的发展。陈先生家中原先亦在中山路上开了一家“恒泰”商行,做着纸扎、土货等生意,家中的店铺虽然早已停业,但一块写着“恒泰”的立牌还收藏在家中。一眼望向陈先生家的骑楼,当年立牌悬挂的位置还清晰可见。

“像‘建国服装厂’‘牡丹美容院’‘恒泰’一般的店铺招牌,都带着浓厚的时代与地域风味。哪怕店铺停业了,看到相关的招牌也可以去想象当年高州百姓是如何在中山路上经营自己的生活的。”梁新生说。

修旧如故

千米大街一米都不得少

建筑是历史文化与地方特色的表达方式之一,中山路上的骑楼作为一种地方文化的媒介,保存修缮之路较为坎坷。

梁新生曾是高州市建设装饰公司负责人,参与过中山路骑楼、路面的修缮优化工作。“20世纪60年代起,出于城市扩容考虑,从解放街路口开始,当时高州县五金公司、土产日杂公司以及二轻局等部分骑楼被拆除。”

2005年改造后的中山路骑楼景观。受访者供图

随后,在中山路中段的繁华区域,百货公司、牡丹美容院、纺织品公司、建国服装厂等骑楼亦被拆除重建。

20世纪80年代,高州县城房屋建设发生巨大变化,旧式砖木结构房屋逐步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新式的混合结构或框架结构楼房,中山路骑楼街的肌理在时代更迭之间逐步被破坏。

2005年,高州市出台《中山路骑楼街改造方案》,中山路按清末至民国初年时期的风貌特色进行了改造和修复,复原骑楼立面,改造现代建筑的首层,增设廊柱,架设连廊,恢复骑楼风貌。“我当时参与了粮食局到市政府路段相关建筑的修复改造工作,那段时间设计师根据以往的街道照片、图纸将部分骑楼外立面修了回来。”梁新生说。

中山路上一位经营着书画生意的店主说:“2005年高州便在做骑楼街的外立面修复工作,费用由政府部门与私人一起承担,每米政府会补贴1300元左右。”

2022年,高州市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和历史街区保护的双重行动,旨在让中山路等历史文化街区蝶变,打造崭新的城市公共空间。高州市建设事务中心工程师陆祖森说:“在改造之前,整个路面上有冗杂的电线、空调管道等,部分小区内地面脏乱差甚至杂草丛生,很多居民都搬离了原来的居住场所。”

对于骑楼的修复与改造,陆祖森提到,本次修复改造坚持修旧如故,尽可能保存中山路原有的历史风貌。在此基础上对原先中山路上的建筑恢复了骑楼风貌,同时对原有骑楼外立面进行粉刷、修复等工作。

部分市民对工程也有着自己的看法和担忧:“此前用的多是石灰水,颜色也以米白或土黄为主,更接近我们童年的记忆。如今的涂料等看上去总显得过于鲜艳、现代化。原先街上的一些仿苏联式建筑亦可不用增添骑楼外立面。”

“希望在修复改造过程中,这千米长的大街一米也不得少。或许涂料鲜艳与否这些事并无好坏之分,但在我们老高州人看来总是与记忆、情怀相关联。”梁新生说。

而在环境提升上,从细微处着眼,对相关建筑的管线、楼道、墙面等进行改建,完善雨污分流,重建排水系统,电路线缆全部迁改入地,实现了外观环境的焕然一新。同时将“换脸”与品质提升同频共振,增设公共卫生间等便利设施,改善路面灯光环境,让老居民过上新生活。

“以前一到雨天,在高州中学接孩子总容易因为路面积水问题浸湿裤子,这次改造之后,排水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等着接送孩子的陈姨说。

2012年,中山路成功创建“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随着本次工程的推进,街道上的商铺行人日益增多。每至早晨,解放街口的酒家门前便有人等着抢排二楼窗边雅座,品茗聊心,行人在或急或徐的步履中感受着中山路这条老街的新服务和旧味道。

南方+见习记者 许程浩

【作者】 许程浩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