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后”抗战时,为什么八路军敌后能建立根据地,国民党军却不行?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陈冠任的《抗战时,为什么八路军敌后能建立根据地,国民党军却不行?》,希望大家喜欢。
1938年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蒋介石见八路军在敌后建立了许多根据地,十分嫉妒,也想让自己的军队在日军后方站住脚。为此,在湖南衡山主办了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以汤恩伯为教育长,八路军参谋长叶剑英为副教育长,主要授课由八路军教官负责,目的是要国民党军官学会如何在敌后打游击战,以建立根据地。
结果,在游击干部训练班,八路军教官们毫无隐瞒,倾囊相授,讲授了八路军的游击战原则和方法。但是,他们强调首要原则是军队所到之处要和群众打成一片,官兵之间、军民之间要同甘共苦。谁知蒋介石的那些军官们一听,个个瞠目以对。
以当时八路军的待遇为例,战士每月发饷2元,一般干部发饷3元,团长至总司令每月发饷也只有5元,实现了上下一致、官兵一致。八路军与老百姓也是同甘共苦,有饭同吃,有被同盖,命运与共,生死相依,于是,在敌后,八路军如鱼,老百姓似水,能在水中“游”。游击干训班的国民党军官们听了八路军教员们的课,纷纷叹息说:
“我们不要说其军长、师长,就是连长要与士兵和老百姓同甘共苦,也办不到啊!”
尽管如此,蒋介石还是先后将几十万部队派 往敌后,想与中共争夺敌后的地盘。可是,这些部队所到之处,只知取之于民却不为民服务,只向群众敲榨勒索,抢夺给养,不知抚恤;对日军则尽 力避战,见之就逃。这样的做法,自然失去群众基础,于是,国民党军很快就陷入了既不能“游”又不敢“击”的地步。结果,在日军的“扫荡”和政治诱降下,近半数被消灭,半数投降变成伪军,只有少数逃回大后方。而中共以几万兵力在敌后发展到上百万。蒋介石除了大骂中共“游而不 击”和“坐大”外,只是徒呼奈何。可是,他始终不明白为什么八路军、新四军能在敌后做大,而自己的军队却不行。
越是艰苦,越与老百姓同甘共苦,越是危险,越是与老百姓生死与共,这就是中共在敌后做强做大的奥秘。陈冠任著、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大河向东:他们为什么追随毛泽东》和《大河向东:他们为什么凝聚在毛泽东旗帜下》(一套)记述了中共及其领袖们与老百姓的鱼与水、血与肉的情感,以及老百姓追随中共及其领袖的历史真实,该书为该社的年度畅销书,销量过百万册,其2023年版已经上市。两书为读者喜爱的红色正能量历史畅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