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科普大全 > “西夏”一首宋词里隐藏的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

“西夏”一首宋词里隐藏的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

时间:2023-09-02 10:36:05来源:写乎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写乎的《一首宋词里隐藏的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希望大家喜欢。

作者:朱新渝

北宋仁宗朝康定二年(公元1041年)初,沉浸于安宁生活之中的京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开始有一些使人不安的消息在坊间隐隐流传,说是大宋朝的西北边境烽烟乍起而吃紧了。但不管怎样,京都现在依然是白天人头攒动,市井繁忙,夜晩灯火通明,笙歌不绝。

这些天一首新出的颇为别致的《鹧鸪天》词曲十分当红,大小酒楼歌肆里宾客盈门,那幽幽咽咽的曲调伴随着浅吟低唱的婉转歌声回荡,引得众多客人们流连其间,不时击节赞赏或扼腕长叹。不久这首词曲甚至传入了宫中,内庭的宫女嫔妃们亦纷纷争相传阅,以致连皇帝宋仁宗读到后也禁不住嗟叹。

写词的人是一位叫做夏竦(song)的当朝大臣,那词句是这样的:

《鹧鸪天》 北宋·夏竦

镇日无心扫黛眉,临行愁见理征衣。

尊前只恐伤郎意,阁泪汪汪不敢垂。

停宝马,捧瑶卮。相斟相劝忍分离。

不如饮待奴先醉,图得不知郎去时。

换以四言句语表述一下:

整日心乱,无意梳妆。何堪辞别,愁理征衣。尊前强忍,恐伤君心。两眼汪汪,不教垂泪。手捧酒杯,叫停马车。斟酒相对,难忍分别。吾自强饮,图得先醉。醉睡不醒,不见君行。

话说是年二月,盘踞西北宁夏的西夏兵公然犯境渭州(今甘肃平凉),宋与西夏间战火遂起。四月,朝庭诏命夏竦为陝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韩琦、范仲淹为副使,率军对抗西夏。传说这首《鹧鸪天》词即是夏竦即将离开汴京赴任前写给他的心上人的。

全词情感真挚,构思巧妙,深婉曲折,凄美灵动。词中并不直接写出男子出征前的离别心绪,却从另一角度入手描写对方女子整日里心烦意乱,不理梳妆。离别送行的宴席上强忍住内心的悲苦叫停马车斟酒相劝,执意要让自己先喝醉沉睡不醒,这样她就可以见不到郎君的离去场面了。字里行间刻画细微,恸人泪下。

原来这夏竦年轻时便有一恋人,双方情投意合,十分相好。殊不料其父夏承皓早年在北宋与辽契丹的一次战斗中牺牲,当时北宋朝的开国第三任皇帝宋真宗(仁宗皇帝之父)为抚恤夏承皓为国英勇捐躯,先让其子夏竦承袭作了一名小武官职,接着又指令赐婚一女子予夏竦为妻。尽管夏竦内心有所不愿,但君命难违,只得无奈遵旨娶妻而撇下了自已的初恋。

在电视剧《清平乐》中,夏竦从前深爱的女子便是宫廷舞蹈教习贾玉兰贾婆婆,藕断丝连,宫里宫外,两人之间从此演绎出一出情感故事。

电视剧中的夏竦和贾玉兰都是作为较为反面的角色出现的,他们互相串通,狼狈为奸,打击异已,走私牟利,然而他们之间却是有真爱情的,用夏竦自己的话来说便是终觉“意难平”,是既可恨又可怜的一对人儿。

然而真实中的夏竦却是一位复杂多面的人物。

他博学多才,又机警能干,凭借着自己出色的处理政事的能力以及卓越的文才,从一名小小武将转职文官系列,在重文轻武的北宋朝中,历职地方,颇著政绩,一步步地做到了相当于朝中副宰相的高官。但他又是狡诈善谋的,为了自己和部分保守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不择手段地反对破坏范仲淹、韩琦、欧阳修、富弼等变革派大臣推行的旨在革新简政去除冗吏的“庆历新政”。

学问深厚但性格耿直的国子监直讲石介写了一篇文彩飞扬的《庆历圣德颂》赋称颂新政,赋文中直斥反对新政的夏竦为“大奸之人”,引致夏竦的震怒。为解切齿之恨,夏竦施展诡计,暗中散佈一些流言蜚语,更令人募仿石介的笔迹,伪造了一封石介写给富弼的信件。

信件中流露出了企图更立新君的不臣之心,这自然引起了早先支持变革的宋仁宗的不安。他利用仁宗皇帝对一些变革派大臣公开宣扬所谓“君子朋党”的疑惧心理,污蔑陷害石介谋反至其惊恨交加病亡,范韩富等人去职遭贬谪出京,从庆历三年(1043年)始至庆历五年(1045年),推行了二年多的“庆历新政”失败。

先前在主持对西夏的战事中,夏竦也被朝中一些大臣批评为畏懦怯战不肯尽用全力。

其实对于前线的用兵之策,夏竦有着自已的一套看法。他比较清醒地分析判断了敌对双方的长短优劣:认为西夏善于骑兵长途奔袭作战,机动战斗力颇强,这些都是战马缺少囿于步兵作战的宋军的弱项所在。但西夏偏处西北一隅贫瘠之地,不及大宋朝疆域广大,人口众多,物产富庶,财力强盛。基于此夏竦认为宋军应取固守城池坚壁清野的策略,同时关闭边境所有贸易通道,锁关严禁内地一絲一粒粮帛物品流入西夏境内,也就是要和西夏拼消耗战。久耗之后,让西夏最后因财力不济,必需的生计物资缺乏而不得不退兵。

然而战争刚开始时,北宋朝庭中上至皇帝中枢和前线年轻气盛的大臣将军例如韩琦等人,都渴望能尽快取得一场大胜挫败强敌扬威成名。但战场上形势的发展却并非尽如人意,双方势均力敌,互有胜败。

对于宋军来说,随后发生的一场“好水川之役”的战败尤为痛心彻首。

好水川是位于今宁夏隆德西北的一处山谷地,沟深山峻,非常适于大部队隐蔽。时西夏首领李元昊率兵10万直抵好水川,狡猾的李元昊见此地地形宜于设伏,遂将大军主力潜伏于此,只派遣少部分骑兵去引诱宋军。

与西夏兵接战的是大臣韩琦辖下任福将军率领的部分宋军,西夏骑兵先是佯装不敌宋军进攻,且战且退,慢慢将宋军诱至好水川设伏地段。此时,进入沟谷地带的宋军阵形尚未成列,早已埋伏好的大量西夏骑兵突然出现向宋军发起一次次猛烈的冲击。尽管宋军奋勇抵抗,但最终难逃被围歼的命运,包括大将任福将军父子在内的一万三千名宋军全部阵亡。

好水川之战宋军失利后,朝庭追究战败责任,韩琦自然难逃其责,他自己也上表朝庭请求处分。但夏竦派人去收捡阵亡宋军尸体时,却在牺牲的将军任福的衣袋中发现了一封公文书件。这是战前韩琦发给参战的各位将领的文告,文告中韩琦嘱戒诸将不得轻敌冒进,一定要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于是夏竦立即具实向朝庭上报,称此役失败责任不应由韩琦个人全负,从而减轻了韩琦的责任。

痛定思痛的宋仁宗此时也认为夏竦提出的对付西夏的军事策略是可行之法。在夏竦调离回朝后,接替他御敌的范仲淹在延州(今陝西延安)实际上即是采用了这种坚壁锁关固守的办法,使得西夏无隙可入,最后因内乱发生而不得不主动求和。

范仲淹当时在延州写有一首《渔家傲·秋思》词,表达他戍边卫国之志,词的上阙中这样写道:“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范仲淹初任地方官吏时,夏竦即识得他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于是在自己出任陜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时,保荐范仲淹作为副使。范仲淹为此写了《谢夏太尉启》表达谢意,启文中说:“深惟山野之材,曷副英豪之荐”。但后来二人却因政见的不同以及夏竦自家的私利而最终分道扬镳。

夏竦以文学起家,四岁开始读书,少有才华,好学勤读,而且非常敏捷,吟诗作赋,援笔立成。

17岁那年他随同父亲一起来到江苏南通狼山下的长江渡口,预备渡江后北上京城。面对夕阳残照下这雄浑壮阔的苍茫大江,触景生情,他乘兴写就了一首很不错的七律诗《渡囗》。

《渡口》 北宋·夏竦

渡口人稀黯翠烟,登临犹喜夕阳天。

残阳右倚维阳树,远水南回建邺船。

山引乱猿啼古寺,电驱甘雨过闲田。

季鹰死后无归客,江上鲈鱼不值钱。

颔联诗句中的“维阳”指今江苏扬州,“建邺”则是南京。在尾联的二句中,他用了西晋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为官时因见秋风起思念家乡吴中鲈鱼美味弃官归乡的故事。虽然现今江中的鲈鱼不值钱,但好东西总会物有所值的,间接地表达出年轻的他胸藏远志。

夏竦通晓经史百家、阴阳律历,一生著述颇多。特别是用毕生心血,编著了一本古文字字汇《古文四声韵》传世,据此可用于辨识古鼎古钟盘敦等器物上的那些深奥的奇异蝌蚪文字,至今仍然是研究古战国时期文字的重要参考资料。

宋仁宗皇祐三年(1051年),夏竦在奉命监修黄河堤坝时,躬冒淫雨以至染疾,返回汴京后九月病逝,终年六十六岁,谥号“文庄”。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