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钟会足智多谋手握重兵,姜维英勇善战,为何两人一起谋反却失败了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历史经典沸的《钟会足智多谋手握重兵,姜维英勇善战,为何两人一起谋反却失败了》,希望大家喜欢。
我们看三国的历史,对刘备、诸葛亮君臣的奋斗十分赞赏。同样,对蜀汉政权的灭亡也扼腕叹息。在钟会伐蜀后,虽然姜维率领蜀军与之周旋。但是由于敌众我寡,防线的漏洞被邓艾发现。他偷渡阴平,袭占成都,刘禅被迫投降。但是,在蜀汉灭亡后,蜀中却爆发了一场内乱,这场内乱的始作俑者就是钟会。
一、蜀中内乱的经过。
蜀中之乱的主要原因,还是在钟会的身上。一是他和邓艾一起伐蜀,邓艾却捷足先登夺取了成都。这让身为伐蜀主将的钟会心中不平,产生了争功的想法。二是钟会心怀野心,在受到姜维的蛊惑后,有了自立为王的想法。在这两者的支配下,终于引发了蜀中之乱。
在邓艾接受刘禅投降后,就依照自己的想法,对蜀中进行了处置。他在主将钟会不在的情况下,先斩后奏,拜刘禅为魏骠骑将军。他还让自己的部下师篡担任益州刺史,牵弘等人担任蜀中各郡的官员,对投降的蜀汉官员都加官进爵。邓艾的本意是为了下一步伐吴做准备。
但是,邓艾的举动却犯了司马昭的大忌。司马昭作为一个想要篡魏的权臣,更是不允许手下再冒出一个独断专行的下属。他派监军卫瓘去指示邓艾,让他不要自作主张,要先向司马昭请示。但是邓艾态度恶劣,根本不听卫瓘的话。于是,司马昭命令卫瓘将邓艾父子抓起来,用槛车送往京师治罪。同时,司马昭调集洛阳的军队,奉天子一起西征。
卫瓘在接到司马昭的命令后,抓捕了邓艾父子,将他们送往京师。邓艾的部下,由钟会统一指挥。一时间,钟会成为了蜀中魏军的最高统帅。但是,钟会此时已经有了异心。这是因为钟会此人本身野心很大,加上他认为自己灭蜀,功高盖主,怕遭到不好的下场。
而姜维在投降钟会后,对钟会的心思有所了解。他决定撺掇钟会造反,消灭曹魏的势力。在钟会造反成功后,姜维再寻机除掉钟会,重新建立蜀汉江山。他给刘禅写了一封密信,让他忍耐一时。在姜维的劝说下,钟会认为自己手握重兵,再加上有姜维的蜀军帮助,自己造反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不过,钟会的如意算盘却被司马昭的一封书信打破了。司马昭给钟会写信说,因为害怕邓艾不肯束手就擒,司马昭派贾充率领步骑兵各万人入斜谷屯乐城,自己将率领十万人马到达长安,很快大家就能够见面。钟会看了书信大惊,对亲信说一定是司马昭察觉了自己的异样,要赶快发动兵变。
但是,在发动兵变的时候,钟会遭到了失败。他的部将都不愿意跟随他造反,而姜维劝说钟会诛杀诸将,钟会又犹豫不决。最终,在卫瓘的暗中指使下,诸军发生兵变,救出诸将,杀了钟会、姜维等人。卫瓘为了免除后患,又派人杀了邓艾父子。此后,没有了制约的乱军在成都进行了大肆杀戮,这就是后人所说的蜀中之乱。
二、钟会的造反计划是否可行。
钟会作为三国时期的智谋之士,他为司马昭出谋划策,立下了汗马功劳。他自己说从淮南以来,划无遗策,四海公知。这虽然是钟会的自负之言,可也是当时的真实情况。正是因为钟会的真知灼见,才使他力排众议,坚决支持司马昭的灭蜀计划。司马昭也因此不顾他人的非议,任命钟会为灭蜀大军的主帅。
那么,钟会想要造反,自然会想出一个周密的计划。据史册记载,钟会的计划是这样的。钟会与姜维商议,想让姜维等人以蜀兵五万为先驱,兵出斜谷。自己率领魏军主力跟随在姜维的身后。等到了长安时,就兵分两路。骑兵从陆路进军。步兵从水路由渭河入黄河。这样,不出五日,步兵就能够到达孟津,两者会师于洛阳。如此一来,天下可定。
如果单单从钟会的这个作战计划来看,是有着成功的可能的。这是因为钟会伐蜀时,率领了关中的十二万大军。在作战的过程中,钟会又报告诸葛绪畏战退缩,司马昭将诸葛绪槛车征还,把诸葛绪的军队交给钟会。在刘禅投降后,姜维率领的蜀军又投降了钟会。再加上邓艾父子被捕后,他们的军队也归属了钟会。这样,钟会统帅的军队达到了二十万以上。
与军队集中在钟会之手相对应的,是关陇一带的曹魏军队空虚。这样,钟会如果发动对关中的袭击,成功的可能性极大。在占领长安后,钟会马不停蹄,兵分两路袭击洛阳。在短短的五天之内,司马昭是无法做出反应的。这样,钟会占领洛阳,确实有造反成功的可能。
我们看钟会的计划,与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极为相似。只不过蜀汉的实力弱,魏延将目标缩小为潼关。这样,蜀汉就能够一举平定关陇地区。可以说,两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可能成功的。
三、钟会造反计划失败的原因。
但是,钟会的谋反在刚刚发动的时候就失败了,这使得他的奇谋妙策也没有来得及实施。这是因为,他的计划与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一样,是建立在同一个前提上的,那就是奇袭。如果对方没事先没有准备,钟会出其不意实施计划,会有可能成功的。可是按照当时的情况,这个条件是不存在的。
钟会之所以会仓促起兵,就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异动被司马昭发觉。钟会一生聪明,可是在关键的时候却犯了糊涂。他不知道,司马昭在派他出征的时候,就接到了多人的劝谏。他们认为钟会野心太大,再加上没有家眷做人质,不可重用。司马昭因为只有钟会赞同伐蜀,还是任用了钟会。
不过,司马昭对于钟会的动向是十分注意的。他在蜀中有邓艾牵制钟会的时候,还是保持不变的态势。可是因为邓艾专擅,要收捕邓艾的时候,司马昭也同时采取了行动。他派贾充先占领汉中的要地乐城,自己则带着皇帝,率领十万人马前往长安。这样,司马昭就处于进可攻退可守的态势。而钟会企图以奇袭的手段夺取长安的计划就遭到了挫折。
我们可以想见,如果钟会真的起兵成功,当他想要从汉中出兵关中的时候,就已经失去了先机。钟会必须要先夺取乐城,然后再出斜谷进攻长安。当年钟会率领十几万大军攻打乐、汉两城,直到蜀汉灭亡都没能够攻下。如今钟会派姜维率领五万败降的蜀军,又怎么可能攻下呢?
如果双方在乐城形成相持状态,司马昭率领十万大军从长安到来,钟会的处境就会十分危险。这是因为他的手下都是司马昭亲手培植的军队,忠诚度十分可疑。一旦军心有变,钟会就大势已去了。即便是钟会能够打下乐城,他也会遭受重大的损失,依然不会是后来司马昭大军的对手。
所以说,钟会在得到司马昭书信的时候,是感到那么震惊。这是因为,钟会在得到司马昭的书信时起,就知道自己的造反计划已经难以成功了。这时,他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最终,在姜维的劝说下,钟会只得铤而走险。
四、钟会起兵失败的原因。
可是,钟会的失败并不是发生在他的造反计划实施的过程中,而是失败在他起兵的时候。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钟会的造反,在刚刚开始的起兵阶段就失败了呢?
第一个原因是钟会没有自己的嫡系军队。钟会想要造反,最大的缺陷是没有自己的嫡系军队。他统帅的军队虽然很多,可是一部分是邓艾的旧部,一部分是姜维的蜀军,最大的一部分则是关中的军队。关中的军队是司马昭的嫡系军队,他曾经担任过关中军队的统帅。在司马昭长期的苦心经营下,这支军队唯司马昭马首是瞻。
当时司马昭在回答其他人对钟会造反当时疑问时说,蜀汉灭亡之后,失败的蜀军由于心胆已破,不足为惧。而钟会手下的魏军因为大功告成,只想凯旋而归。钟会要是想造反的话,他手下没有可以指挥的军队,只有失败一途。这就揭示了钟会失败的原因。
在钟会起兵的时候,事实也证明了司马昭的推测。钟会手下诸将竟然没有一个人赞同钟会的做法,没人响应钟会的号召。钟会只得向姜维求援,谁知道还不等他与姜维做出决断,军队的兵变就开始了,他与姜维都死于乱军之中。可以说,钟会虽然指挥着二十万大军,除了他的少数亲信,没有人跟随他背叛司马昭。
第二个原因是钟会的优柔寡断。钟会在与姜维相遇后,对姜维十分欣赏。姜维发觉了钟会的野心,便利用钟会,让他谋反,准备以此复兴蜀汉。但是,钟会由于掌握兵权时间过短,在军中没有自己的权威,这使得他在实施造反计划的时候犹豫不决。
在得到司马昭的书信后,钟会已经知道了司马昭的动向,对自己的异心有了察觉。在这种情况下,钟会的行动依然十分迟缓。他一方面扣押诸将,想要得到诸将的支持,一方面面对诸将的沉默无计可施。他在这个时候依然对诸将的态度抱有幻想,并且放出了老奸巨猾的卫瓘。
在最后关头,诸军都已经开始兵变的时候,钟会依然没有做好应变的准备。他没有迅速杀死诸将,平息叛乱。反而让诸将被乱兵救走,在卫瓘的指使下围攻自己。可以说,钟会虽然有着造反的计划,可是在实施中缺少果决的勇气,致使起兵功败垂成。
第三个原因是司马昭的毒计。其实,在钟会出兵的时候,司马昭就已经定下毒计,要消除钟会这个隐患。这是因为钟会此人聪明过人,而且野心极大。司马昭对此早有察觉,只不过是利用钟会来进行灭蜀大计,在大功告成之后,再对钟会进行处置。
我们可以从历史记载中看到,包括钟会的哥哥都向司马昭举报钟会的野心。而且司马昭对好几个人都说明了自己对钟会的看法。可是钟会对此却一无所知,可见在司马昭的心目中,钟会并不是他信任的亲信。
在钟会和邓艾出兵的时候,司马昭的手下邵悌就问参相国军事刘实,他们两人出兵能否平蜀。刘实回答说,平蜀是肯定的,不过两个人估计都不能回来了。从这一段对话,我们就可以得知司马昭之心。他早就和部下定下密谋,让钟会和邓艾两人进则争功,退则诿过,让两人出于竞争之心而立功。在灭蜀之后,司马昭率领大军随其后,陷二人于法而灭之。
既然司马昭已经定下了消灭邓艾与钟会的计谋,他自然在军队中做了相应的部署。当年司马昭长期担任关陇军团的统帅。试想一下,这样的军队怎么可能会跟随钟会反叛司马昭。因此,在司马昭的密计下,钟会起兵造反从一开始就注定失败了。
结语:
当年钟会在灭蜀之后,兼并了所有的伐蜀的三路大军,加上姜维率领的投降蜀军,总数已达二十万人以上。在手握重兵,功高震主的情况下,钟会决定起兵造反,直取长安,再下洛阳。
但是,钟会的机会没有来得及实施就失败了。这是因为他的异动,司马昭早有察觉。司马昭派贾充先占据乐城要地,自己率领十万大军占据长安。这使得钟会的机会根本没有成功的希望。
在钟会铤而走险的时候,由于他没有可使用的嫡系军队,使得他的行动瞻前顾后,犹豫不决。这样,在关键时候,他没能当机立断,平息兵变,自己也死于乱军之中。这也与司马昭预先设下的毒计有关。可以说,钟会的一举一动都在司马昭的掌控之中,即便是有姜维帮助,他的谋反也不会有成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