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科普大全 > “皇帝”古代历史上的3次“清君侧”中,有没有只“清测不清君”的?

“皇帝”古代历史上的3次“清君侧”中,有没有只“清测不清君”的?

时间:2023-01-15 12:55:29来源:小朱喜欢旅游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小朱喜欢旅游的《古代历史上的3次“清君侧”中,有没有只“清测不清君”的?》,希望大家喜欢。

“清君侧”一词,由来已久。

《公羊传·定公十三年》:“此逐君侧之恶人。”《新唐书·仇士良传》:“如奸臣难制,誓以死清君侧。”

古代讲究“师出有名”,以期获得大义上的支持及广泛响应。

若起兵直接反对君主,那就是造反谋逆,以下犯上,在道义上和舆论上站不住脚;若以清除君主身边的奸臣为名起兵,旗号是为了匡正朝纲、使君主远离小人蛊惑,则“吃相”就好看多了,还显得“义正言辞”。

所谓“清君侧”,明眼人一看便知:如果皇帝的人都被清掉了,皇帝就沦为了“光杆司令”和任人摆布的“傀儡”。发动清君侧者,就等于堂而皇之地控制了皇帝,大权独揽,那么这皇帝还有好果子吃吗?自古以来,造反者都喊对方是奸臣,对方也称造反者是奸臣,成王败寇罢了。

中国历史上的“清君侧”,大都是叛乱者的幌子,挂羊头卖狗肉。峰子哥说说历史上几次著名的“清君侧”案例:

1、燕王朱棣“靖难之役”

明朝藩王燕王朱棣的“靖难之役”,打出“清君侧”旗号,实际上把侄子建文帝朱允炆拉下了皇位,自己反倒成了皇帝,成了明成祖,同时还不承认朱允炆地位。

南京城破,建文帝朱允炆自然知道叔叔朱棣“清君侧”是鬼话,所以宁愿焚宫,人间蒸发。后来,那个被灭十族的方孝孺,大骂朱棣篡位,曾严辞朱棣应立朱允炆儿子当皇帝,可是,太真了。

2、西汉“吴楚七国之乱”

汉景帝有点慌了,为平息七国之怒,居然杀了最忠心的晁错(当然也是为了让七国没了造反借口,但造反者要想找借口,李错王错张错...难道身边忠臣都杀了不成?)。

七国一看笑了,一个小小晁错岂能满足我们胃口?你刘启也太小看我们的造反诚意了。随后,进攻更加猛烈。只不过是,后来周亚夫平定了“七国之乱”,七国失败了。试想:如果七国攻入长安,汉景帝这个“君”会不会被清掉?

3、唐朝“安史之乱”

天宝十四年(755年),久怀异志、手握15万重兵的安禄山,联合史思明,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本质是为了争夺统治权,史称“安史之乱”。

唐玄宗李隆基出逃长安,途经马嵬坡,不料护卫的六军将士也发动兵变,史称“马嵬兵变”,杀死杨国忠等人(不过杨国忠确实是奸臣),继而“兵谏”唐玄宗杀杨贵妃,一代美人香消马嵬坡。

唐玄宗的儿子李亨乘势自立为帝,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李隆基失掉皇位。不过后来,安禄山兵败,被其子杀害,叛乱平息。“安史之乱”成为大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当然,历史上的“清君侧”,也有“只清侧不清君”的例子。

1、“不清君”若按“君主得以活命”来说:神龙政变:一代女皇、武周皇帝武则天退位

神龙元年,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大臣发动兵变,包围武皇寝宫,诛杀女皇男宠张昌宗、张易之兄弟,逼迫女皇帝武则天退位,扶唐中宗李显复位,武周灭亡,江山回到李唐手中。

之后,退位的武则天,迁居上阳宫,活到82岁,被儿子李显以皇后身份和父亲李治合葬于乾陵,谥为“则天顺圣皇后”。南宋高宗时的“苗刘政变”,也是如此。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苗傅和刘正彦发动兵变,诛杀宋高宗赵构宠幸的权臣王渊及宦官康履等人,以清君侧,并逼迫赵构将皇位禅让给三岁的皇太子赵旉。宋高宗退位,迁居善奉,清君测也没清君。不过,后来高宗赵构又得以复位。

2、“不清君”若按“君主不失君位”来说:

元朝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元朝帝党和太子党争斗,太子胁迫元顺帝罢免孛罗帖木儿。

孛罗帖木儿以“清君侧”名义,攻入大都,太子流亡太原,所以只清君侧,元顺帝依然还是皇帝。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太子领军反攻大都,孛罗帖木儿战败,最终为元顺帝密派人杀死。

等等。亲爱各位看官朋友,你还知道历史上哪些“只清侧不清君”的例子?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