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奎”80岁杨得志参加老红军聚会,得知老师长要来,他:我得到门口接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凌行时尚的《80岁杨得志参加老红军聚会,得知老师长要来,他:我得到门口接》,希望大家喜欢。
在老一辈的革命家中,战友情是许多人都很看重的一种感情,特别是那些从枪林弹雨中一起战斗过来的老战友,他们虽然并不善于表达,但是他们之前的情感,是世界上任何一种感情都无法比拟的。
1991年,80岁的杨得志已经退休在家,这一天,他忽然接到通知,有人组织了一次老红军聚会,问他要不要去。
杨得志年龄大了,战争年代负过伤,身体也不是很好,不过他知道,自己很有可能活不了几年了,对于那些老战友,他还是有很深感情的,因而他表示自己无论如何都要去。
很快就到了约定好的日子,杨得志虽然年龄大了,但是他早早的就来到了会场,可是让人觉得奇怪的是杨得志来到没有坐在那里,而是转了一圈又走了出去,站在大门口似乎在等待着谁。
一些工作人员很是疑惑,杨老将军的身份和地位这么高,还能有什么人能够让他如此重视呢?
没多久,一辆小轿车停在了会场门口,杨得志急忙走向前,
很快,从车里走出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将军,杨得志看到此人脸上立刻露出了笑容,准备上前搀扶他,嘴里还念叨着:“老首长,您来了。”
能够让杨得志如此对待的人,到底是谁呢?
此人不简单,他就是红军时期的第一师长,最后一位授予开国上将军衔的李聚奎。
那么,李聚奎做了什么,能够让杨得志如此对待呢?
让林彪引以为傲
李聚奎是湖南安化人,少年时期,由于家境还算不错,读过几年的书,不过,在当时大变革的时代,作为普通农民,注定不会有安稳日子过。
为了给生活谋一个出路,李聚奎在众多选择中,参加了军队,成为了湖南唐生智部的一个普通小兵。
说是普通也并不普通,因为李聚奎所在的这支队伍团长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人,这个人叫彭德怀。
彭德怀作为一名有追求的军人,他早就不屑于与国民党队伍同流合污,1928年,在段德昌等人共产党员的影响下,彭德怀决定率部起义,参军红军。
李聚奎非常支持彭德怀,他认为只有跟着共产党干才有出路,因而在平江起义时,李聚奎积极参加,为起义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起义后,李聚奎一直跟随彭德怀南征北战, 最终随部队来到了井冈山。
在井冈山,李聚奎的人发生了剧变。
李聚奎为人忠厚,打仗有一套,彭德怀对他很是欣赏,接连提拔他,而李聚奎也没让彭德怀失望,率部打了多次胜仗,历任红军团长,师长等职。
在苏区的历次“反围剿”战斗中,李聚奎多次身先士卒,立下了赫赫战功。
1933年6月,按照组建大师大团原则,红军总部决定将原红3军的红7师、红9师合编为红一军团第1师。
那么,谁来当红一师师长呢?
此时担任红一军团军团长的林彪有些忧虑不已,而负责红军军事指挥的朱德,周恩来两人也是犹豫不决。
关键时刻,时任红三军团军团长的彭德怀走了进来:“我向你们推荐一个人,李聚奎。”
朱德,周恩来两人听后眼前一亮,很快,这个消息被传到了林彪的耳朵里。
由于李聚奎是红三军团成长起来的将领,林彪对他了解不多,因而决定考考他。
林彪将李聚奎找来,询问道:“你认为红一师的师长,应该是一个怎样的师长?”
李聚奎:“我认为红一师的师长,就应该是红军的第一师长。”
林彪听后拍手称快,他非常满意。
随后,经朱德,周恩来同意,李聚奎正式担任了红一师师长。
林彪此时对李聚奎的到来非常高兴,他还专门给军委发电致谢:让李聚奎当1师师长,充分反映了军委对红一军团的重视。
李聚奎当上红一师师长后,虽然他脾气很好,但是有些事也会“争”,甚至还是和林彪“争”
1934年2月,中央红军取得黄陂大捷后,准备前往宜黄以南地区,打敌人吴奇伟和罗卓英部。
林彪考虑的作战计划是迂回侧击、各个击破。
而在这次战斗中,由于进行的不顺利,先后有三个师长负伤,林彪有些着急,他叫来李聚奎,命令他率部从山口突进去,两个小时必须拿下阵地。
李聚奎有些不解,他认为林彪此时确实是急了,因而他决定和林彪“争一争”
李聚奎说:“军团长,敌人用两挺机枪就能控制山口,这样对我军来说,非常不利,我们不能这样打。”
林彪虽然有些着急,但是也没有被冲昏头脑,他仔细思索一番后,认为李聚奎说的对。
李聚奎趁此机会建议:一个团佯攻山口,另两个团从左边山梁摸上去。
林彪同意了。
按照李聚奎的计划,红军在一个小时内就解决了战斗,林彪非常满意,他也逐渐的将李聚奎视为自己麾下得意的将领。
长征路上,李聚奎更是成为了林彪的骄傲。
杨得志:都是李师长领导有方
中央红军长征时,红一军团是先锋部队,而红一师,则是先锋部队中的先锋。
只要长征路上遇到什么艰难险阻,都是红一师冲锋在前,强渡乌江,强渡大渡河,李聚奎亲自指挥了这两场影响深远的战斗,而这两次战斗结束后,他的大名也是名震全军。
那个时候,杨得志, 正是李聚奎麾下的团长。
大渡河是岷江的一大支流,河宽300米,水深流急,两岸是险峻的高山,地势十分险要,红一师在李聚奎的率领下,首先赶到了大渡河右岸的安顺场。
此时守卫安顺场的是川军两个连,李聚奎将夺取安顺场的任务交给了时任一团团长的杨得志。
根据计划,团政委黎林率二营佯攻,团长杨得志率一营突然发起攻击,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20多分钟,战斗就结束,我军顺利占领了安顺场,并且找到了一只木船。
别小看这只木船,我军就是靠着他,渡过了大渡河。
1935年5月25日凌晨,根据李聚奎的命令,杨得志派一营营长孙继先挑选渡河勇士,孙继先不负众望,挑选了17位勇士。
随后,杨得志一声令下,勇士们划着木船在枪林弹雨中向前冲锋。
我军为了确保渡江成功,调来了神炮手赵章成,赵章成两发炮弹,直接打在了敌人的碉堡,敌人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勇士们趁此机会抓紧时间渡河。
杨得志看到这个情况,立刻下令再打两炮,赵章成直接将炮弹打在了敌人的人群中炸开了花,这时,敌人开始溃退。
很快,勇士们渡江成功,我军强渡大渡河取得了胜利。
强渡大渡河一战关系到我军的生死存亡,红一团在此战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周恩来非常满意,他说:“红一团是天下第一团。”
对红一团的表现也很满意,他夸赞道:“红1团在这次大转移中是立了功的,你们一直走在我的前面。”
对此,杨得志则是谦虚地说:“强将手下无弱兵!都是李师长领导有方!”
杨得志话里这位李师长,正是李聚奎。
李聚奎担任红一师师长时,杨得志作为他麾下的团长,和他学习到了许多东西,与此同时,李聚奎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也折服了杨得志,使他对自己的老领导李聚奎充满了敬畏。
1935年6月,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地区会师,这次会师,为了加强两军联系和交流,中央红军派了不少人前往四方面军。
李聚奎被调到四方面军,先后担任了红31军、红9军参谋长。
而这次调任职务,也对李聚奎的一生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936年10月,为了打通与苏联的通道,我军以四方面为主要部队,组建了西路军。
西路军西征时,李聚奎时任红九军的参谋长。
由于没有建立根据地,没有补给,没有支援等,西路军最终失利,李聚奎也和部队走散,后来,他孤身一人在山里躲过了敌人的追杀,走上了千里迢迢的“乞讨回家”路。
在多次与敌人进行周旋后,李聚奎历经两个月的艰难跋涉,最终回到了延安。
这次西路军失利,对李聚奎的革命生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此后,李聚奎一直都从事的是参谋长和后勤工作,没有再担任过军事主官,因此,他的战功,也就稍稍有些逊色。
不过,在参谋和后勤保障工作上,李聚奎也做出了巨大的成绩,抗战时期,李聚奎担任了386旅的参谋长,著名的神头岭一战,是八路军抗战的典型战例之一,而这个设伏地点,就是由李聚奎提出的。
解放战争时期,李聚奎担任了西满军区参谋长,东北军区后勤部参谋长等职。
在保障四野部队能够顺利完成战斗目标的后勤工作上,李聚奎做出了巨大贡献。
1949年东野整编为四野后,李聚奎担任了四野的副参谋长。
新中国成立后,李聚奎的人生, 再次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时期。
抗美援朝战役期间,李聚奎是东北军区后勤部长,在此期间,他积极调整后勤组织和运输线的兵站,将作战物资沿兵站线梯次储备,保障了作战物资源源不断运往前线,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1955年,国务院成立石油工业部,说要从军队中挑一个人当部长,周恩来思来想去,选中了李聚奎。
正是由于如此,在同年授衔时,李聚奎没有参加,他只获得了三枚一级勋章,没有被授予军衔。
虽然没有被授予军衔,李聚奎并不心生怨气,而是将自己的精力都投入到了石油工作中。
此后三年,李聚奎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958年,财政部长薄一波见到李聚奎,忽然开口道:“中央决定将你和总后勤部政委余秋里的位置对调一下,你有没有什么意见?”
李聚奎:“我没有什么意见。”
就这样,李聚奎又回到了军队,担任了总后勤部的政委。
不久,一份请示,放在了办公室的案头。
这份请示写道:
李聚奎同志已经中央决定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委员。该同志原为副兵团级,因转业而未评衔,此次调回军队工作,我们建议授予其上将军衔,当否,请批示。
很快做了批示,表示了同意。
同年,中央军委为李聚奎补办了上将军衔的授予仪式,由此,李聚奎也成为了新中国57位上将中最后一位被授衔的人。
李聚奎被评为上将,说起来或许有些低,但是李聚奎自己表示:就低不就高。
就这样,李聚奎与自己的老部下杨得志等人,同样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虽然李聚奎也是上将,但是杨得志对他非常尊敬,无论之后他的职务有多高,对于李聚奎,他都当做老首长看待。
1986年,是李聚奎86岁的生日,这一年,时任总参谋长,已经75岁的杨得志专门来到了李聚奎的家里为他祝寿。
一见面,杨得志就亲切地称呼李聚奎为老首长,两人紧紧握着,笑呵呵地看着对方。
他们从战争年代积攒下来的友谊,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有任何的变化。
时间一晃,又是5年。
1991年,杨得志已经80岁,这一年,在他得知有一场老红军聚会时,他当即表示要去,当他得知自己的老首长李聚奎也要来时,他非常激动。
在聚会那天,杨得志专门到门后等待,迎接李聚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