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俘”抗美援朝战场的夜莺“刘禄曾”,她用特殊的方式瓦解美军的战斗力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历史青竹的《抗美援朝战场的夜莺“刘禄曾”,她用特殊的方式瓦解美军的战斗力》,希望大家喜欢。
1950年年底,抗美援朝前线抓获了大量联合国军的俘虏,因为语言不通,无法审讯,缴获的英文文件也无人能看懂。
于是在上海急招了23人,其中女的10人,其中就有东吴大学法律系四年级学生——刘禄曾。
刘禄曾是名将之后,她的曾祖父刘秉璋是晚清抗法名将,官至四川总督。
刘家教育后代的故事中,曾祖忠君爱国、抗法守土的事迹总是排在第一位。
接受保家卫国的召唤,刘禄曾立刻投笔从戎,她拎起行装报名上路。一路北上到沈阳,被要求精减行装,于是将东西打包寄回家,只剩一个背包和书包。
01名媛变女兵,冷热苦寒决不掉队
刘禄曾被分配在志愿军第九兵团政工部下属的敌工部,具体工作是调查研究组的英文翻译,包括审讯战俘。
当时已是第三次战役之后,敌工部堆着一大堆缴获来的英文文件和宣传品,刘禄曾和两位女同事既要把英文文件翻译出来,还要听取敌台,随时把情况汇报上级。
可她们三人入朝之前,谁也没学过军事。
面对眼前的军事术语,常常感到茫然,如兵种、番号、枪支、弹药,甚至班、排、连、营、旅等词汇都没接触过。
刘禄曾靠一本词典,日夜恶补,把词汇中的军事用语全部都抄在一个个本子上,不停死记硬背,很快就能胜任工作。
随着战事的推进,九兵团向三八线靠近,一天急行军90里,一走十几天,头上还有美国飞机盘旋,脚下是从未走过的山路,每个人身上除了行李和伪装,还要背5斤米。
家庭优渥的刘禄曾,在上海出门乘坐的是轿车,这样的急行军对她是极大的挑战。
老兵们告诉她,再累也不能停下来,一停下就再也起来了。
可是上海的大家闺秀脚上磨起了血泡,气喘吁吁还是走不动。好心的同事不知从哪里找了一头牛,拉着她走到了宿营地,先把她背的米卸下来,再帮她弄来热水洗脚,挑破血泡……
第二天,她仍然跟着部队急行军,将身上必须的物品留下,其它物品通通扔掉。
朝鲜的冬天大雪纷飞,动辄零下20、30度,甚至到零下40度,那种冷让你感到冷到骨头缝里。刘禄曾和她的战友常在冰冷的防空洞里工作,阴冷潮湿,腰冷,腿冷,她们都患了关节炎。
有一次,大雪封山,雪把防空洞口都封住了,她们出不去,外面的人也看不到洞口。
幸亏一位前来联络的战士,奋力挖雪,总算把她们救了出来。
02勇当战地翻译,巧妙劝服美国兵
第五次战役之后,前线下来一批又一批各国战俘,其中以美国兵居多。
刘禄曾参加了审讯战俘,将他们编好班组食宿,伤病员还进行包扎和治疗。战俘在兵团敌工部一般停留不超过三天,只留下重点的调研对象,其余的三天后一律后送到志愿军总部的战俘管理营集中。
由于战地运输困难,志愿军官兵的粮食都要到10里地以外的后勤部去背,现在一下增加了这么多战俘,粮食根本不够食用。
于是领导决定,除了伤病员之外,一般战俘都要参加背粮食。
但有的战俘不听命令,有的躲在厕所里不肯出来,有的躲在被子里不肯起来。
为了不滋生敌对情绪,领导派刘禄曾去做工作。刘禄曾找了几个俘虏了解情况,然后她召集全体战俘开会,说明志愿军宽待战俘,但不是宽待无边,看管你们的志愿军战士吃的粮食都需自己去背,你们有什么理由光吃不干。
然后宣布,凡是今夜自己不去背粮食的,明天就不许吃别人背来的粮食。
这一招很管用,原先不愿去背粮食,都乖乖地跟随志愿军战士一起去背粮食。
有几个战俘还调侃他们的长官,过去你们享受太多了,现在要讲人人平等了。
在刘禄曾审讯的战俘中,有一个傲气十足的美国飞行员,30来岁,上校军衔,参加过二战,盛气凌人,根本不把中国人放在眼里。
刘禄曾提醒他:我的曾祖父刘秉璋,70年前担任浙江巡抚,就是抗击法国侵略者的英雄,他后来当了中国四川的总督,现在轮到我来对付你们这些侵略者了。
那个飞行员愣一下,在以后的审讯中,他装聋作哑,拒绝回答任何问题。
刘禄曾与领导研究后认为,这个人自命不凡,认为我们软弱可欺,要改变策略。
先把他晾在一边,打掉他的傲气,取消对他的优待,如:吃小灶、发好香烟,提供洗澡等条件。把他与几个南朝鲜战俘关在一起,这些南朝鲜战俘对美国大兵早已深恶痛绝。
几天后他就吃不消了,睡眠不好,伙食也不如以前,也没有好烟抽,于是自找台阶下。主动写了一张纸条,叫人转给刘禄曾,上面写着:对不起刘尉官,前几天我心情不好,表现糟透了,能否不要让我和南朝鲜战俘关在一起,我愿意回答您提出的任何问题。
03不惧炮火,战地夜莺在歌唱
1952年11月上甘岭战役之后,快到圣诞节前夕,三八线前沿的24军,迫切需要一名能在前沿阵地直接向敌人喊话的英语宣传员,部队需要利用圣诞节前后,组织一支宣传小分队,向敌人发动一次政治攻势。
刘禄曾主动要求上前线,领导批准了她的要求,此时她已有两年的战争生活经验。
从24军军部到最接近前沿阵地的连队指挥所,要经过好几条敌人的封锁线,最后遇到的是一片号称“死亡之谷”的开阔地,有一平方公里左右被敌人轰炸的连草都没了,是敌人严密控制的一条封锁线,每隔7分钟就要向这里发一阵排炮。
这是志愿军第五次战役之后,敌我双方渐渐进入阵地战的情况下,美军实施的一个战略,就是想切断志愿军后勤补给。
部队要守住阵地,就要有一支比钢铁更坚硬的运输队,所以每晚夜色朦胧时,为前线运送食品和武器弹药的运输队,就开始穿梭。运输队员都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他们摸清了敌人打排炮的规律,炮声一停,就箭一般的冲出去。
刘禄曾就跟在运输队的后面冲入“死亡之谷”,跑出去就是胜利,跑不出去就是九死一生。
“白天是美国人的,夜晚是中国人的。”刘禄曾与小分队晚上开始对敌广播。
每天晚上八点到深夜一点,除了宣传我军的立场和优待俘虏的政策,还播放《欢乐颂》、《平安夜》、《铃儿响叮当》等圣诞节的名曲,以及《送我回家》、《友谊天长地久》等思乡名曲。
接近圣诞节的时候,静谧的阵地,枪炮很少,小分队的高音喇叭大显身手,声音回荡在山谷中。
经过喊话,美军的厌战情绪蔓延,不得不常常换防。
后记
1953年7月27日晚上10点,朝鲜战场终于迎来了停战。
天亮之后,刘禄曾和战友走出坑道,发现对面的山头有美国大兵正在往山上爬。
他们见到刘禄曾后,大为惊奇。
后来才知道:原来他们以为我们的广播、喊话用的是录音机,没想到真有大胆女兵来到了前线。
大家感受着久违的阳光,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看见路边的一丛金达莱已经开花了,忽然醒悟到——“和平”真的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