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科普大全 > “主公”三国的常见错误:“主公”实际是个专有称谓,三国时对象只有刘备

“主公”三国的常见错误:“主公”实际是个专有称谓,三国时对象只有刘备

时间:2022-11-19 15:15:25来源:文史重读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文史重读的《三国的常见错误:“主公”实际是个专有称谓,三国时对象只有刘备》,希望大家喜欢。

爱看三国的朋友,没人不知道“主公”这个称呼,都知道这是臣下对自己的主君的称呼。就像最近热播的军师联盟里,司马懿也把曹操称为主公。

然而,实际上这是一个常见的错误,在三国时代,主公并不是一个普遍的称呼,而是一个专有称谓,对象只是刘备。

在广义的三国时代,或者更确切说是东汉末年,能够被称为“主公”的只有刘备一人。再具体一点,时间是从刘备入主益州到称汉中王之间这段时间。

在史书里,“主公”一词在《三国志》(包括裴松之注)里一共共出现15次:《法正传》里4次,《刘巴传》1次。《周群传》1次,《蒋琬传》1次,《彭羕传》7次,《杜微传》1次。出现的位置全是蜀书中,出现的时间几乎都是在刘备平定益州之后、称汉中王前的对刘备的称呼,只有杜微的1次是在诸葛亮在刘备驾崩后给杜微的信里提到刘备时所用。

也就是说,在《三国志》所有出现的“主公”记载,全部是刘备的转有称谓。绝不会有曹魏的郭嘉、司马懿等人对曹操称主公,江东的张昭、周瑜、鲁肃也不会对孙权称主公。

像孙权是汉朝朝廷正式封拜的车骑将军,所以江东诸臣都称孙权为“将军”。曹操更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前都是称“明公”,等恢复了西汉的丞相制度,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其臣下都称他为“丞相”。

那么,刘备为什么会被称为“主公”呢?刘备当时的地位时左将军、领荆州牧,不论一方诸侯的实际身份,就是按官职在朝廷中也算是很显赫的地位了。

然而,刘备的对手曹操已经是丞相了,按照官职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更有朝廷在手中。刘备作为与曹操逐鹿竞争的对手,要是同样以官职而论,岂不还是曹操的下级?

在之前实力弱小时还不需要在意,可是当刘备在赤壁击败曹操占领荆州大部,然后又拿下益州后,实力已经足以跟曹操对抗了。

所以,这个时候就不能再用原来的“左将军领荆州牧”了,而创造了一个专有的称呼:主公。

“公”在汉朝时也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尊称。当时对长辈、对师长、对老年人都尊称公,朝廷的最高官职就是“三公”。像孙权需要求得着曹操的时候,给曹操写信就称之为“曹公”。而“主”则是表示上下级关系,先秦时代的“主”已经可以代表君主的尊称了。合在一起,即表示了对刘备的尊崇,又与单纯看官职相区别了。

所以,“主公”这个词,是刘备集团内部对刘备的专有称谓。等到刘备在汉中阵斩夏侯渊,又击退了曹操的亲征,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后,自封为汉中王。这时候刘备已经是王了,不再需要“公”的称呼了。所以之后在刘备集团内部,称呼刘备就变成了“大王”“殿下”这种对王爵称呼的了。

在三国以后,“主公”这个词开始被某些特定的人所接受并使用。如两晋之际,割据河西的凉州牧张轨就被属下称为主公,他后来建立了前凉;东晋末年,刘裕也被称为主公,不久他就废帝自立为宋武帝。所以这时大致主公就变成了给这些即将称帝之人的称呼。

等到了明朝的时候,“主公”这个词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了,再经过三国演义的宣传,就变成了现在的样子。只要是一方诸侯,无论是董卓、曹操,还是袁绍、孙权,都可以被称为主公,不是刘备专属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