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科普大全 > “僧格林沁”历史上真实的僧格林沁:非周星驰电影中的废物,终为清朝战死沙场

“僧格林沁”历史上真实的僧格林沁:非周星驰电影中的废物,终为清朝战死沙场

时间:2022-11-10 19:55:16来源:沂蒙柳影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沂蒙柳影的《历史上真实的僧格林沁:非周星驰电影中的废物,终为清朝战死沙场》,希望大家喜欢。

说起晚清时期的清政府,可以说从皇帝到大臣,对西方列强的态度都是柔软的,也就是说,当列强要准备侵略清朝,清政府和列强交流的过程之中,基本都是保持着低姿态,等到列强的军队打过来的时候,甚至皇帝都先跑了,这其中咸丰皇帝跑过,慈禧和光绪还一起跑过。

从客观事实的角度来讲,晚清的这些掌权者要跑,也是情有可原的,毕竟武器装备确实是太落后了。可是,他们却缺少了像汉朝,明朝那样的硬气,实在是让人不知说什么好。但即使大部分人为了能够保全自己的利益,而跟着软弱的清朝政府们一起求和,可是也有少数那么几个人,就是不屈服于洋人,还敢请求和洋人正面开战。

其中的这么一个人,就是大家既熟悉又陌生的一位晚清大臣,他就是僧格林沁。我们熟悉僧格林沁,是在周星驰的电影《武状元苏乞儿》中开始的,在电影之中的僧格林沁,是个帮着侄儿作弊,稀里糊涂帮着赵无极造反,后来被咸丰皇帝降罪做了乞丐,还向已经是丐帮帮主的苏乞儿谄媚,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十足的草包,一个软弱无能的窝囊废。

但事实上,僧格林沁绝对不是这样的人。他不仅不是一个草包和窝囊废,他还是晚清少有的硬气王爷,敢和英军开战,最后还为清朝战死沙场。

僧格林沁虽然是王爷,但他却不是满族人,他是一个蒙古族的王爷,全名是博尔济吉特·僧格林沁。博尔济吉特氏和满清皇室的关系一直很紧密,辅助过皇太极,顺治,康熙三位皇帝的孝庄太后,就是蒙古族人,也是博尔济吉特氏,而博尔济吉特还有一个翻译名,那就是孛儿只斤,这个姓氏是元朝的皇族姓氏。

他出生于1811年的6月5日(嘉庆16年),本来是个普通家庭的孩子,但是他在15岁那年被过继给道光皇帝的姐姐,成了清朝的蒙古王爷。

僧格林沁虽然被过继过来在当时也是值得争议的,但是后来这个被过继的孩子,曾经一度成为清朝最后能够倚仗的将军和重臣。因为僧格林沁不是天生的王爷,所以他从他贫苦的童年时光,学多了许多比一般王爷多得多的生活道理。

僧格林沁带兵打仗,除了勇猛之外,他还能做到与士兵同吃同睡,这在清朝可谓是罕见,当时有些号称能够打仗的王爷,一听要打仗,怕吃苦,便连连推脱。

僧格林沁因为训练士卒和带兵打仗都深受道光皇帝的赏识,因此,他借助于自己的位置,在道光皇帝要死之前,做到了镶黄旗的蒙古都统。

可能许多人觉得这个听起来官职很普通,但事实上,只要是和镶黄旗沾了边的将军,王爷或者大臣,一律是皇帝的心腹大臣,因为镶黄旗虽是满清八旗之一,但是镶黄旗没有旗主,硬要说个旗主的话,此人就是皇帝,而都统一个职位,基本上全权看管着皇帝的身家性命。

果不其然的是,道光皇帝死前,僧格林沁就被封为顾命大臣,为道光的儿子咸丰皇帝保驾护航。

晚清的风雨飘摇,自然就不用赘述了。当时走向现代化的西方列强和遵循旧制的满清王朝发生了剧烈的冲突,以前的康熙乾隆时期,清朝还可以凭借其几乎世界第一的国力强行压制住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可是别人过了一百多年,已经将科技发展到碾压清朝的地步,更恶劣的是,清朝还要面对烽烟四起的起义军。

到两种观念发生冲突的时候,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僧格林沁就如同是一个救火员,哪里着火了,哪里就去扑,可总也没有个停过。

僧格林沁先是帮助清朝阻截太平天国,当时太平天国攻占了南京之后,就一路北伐,可他们遇到了一个善于带兵打仗的僧格林沁,北伐的太平军,被阻挡在了清朝京畿的外边。若是没有僧格林沁,咸丰皇帝恐怕要更早地逃跑了。

这太平军的事还没完,英军又找借口开战了,在1858年,清军和英军在大沽口打了一仗,结果英军大胜,此时的清政府,忙着和英国准备签订《天津条约》,但僧格林沁执意不肯,他对皇帝说,大不了倾尽全国之力,也要将英军击垮,并且让其他列强也不敢来侵犯。

但咸丰皇帝已经被列强的大炮给吓晕了,只想着求和,其他大臣也附和咸丰,僧格林沁孤掌难鸣。但僧格林沁是通过建立军功升官的王爷,面对敌人,只会和敌人正面打的僧格林沁,也不想就这么便宜了英军。

在1859年,忍耐了一年的僧格林沁,面对英军在大沽口的挑衅,他果断回击,终于为清朝带来了一次宝贵的胜利,同时还打死英军,击毁英军舰艇。这种硬气,实属罕见。

不过,当后来英军在1860年击败清军之后,僧格林沁又做了挡箭牌,接连被咸丰皇帝降级,以安慰英军。可这降职没多久,清朝又慌了。

英军刚刚打完,在山东一带的捻军,又开始作乱了,这支农民起义军,就像是太平天国的分支一般。当时清朝真的是非常无能,本来要用僧格林沁来安慰英国人,可是这义军一起,竟然没有人能够担起责任来。没有办法,清朝只能不管英国,继续让僧格林沁担任军国要位。

僧格林沁这一打,就从1860年的秋天打到了1865年的春夏之交,可以说基本上能够算是五年了。但这个时候的僧格林沁,也许是因为年纪大了,又或者是捻军实在是太凶悍,这一次,他载了。

僧格林沁打仗勇猛,但也有人指出,僧格林沁在兵法谋略方面还欠缺,容易被敌人引诱,从而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僧格林沁的死,正是因为他误以为捻军要败了,就被引诱到今天山东的菏泽市,最后被一个无名小卒给杀死在了麦田。

后来清朝还有很多地方给他建立祠堂,清朝也对失去他非常伤心。不过,这也正是说明了清朝的确该亡了,要说僧格林沁真的带兵打仗能力很强吗?其实,也并不尽然,但是清朝除了派他去,竟然无别的满意人选。后来袁世凯敢在和国民军的交锋之中半路杀回来,也和清朝没有王爷将军,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您觉得笔者的文章写得还行的话,就请为笔者的文章点个赞吧,您的举手之劳,对笔者来说是一种莫大的荣幸。)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