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科普大全 > “蜀汉”诸葛亮一生最大失误:饶了一个该杀的小人,杀了一个忠诚的大将

“蜀汉”诸葛亮一生最大失误:饶了一个该杀的小人,杀了一个忠诚的大将

时间:2022-10-31 09:25:21来源:清风自来论古今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清风自来论古今的《诸葛亮一生最大失误:饶了一个该杀的小人,杀了一个忠诚的大将》,希望大家喜欢。

提到三国时期的智者,多数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诸葛亮,作为蜀汉集团前期的军师,中后期的丞相,诸葛亮的形象几乎是完美的。从出山之后他便充分地展示了自己经天纬地的才华,让本来四处漂泊流浪的刘备,一步步成为了能和曹操,孙权抗衡的一方霸主。不过诸葛亮也是人,也有犯错失误的时候。

在诸葛亮即将身死之前,不放心蜀汉集团的他,安排了自己死后的一系列事宜,确保蜀汉集团能够继续顺利运行。他最大的一个失误,就是安排了一位小人上位,为此还让蜀汉损失了一员大将。这位小人就是杨仪,而大将则是蜀汉后期的主力魏延。在诸葛亮身前,这二人都是他身边的得力干将,一文一武,为诸葛亮分担了不少压力。

在小说《三国演义》里,魏延被塑造成了一个脑后有反骨的大将,在诸葛亮死后魏延因为想要夺权,最终被马岱所杀。然而历史上的魏延,是一位对蜀汉忠心不二的大将,诸葛亮对他也十分器重。虽然大家更熟悉的是五虎上将,但是魏延的勇武也并不差,他最大的问题不在才干,而在性格。

虽然魏延勇猛过人,在战场上也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他自视甚高,脾气暴烈且高傲,经常不把手下的部将放在眼里,有时候甚至会看不起同僚。这样的性格导致蜀汉集团中,并没有太多人喜欢魏延,唯一能够压魏延一头,并且让他真心信服的,在蜀汉后期也只有诸葛亮一人能够做到。

北伐期间,魏延一直都跟随诸葛亮北上参战,足可见诸葛亮对魏延勇武的认可。只不过魏延的脾气暴躁,所以诸葛亮并没有让他单独领兵。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谋,也没有被诸葛亮接受。对他而言,稳妥北伐才是上上之策。不能单独带兵,计策也没有被采纳,这也让魏延和诸葛亮之间,产生了一些间隙。

杨仪虽然是文臣,但他的性格和魏延相似,都是直性子,即便是面对上司也敢有话直说。最初杨仪是荆州的主簿,后来他投靠了关羽,加入了蜀汉集团。因为才干出众,杨仪得到了关羽的重用,在荆州丢失之后,回到成都的杨仪得到了诸葛亮的赏识,把他提拔成了尚书,让杨仪做自己的左膀右臂,参与北伐事宜。

作为军中同僚,二人都有着暴躁的脾气,过程中自然少不了摩擦,不过因为有诸葛亮坐镇中军,所以二人虽然有矛盾,但也没有闹出什么出格的事情。第五次北伐时,诸葛亮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魏延和杨仪之间的权力争夺也逐渐拉开了帷幕。担心军中内乱的诸葛亮,最终决定站在杨仪这边。

在他临终前,曾秘密召见过杨仪,姜维等人,告知他们大军回撤时,要让魏延断后,如果他不听军令,杨仪便可自行发落。诸葛亮去世后,本就不服杨仪的魏延违抗军令拒不撤退,他认为北伐战事不能因为一人荒废,大军仍可北上。最终双方爆发了激烈的冲突,魏延被马岱斩首,随后被杨仪诛灭三族。

在魏延被杀后,杨仪本以为自己可以像丞相一样独掌大权,管理朝中事务,却没想到诸葛亮在生前,就把国家大事交托给了性格更稳妥的蒋琬。自认为遭到不公待遇的杨仪开始抱怨,事情传到朝中后,他被贬为平民,流放到偏远之地。然而被贬之后杨仪仍不知悔改,继续上书,言辞激烈,诽谤朝中官员。

最后朝廷派人前来捉拿杨仪,要押他问罪,得知消息的杨仪选择自杀,朝廷看在他曾为蜀汉做出过贡献的面子上,把他的家人放回了蜀地。想必诸葛亮在临终前,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徐选错接班人。魏延被杀后杨仪志得意满,小人嘴脸暴露无遗,如果魏延当初没有被杀,姜维身边也会多一员大将。

诸葛亮北伐时,还不乏关兴,张苞,魏延等将领,姜维虽然继承了诸葛亮的遗志,可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姜维能文能武,可手下可用的人才却并不多,这也是后期北伐战事输多胜少的缘故之一。可以说这个决定,是诸葛亮一生的失误,不过即便如此,也不影响他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毕竟在刘备死后,他以一己之力托起了蜀汉的未来,如果不是诸葛亮鞠躬尽瘁,恐怕蜀汉只会灭亡的更快。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