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鼍神案”背后真凶令人唏嘘,又是谁造成了曾三揖的人生悲剧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旅行者说文史的《“鼍神案”背后真凶令人唏嘘,又是谁造成了曾三揖的人生悲剧》,希望大家喜欢。
如果要问最近哪部古装剧最好看,那一定是由柏杉执导,杨旭文、杨志刚领衔出演,张子健、王劲松、范明特别出演的志怪单元探案剧《唐朝诡事录》。本剧共由长安红茶、石桥图、众生堂、黄梅杀、甘棠驿怪谈、鼍神社、人面花、参天楼等八桩诡异案件所组成。而如果要问这八大奇案中哪一个案件背后的真相最令人唏嘘不已,恐怕要数鼍神社了。
苏无名在橘县破获诡异的“众生堂”案后,随之就被调往宁湖担任司马。唐朝在安史之乱以前是州(府)、县二级行政建制,安史之乱以后是道、州(府)、县三级行政建制。其中,州的行政长官是刺史,其下佐官员有别驾、长史、司马和录事参军事和司功、司仓、司户、司兵、司田、司法、司士等六曹参军。其中,当刺史缺员或者亲王兼领时,别驾、长史、司马可以直接代理州府一切事务。以电视剧《唐朝诡事录》为例,当宁湖刺史缺员时,长史顾文彬和司马苏无名就成为了宁湖州府的代理人。司仓参军曾三揖则是负责收租、仓库等仓谷事物的下级官员,类似今天地市级的粮食局或者税务局局长。
这位看起来老迈无用的司仓参军,正是鼍神案背后的元凶巨恶。原来,司仓参军曾三揖因为相貌丑陋,身材矮小,再加上他出身贫寒,只好希望能够通过科举考试来改变命运。为此,他勤奋好学,每试皆为榜首。然而,每次都名落孙山,就是因为他相貌丑陋,被主考官员讥笑,说他有损大唐的颜面,致命他无法提到升迁,只好困守宁湖了却一生。于是,曾三揖性情大变,假扮“鼍神”,开始施展自己的雄心壮志。只是慢慢的他在这种至高无上的权力面前,迷失了自我,一旦有人挑衅他的权威,他就开始大肆屠戮,最终走向了一条不归路。
其实,曾三揖所描述的“以貌取材”还真不是电视剧虚构的情节,而是唐朝时期真实的选官制度。据史料记载,唐朝铨选官员时,除了五品以上官员由皇帝亲自任命,一般六品以下官员皆由吏部按照铨选标准进行选补。凡是经考试合格者,均须到京城听候铨选。候选者按照铨选标准经过考核,优者授职迁官,劣者停职滞留。
据《新唐书·选举志》记载,官员铨选标准由身、言、书、判组成:“一曰身,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辩证;三曰书,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优长。”因此,如果候选者其貌丑陋,就会被吏部评选官员直接刷下去。在唐朝历史上,因为相貌丑陋而名落孙山者不计其数,尤其以罗隐最为知名。
据记载,罗隐,原名罗横,他自唐大中十三年开始,连续十二年参加进士考试,全部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弟”,而他不中的原因,可能就是因为相貌丑陋。在当时,罗隐的诗文早已名扬天下,追慕者甚多。宰相郑畋的小女儿就非常喜欢罗隐的诗,也倾心于罗隐。郑畋知道后,就趁罗隐前来拜访的时候,让自己的小女儿隔着帘子偷偷观看罗隐。岂料,从那天起,郑畋的女儿再也没有读过罗隐的诗句。
由此可见,“以貌取人”已经是唐朝的普遍现象。正是唐朝存在这样的选官制度,才会造成像司仓参军曾三揖这样的有志之士屡试不第,得不到应有的提拔。其实,不管是唐朝的官员铨选标准,还是汉代的辟举和征召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都是封建政治官僚的产物,只要封建官僚政治没有改变,选材的弊病都会一直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