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法正不死,便无三国”,三国时期的法正究竟有多厉害?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金城观史知今的《“法正不死,便无三国”,三国时期的法正究竟有多厉害?》,希望大家喜欢。
法正是典型的实用主义者,他心中没有是非善恶,更没有什么忠诚可言,有的只是投机和利益。这一点虽然让他饱受诟病,但同时也让他脱颖而出,最终帮助刘备开创了蜀国的基业。从这个角度说,法正的确影响了三国的历史。
法正是陕西眉县(当时的扶风郡郿县)人,二十多岁的时候赶上了大饥荒,为了能够填饱肚子,他逃难到了当时比较富庶的益州,投靠了益州大boss刘璋。在益州混了很长时间后,法正才被任命为县令,后来又谋得了军议校尉的职务。这个时期的法正,不仅没有被刘璋重用,在陕西老乡群体中名声也不太好,大家认为他的品行有问题。
关于这一点,我觉得是饥荒改变了法正的性格。管仲说过“衣食足而知荣辱”,大家可以想象,法正在饥荒之中的第一要务,就是不择手段活下去,自然也就会做出一些传统文人所不齿的事情,比如说为五斗米折腰等等,他也就自然成为了某些人心目中的“无行之人”。
实用主义者法正这段时间比较郁闷,大老板不中用,同乡又排挤,眼看着毫无前途可言,照这样发展下去也就是混吃等死了。法正毕竟不是池中之物,他觉不甘心就这样碌碌而终,对天下形势进行了彻底地分析之后,法正下定决心:既然这个老板靠不住,那就彻底搞垮这家公司,换个人当老板,自己凭借着拥戴之功必定青云直上。
法正给自己物色的新老板,就是那个英雄之名传遍天下,眼下却没什么固定资产的皇叔刘备。刘备当时虽然占据了荆州的一部分,但面临着曹操和孙权的双重战略压力,说不定哪天就被敌人做掉了,迫切需要战略根据地,而益州沃野千里,无疑是刘备发展事业的最理想选择。法正的机会也是说来就来,汉中的张鲁想攻打刘璋,法正就给刘璋出了个主意:你和刘备是一家人,可以请刘备来帮忙啊!
刘璋心里小算盘打得也是啪啪响,刘备来了既能帮他对抗张鲁,又能镇压益州本土的反对派,乐意说是两全其美。于是刘璋就让法正去见刘备,邀请刘备入川。法正见了刘备,迫不及待地就把刘璋给卖了:益州这地方当根据地多棒啊,以将军您的英明神武,再有了益州这个根据地,将来肯定能够成就一番事业,咱们里应外合抢刘璋吧!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清楚了,刘备带兵进了益州,直接找借口和刘璋翻脸,在法正等一票带路党的帮助下,把益州变成了自己的囊中之物。后来刘备又在法正的指引下,一鼓作气拿下了汉中,完成了三国鼎立的最后一块拼图。法正在这个过程中居功至伟,而他的实用主义路线,也十分对刘备的脾气,所以他也就成为了刘备最器重的人,其地位甚至高过诸葛亮。
法正既然是实用主义者,一朝权在手,自然是有怨抱怨有仇报仇,过去那些得罪过他的人,都遭到了清算,结果就是“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人们对法正这种小人得志很反感,就去诸葛亮那里告状:法正这家伙太过分了,您应该和大领导汇报一下,最好能撤职,实在不行降级和口头警告也可以。
诸葛亮心理跟明镜似的,他对那些人说:咱们的大领导在荆州的时候,被曹操和孙权压得喘不过气,后来幸亏有了法正,才有了今天的大好局面,现在怎么能打击法正这个大功臣呢!其实诸葛亮看得很清楚,他即便去打法正的小报告,刘备也不会处理法正,因为“先主雅爱信正”,把实用主义者法正视为自己的第一能臣,又怎么会对法正动手呢?
法正困顿半生,最后终于在刘备身上下注成功,成为蜀国事业的世纪奠基人,他也在这次投注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权倾蜀国。不过法正是个短命之人,在刘备当上汉中王没多久,法正就一命呜呼了,享年45岁。法正的去世是刘备的巨大损失,刘备为失去这样一位知己而痛哭了好几天,可见他对法正的感情的确与众不同。
客观地说,相比较与诸葛亮那样的理想主义者,刘备自然更喜欢法正这样的实用主义者,毕竟诸葛亮提出的主张是战略性的,而法正可是实实在在帮助刘备取得了地盘,这样的人又怎么会不深受刘备的喜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