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县”拍照时丈夫已牺牲,妻子用身体强撑着他,留下一张跨越生死的合影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雨宸历史的《拍照时丈夫已牺牲,妻子用身体强撑着他,留下一张跨越生死的合影》,希望大家喜欢。
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前进道路上,从来不缺乏勇于牺牲的精神,无数仁人志士的牺牲才成就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在新中国的建立过程中,回首望去,有无数革命烈士为此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九十多年前,一个三口之家的小家庭打算拍一张全家福,可拍照时丈夫已经牺牲,最后妻子用自己的身体强撑着他,另一只手紧紧抱着年幼的儿子,留下了一张跨越生死的全家福。今天,就给大家讲一讲这幅特殊的全家福背后的故事。
在渭华起义资料的卷宗里,静静地躺着一幅泛黄的黑白照片。照片上一个身材高大的男人半躺着坐在椅子上,在他背后是一个面带悲伤却强撑着露出微笑的女子。女子的怀里抱着的是他们年幼的孩子,正值天真烂漫的年纪,可小小的眉头却紧蹙在一起,此刻的他虽然躲在母亲的怀抱中,可却显得是那么的孤独无助,令人心疼。
在这一家三口的身后,站着一个头戴草帽的男子,他伸出右手轻轻地托住了男主人的身体。虽然他刻意压低了帽檐,极力掩盖着自己悲伤的情绪,可是从他的嘴角却仍然能看到一丝愁苦。
这是一幅在仓促中拍摄的全家福。照片中端坐在椅子上的男人名叫温济厚,在拍摄这张照片时他就已经牺牲了。
温济厚出生于1903年,他从小就生活优渥,家中有数十亩的良田,在当地也算是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在很小的时候,温济厚就树立了远大的抱负,立志长大后要成就一番事业。在进入新式学校读书后,温济厚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学习中,并且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也受到了进步思想的熏陶。
1926年的冬天,温济厚在组织的安排下,返回家乡华县开展农民运动,在七里寺小学担任校长。当时华县的情况十分复杂,人称“土匪军队”的镇嵩军军阀刘镇华刚刚在西安败阵,重新统治陕西的美梦破灭。而他的部下大多都是土匪出身,这群散兵游勇四处欺压百姓作恶多端,可以说是天怒人怨。
温济厚读小学时的校长史笔直生性秉直,他看不惯这些军阀欺压百姓的做派,于是就亲自写信给刘镇华,劝说他要整饬军纪,约束好手下士兵。然而,刘镇华非但没有听从史笔直的劝说,反而借故将史笔直囚禁,然后以莫须有的罪名将老校长杀害。
老校长的牺牲,让温济厚更加坚定了同这些反动军阀斗争的决心,他一方面上街宣传革命道理,一方面暗中组织群众,协助杜松寿等人筹备华县国民大会,并且还成立了华县农民协会会员会。在温济厚等人的努力下,华县的农民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鱼肉百姓的当地粮秣代办处处长杨宝和与县长叶振本等人很快被驱离华县。
温济厚等人的活动很快就引起了敌人的注意,渭华两地的学校也纷纷被查封,同时敌人还四处派出特务搜捕我党和进步人士。由于华县恶绅史丙曜、王惠等人的告密,温济厚等人的身份也被曝光,形势对他们十分不利,时刻面临着被抓捕的危险。
1928年5月5日晚,温济厚在七里寺小学紧急召开会议商讨对策。为了保护当地的革命力量,他建议身份曝光的同志应该及时转移到陕北地区,然后又对转移后学校的工作进行了部署。然而,由于叛徒的告密,当会议进行到一半时,突然遭到了敌人的袭击,温济厚与肖成栋、史卓生三人不幸被捕。
敌人抓住温济厚后,认为他是瓦解华县革命力量的关键人物,所以起先对他威逼利诱,可温济厚却不为所动。后来敌人又改变了策略,对温济厚严刑拷打,可温济厚咬紧牙关,坚决不向敌人屈服。之后,敌人又打算将温济厚押送到西安,正当温济厚的战友们埋伏在华县通往西安的道路上准备营救时,得知消息的敌人决定将温济厚就地杀害。5月29日上午,温济厚被押赴刑场,牺牲时年仅25岁。
在温济厚参加革命的这些年,妻子曹氏一直是他坚强的后盾。曹氏知道丈夫做的是为国为民的大事,所以她从来不向丈夫诉说生活上的艰辛。为了支持丈夫闹革命,曹氏一个人照顾儿子,服侍老人,将家里的一切都处理得井井有条,让丈夫没有后顾之忧。如今虽然丈夫牺牲了,可曹氏却不能倒下,她还有年幼的孩子要抚养。
时任七里寺小学管理员的温志德亲眼目睹了温济厚牺牲的场景,他强忍着悲痛赶回村子向温济厚的妻子曹氏报讯。而曹氏听到这个噩耗后,当场就昏迷了过去不过。不过曹氏是一个坚强的女人,她没有被丈夫牺牲的噩耗所击垮,而且她醒来后还做了一个重要决定,那就是去把丈夫的遗体要回来,全家人一起拍一张合影留作纪念。
在温志德的协助下,曹氏搬回了丈夫的遗体。她给丈夫换上了一身崭新的衣服,擦干了丈夫脸上沾染的血迹,然后将丈夫扶到了村里的大庙前,让丈夫端端正正地坐在椅子上。然后她请温志德帮忙在椅后扶着丈夫的身体,她从另一边用身体强撑起丈夫,一手抱起年幼的孩子,母子二人紧紧地依偎在丈夫的身旁,留下了这张特殊的全家福。
为了激励儿子继承父亲的革命事业,曹氏后来还给儿子改名为温念赤。新中国成立后,温济厚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在新中国诞生的过程中,有无数个像温济厚这样的革命烈士,他们牺牲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为后人创造了一个崭新的未来。他们为了民族、为了国家舍生取义,他们的英雄壮举也注定要流芳百世。如今我们过着安定祥和的生活,就更不应该忘记他们的贡献,应该要牢记他们的牺牲,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美好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