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科普大全 > “亲王”铁帽子王除爵位世袭之外其俸禄也十分丰厚

“亲王”铁帽子王除爵位世袭之外其俸禄也十分丰厚

时间:2022-09-21 10:35:35来源:知识巨轮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知识巨轮的《铁帽子王除爵位世袭之外其俸禄也十分丰厚》,希望大家喜欢。

大明万历四十四年、后金天命元年(1616年),辽东都指挥使司建州左卫指挥使、龙虎将军努尔哈赤自立建国,建立了后金政权。在他建国之初,就将次子代善等四人封为“和硕贝勒”,参与治理后金国政。此时的后金诸事草创,还没有建立如同中原王朝一般的各种政权制度、文武官位、宗藩爵禄,后金宗室在整个努尔哈赤在位的十一年里,最高等级的爵位就是“和硕贝勒”。

大明崇祯八年、后金天聪九年(1635年),继任后金汗皇太极降服了漠南察哈尔部,获得了所谓的“传国玉玺”,后金群臣于是在天聪九年十二月向皇太极上疏,劝他“早正大号、以安天下”。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十一,皇太极经过周密准备后,在盛京(沈阳)举行盛大祭天仪式,正式称帝,将国号从“大金”改为“大清”,将年号从“天聪”改为“崇德”,追尊父亲努尔哈赤为“太祖”。皇太极称帝后,群臣为其上“宽温仁圣皇帝”的尊号,皇太极就是清朝第二代、也是实际上的开国皇帝——清太宗。

清太宗登基后,按照中原制度对清朝的官制、礼制、爵禄制重新进行了调整和改革,其中宗室爵禄制度被明确为九等,即: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而且镇国公、辅国公两级被分为入八分和不入八分。首批受封顶级爵位的宗室王公是:和硕礼亲王代善、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和硕豫亲王多铎、和硕肃亲王豪格、和硕成亲王岳托、多罗武英郡王阿济格、多罗安平贝勒杜度、多罗饶余贝勒阿巴泰。这就是清朝第一代宗室王公。

以上宗王中,和硕成亲王岳托后来因过失被降爵为和硕贝勒,但去世后又追封为多罗克勤郡王,由其子阿达礼承袭爵位。而封爵时身染重病的和硕贝勒萨哈廉(代善之子)没能晋爵,并一个月后病逝,太宗追封他为和硕颖亲王。

顺治元年(1644年),顺治帝晋封自己的兄长、太宗第五子硕塞为多罗承泽郡王。顺治五年(1648年),和硕颖亲王萨哈廉的次子勒克德浑因平定江南的军功,被允许降等袭封,改王号为多罗顺承郡王。顺治八年(1651年),顺治帝亲政后,以军功再晋封硕塞为承泽亲王。

爱新觉罗·皇太极

至此,清初军功诸王中,就形成了和硕礼亲王、和硕郑亲王、和硕睿亲王、和硕豫亲王、和硕肃亲王、承泽亲王(不加和硕)、多罗克勤郡王、多罗顺承郡王这八家顶级亲、郡王爵位,以及其他一些稍逊一筹的宗王爵位。虽然太宗皇太极、顺治帝(包括摄政的多尔衮)、康熙帝、雍正帝在位时,没有明确规定这些宗王的爵位可以“世袭罔替”,但皇帝们都很有默契地代代保留着立国之初时建立功勋的宗王们所留下的王爵,让他们的后代在实际上“世袭”了祖先的亲王(郡王)爵位(仅限于七家顶级宗王,多尔衮已经削爵)。

不过由于内部的权力争斗,这些军功宗王的爵位有被废黜(睿亲王多尔衮、英亲王阿济格),有被降爵的(如豫亲王多铎,降爵为信郡王),有改变王号的(如礼亲王改巽亲王、康亲王;肃亲王改显亲王;承泽亲王改和硕庄亲王;克勤郡王改平郡王),诸王的爵位在后世传承过程中变动很大,没有形成制度化、令名化、“正统化”。

直到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鉴于国初军功宗王们的封号有的被褫夺、有的降爵、有的改号,不能完整地反映当初诸王的功劳和成就,不能体现激励后人的作用,于是他借着给多尔衮平反的机会,在这一年下诏,恢复了军功宗王们在国初时的封号,并明确了他们的爵位由后人“世袭罔替”,永世不降。

至此,礼亲王(代善后裔)、郑亲王(济尔哈朗后裔)、睿亲王(多尔衮养子后裔,实际是多铎一系)、豫亲王(多铎后裔)、肃亲王(豪格后裔)、庄亲王(起初是硕塞之子承袭,但大宗在雍正初年绝嗣,由雍正帝主持,以康熙帝第十六子允禄及其后裔承袭)、克勤郡王(岳托之子罗洛浑后裔)、顺承郡王(萨哈廉之子勒克德浑后裔)等六位亲王,两位郡王被乾隆帝厘清了世系传承,并恢复祖宗起初时的爵位和名号,明确了“王爵世袭罔替”制度,从这个时候开始,清朝“开国八大铁帽子王” 的民间俗称才终于形成。

而在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之前,起源于清初的“八大铁帽子王”,他们的爵位或被降爵、或被削爵,根本就没有在后世同时存在过,也没有明确的“世袭罔替”资格,连数量也没有八家。能够恢复最初的王号和地位,这都要感谢乾隆帝的“圣恩浩荡”。

爱新觉罗·胤祥

除了开国军功诸王有八家在乾隆帝时期获得了“铁帽子王”资格之外,雍正帝时期,雍正帝曾赐予心腹重臣、第一爱弟:康熙帝第十三子允祥“世袭罔替”亲王资格,但是允祥坚辞不受。直到雍正八年(1730年)允祥去世后,雍正帝才最终确立了允祥生前一直拒绝的“世袭罔替”待遇,怡亲王世子弘晓(允祥之子)承袭亲王爵位后,被雍正帝明确为“世袭罔替”资格,怡亲王也是清初军功亲王得以世袭王爵之后,第一家恩封的世袭亲王。

此后,在同治、光绪两朝,又有恭亲王、醇亲王(道光帝皇子奕䜣、奕譞)、庆亲王(乾隆帝皇子永璘之孙奕劻)三家亲王因功(或者因亲)被朝廷确立了“世袭罔替”资格,加上雍正帝时期确立的怡亲王(允祥之子弘晓)、乾隆帝时期确立的八家“世袭王爵”,整个清代,一共是十二家亲王(郡王)获得了“世袭罔替”资格,即民间所称呼的“铁帽子王”。

清朝宗室爵禄制度在整个中华历代王朝中,都算是最合理、最突出的(只有两宋可以相比),朝廷对宗室人员的封爵及其严谨、管理也非常严格,整个清朝皇族,只有不到百分之七的宗室子弟最终获得了爵位,其中具有奉恩镇国公以上(即高等爵位)称号的更是只占整个皇族(男性成员)数量的百分之二。

而除了皇子、宗爵世子(继承人)之外的皇室男性成员(未授爵者),如果想要获得自己身份所对应的爵位,必须得参加每年一次、由宗人府主持的考试,以考试成绩决定是否授爵、授予何种爵位,这就是“考封”。宗室子弟在年满二十后,可以报名参加朝廷的“考封”,以翻译科(满汉文互译)、步箭科(立射)、马箭科(策马射靶)三项考试结果来考核,每项科成绩分优、平、劣三种,得三项“优等”者,授予其身份所对应的爵位;“两优一平”者,降一等授爵;“一优二平”、“二优一劣”者,降二等授爵;“三平”、“一优一平一劣”者,降三等授爵;而只有“一优两劣”、“两平一劣”、“一平两劣”、“全劣”者,取消其本次授爵资格。宗室子弟可以多次参与“考封”,没有通过考核者准许继续参与下一次考核,直至考上为止,期间以闲散宗室对待。

清朝虽然设立了十二家“世袭罔替”的铁帽子亲王、郡王,但这远远不是其所拥有的全部宗室高等爵位,整个清朝二百六十八年,生封及追封的异姓王除外,宗室中先后册封(追封)了不下四十位亲王,郡王的数量也大致如此(指首封王爵)。其中除了雍正帝(雍亲王)、乾隆帝(宝亲王)、嘉庆帝(嘉亲王)、道光帝(智亲王)得以最后承袭大统、登基称帝外,也只有前文所述的十二家“铁帽子王”得到了世袭资格,其余诸王都是按照宗室制度降等袭爵,经三降之后,以奉恩镇国公(始封亲王后裔)和奉恩辅国公(始封郡王后裔)爵位世袭。那么,“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和普通亲、郡王究竟有什么区别,他们所拥有的特权到底有那些?下面就为大家一一加以解答。

爵位降等示意图

根据清朝宗室爵禄制度,皇族(男子)被封为亲王后,所享有的待遇是:年俸白银一万两、禄米一万斛;敕建合乎仪制的王府一座;封王时皇帝额外赏赐京师不动产(铺面、民房、甚至当铺)若干间;赐予田地、庄园、山林若干顷。这是物质方面。

政治待遇方面:亲王在朝廷举行大典、皇帝召集宴飨、重大节庆大朝会时,觐见排班位置永远在最前,距离皇帝最近,“皇恩隆隆”;国家议政会议,可以参与(虽然是象征意义,但也是无上的光荣);受皇帝差遣,可以办理八旗旗务及管理宗学、阅兵、考核、修陵等要务,也都是一等一的好差事。

而“铁帽子王”相对于普通亲王来说,更加有以下几个特权:

一、王府独享:按照清代宗室制度,宗室普通亲王(郡王)的王府都不是属于个人所有,始封亲王(郡王)当然可以终身居住,但是他们去世后,其继承人经过三代降爵后,基本就到了贝子、镇国公、或者辅国公的位置,根据仪制,不能继续住在祖宗的王府内,必须要搬出王府,由内务府按照他们现在的爵位另外安排合适居所了。

例如:乾隆帝的爱子、皇五子荣亲王永琪生前封亲王,去世后其子绵亿先袭贝勒,后晋封荣郡王,乾隆帝赐予皇孙一座王府,在内城西南太平湖畔。后来绵亿去世,数十年后其孙奕绘降等袭贝子,爵位太低,不能继续住在王府,所以朝廷就收回了太平湖畔的荣郡王府,转赐给咸丰帝七弟醇郡王奕譞居住(如果奕譞不是因为儿子载湉承继大统、成为皇帝的话,若干年后,他的府邸也会在某一代后裔手中被收回,转赐另外的宗室亲郡王。)

但是铁帽子王的王府,因为爵位世袭,所以允许代代相传、不用转手,尤其是清初时期的几家军功亲王(郡王),每一家的王府都传承了数百年,从未易手,这也使得他们的后裔在“世袭”的府邸内代代相传,大兴土木,建筑华丽壮观,使得“世袭罔替”的好处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这也是京师当时所独有的稀罕景象。

爱新觉罗·玄烨

二、爵禄丰厚:原本铁帽子王和普通亲王的年俸在清初时都是一样,为“白银一万两、禄米一万斛”(郡王是白银五千两、禄米五千斛),但从康熙中期开始,康熙帝对宗王们的俸禄进行了调整,俸银不变,但是禄米减半,亲王五千斛、郡王两千五百斛。不过,军功诸王后裔的俸银和禄米不变,也就是说和硕康亲王(礼亲王)、和硕郑亲王、和硕显亲王(肃亲王)、和硕庄亲王、多罗信郡王(豫亲王)、多罗平郡王(克勤郡王)、多罗顺承郡王这几家的俸禄米粮照旧按照“银万两、米万斛”的标准发放(睿亲王已削爵)。相当于每年“铁帽子亲王”要比普通亲王多五千斛米,大约等于今天的300万元左右(铁帽子郡王减半,大约150万元),即使以今天的水准来衡量,也是很高了。

另外,对于铁帽子王们,历代皇帝大都很看重(也有以他们为例子来显示重视宗族的意思),多有“加亲王双俸”,也就是俸银加倍,一年两万两的情况,这就更加待遇优厚了。

三、最明了的特权——爵位世袭;恩封的普通亲王(郡王),都要降等承袭,无一例外(即使有特殊例子,如康熙帝二哥裕亲王福全,因忠厚沉稳、品行端正,极得康熙帝尊重,所以他去世后,康熙帝明令裕亲王爵位世袭三次不降;再如乾隆帝长子永璜,英年早逝后被乾隆帝追封定亲王,其爵位也世袭了三代。不过最终福全和永璜的后裔还是降爵,以镇国公世袭)。但清朝这十二家“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们,他们的爵位永远不降,代代传承,而且下一代的继承人不必参与“考封”,可以直接承袭爵位(其他儿子还是要参与考核)。即使在任铁帽子宗王有罪、有过,被褫夺爵位,朝廷依旧要从其他小宗内挑选合适人选,继续承继爵位,而不会就此废黜这一系的世袭资格。

相对于前两项特权来说,这一项“爵位世袭”的资格,才是“铁帽子王”的后裔们最实在、也是最有利的特权。它保证了祖宗的爵位可以代代传承、先王功劳换来的富贵也可以辈辈享受。

不过历史的车轮在缓缓前进,“世袭罔替”终究也有尽头,铁帽子王爷们曾经拥有过数百年高高在上的权势、财富和地位,但经历了辛亥年的历史巨变后,随着清朝的消亡,他们的后裔也成为平民,并在短短几十年内迅速消耗完祖宗们历经多年所积攒的巨额财富,走向了社会的普通阶层。曾经的荣华富贵如同过眼烟云,“铁帽子王”们的特权地位也在历史的激烈变革中被历史长河所吞噬,消逝得无影无踪,成为愈来愈远的记忆碎片。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