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古代的人是用文言文还是用白话文说话,如何证明这件事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谷新光的《古代的人是用文言文还是用白话文说话,如何证明这件事》,希望大家喜欢。
古代的底层老百姓究竟用的是文言文还是白话文?由于没有音像资料留存下来,因此我们不得而知。不过,虽然我们不得而知,但这件事情是可以分析的。我认为,古代老百姓肯定不是用文言文来说话。虽说他们用来说话的语言,与我们现在说话的白话文已经有了很大不同,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们那时候绝不会用文言文来说话。为什么这么说呢?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理由。
(甲骨文)
一、文言文最早出现的时候,就是一种提炼过的语言。
这首先是由书写工具所决定的。因为最早的文字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龟甲兽骨可是一种非常珍贵的物品,很难得到。后来不刻在龟甲兽骨上了,又把文字刻在青铜器上,然后才写在竹简上。同时,无论是使用刻刀,还是毛笔,书写的过程都非常困难。
总之,在整个中国文字形成并定型的初期,无论是书写工具还是书写方向,都非常艰难,这就使得古人的文字表达必须非常精炼。
那时候的人说话,肯定也是一句一句说的,而不是一个字一个字吐的。但是记载在书写工具上的时候,就不可能一句一句地说,只可能一个字一个字地写。所以,就对文字有着非常精炼的要求,用尽量少的字来表达更多的意思,这样也就出现了文言文。
从这里可以看出,文言文一开始就是与白话文分离的,一般的普通老百姓,显然是读不懂的。
(古代贵族)
二、文言文是奴隶主贵族才有资格掌握的语言。
文言文一开始就是一个奢侈的东西,是奴隶主贵族才有资格学习和掌握的一门表达技巧。一般的奴隶和平民,一来他们没有机会接触到文字,二来他们也不被允许接触到文字。
奴隶主贵族之所以不允许奴隶和平民掌握文字,主要是为了增加文字的神秘感和神圣性。在历史传说中,仓颉把字造出来的时候,就出现了“天雨粟,鬼夜啼”的现象,这句话所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文字是一种能够“窥破天机”的密码。既然如此,普通奴隶和平民肯定是没有资格掌握的。如果这种与上天交谈的密码,随便哪个人都能掌握,那么奴隶主也不可能宣扬他自己的神圣性和高贵性,因而就不可能理所当然地统治奴隶了。
我们知道在人类社会的早期,巫师的地位是非常高的。而事实上,文字最早就是与巫师密切联系在一起。事实上,就算是到了现在,对于一些道士画在纸上的东西,我们也把它称为“鬼画符”。就是因为他画的那个东西非常的神秘,努力不让人看懂。一些中医在开处方的时候,他的字也都写得让人看不懂。从这些我们就可以看出,文字产生过程,有多么的神秘。
既然文字一开始就不是让普通老百姓看懂的,而是只能给奴隶主贵族看的。因此在文字表达方式上,肯定就要与一般老百姓的说话方式要严格区分开来。所以,古代老百姓说话的语言,肯定就不是用文言文来表达了。
(孔子作《春秋》,图取其义)
三、文言文的表达是为了显示微言大义。
文言文在表达上追求微言大义,这一点,从孔子编撰《春秋》的时候,就可以明显地看出来。孔子在编撰《春秋》的时候,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在《春秋》里面表达微言大义。要想实现表达微言大义的目的,在文字上就必须要有特别的安排,甚至包括文字表达的顺序,也是很有讲究的。
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陨石于宋六,六鹢退飞过宋都”这句话,第一句话的数量词在最后,第二句话的数量词在最前面,这样的表达,就是一种微言大义。
微言大义的表达方式,与孔子要求遵守周礼的思想是一致的。周礼对整个社会各阶层的行为及说话方式都有严格的要求,一个人不能够随便穿衣服,随便吃饭,随便行动,随便说话,都必须按照规定的礼仪来进行。而语言作为一种记载周礼最重要的载体,在表达上,以及语法规范上,都是特别考究的。
为什么古代会出现“皓首穷经”的儒生?古代的那些经书为什么能够让后世反复不断研究?除了统治者的强行规定以外,更重要的,还就在于这些经书在文字表达上的特殊性。如果这些经书的文字表达很容易,一下就让大家看明白了,就算统治者强行要求后世“皓首穷经”,也不可能办得到。
所以,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古代的文言文,绝不是寻常百姓说话的方式。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