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古代犹太人是如何来华的,有部分人定居下来,他们后来去哪了?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历史的温存的《古代犹太人是如何来华的,有部分人定居下来,他们后来去哪了?》,希望大家喜欢。
犹太文明和中华文明的交流,始于犹太人进入中国之时,即犹太人将其文化带入中国境内。犹太人是什么时候来我国的呢?
当前学术界有三种观点:周代说、汉代说、唐代说。
周代说从《旧约》和开封犹太人所撰写的碑文推断犹太人在公元前8世纪就开到中土;
汉代说把公元1世纪的犹太人离散和丝绸之路的开通联系到一起。当时,巴尔?科赫巴起义被罗马人平定,犹太人被赶出耶路撒冷向各处流散。于是,部分学者认为犹太人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原;
周代说与汉代说均缺少可靠文献与考古发现予以证明,所以普遍接受的观点是:大批犹太人是在唐代沿着丝绸之路进入中国,同时也有从海上丝绸之路经沿海进入内地的犹太人。
犹太人进入中国后,分散到许多城市与地区,如西安、洛阳、开封、广州、扬州等地均有犹太人定居的记录或迹象。到了宋代,一批犹太人跟着阿拉伯人、波斯人等中亚游牧民族开到开到开封,甚至形成一个出具规模的开封犹太社团。
犹太人开到开封后,北宋朝廷对其友好接待,并允许他们成为大宋子民,还能保持本民族的风俗习惯与信仰。此后,他们在居住、交易、通婚等诸多方面享受与宋人同样的待遇。
在安稳、宽松的环境中,犹太人很快便展示出经商理财的才能,在商业上取得成功,并成为开封地区的富有人群。有了经济基础,他们的信仰活动也开始活跃。1163年,开封犹太人还在闹市建立一座犹太会堂。
到了明代,开封犹太社团进入鼎盛。依据专家估计,当时整个社团已有500多户家庭,大约4000多人。
同时,开封犹太人的社会地位不断地上升。据明代开封犹太人所刻的《尊崇道经寺记》碑记载,当时开封犹太人有通过经商成为巨富的,有技艺高超成为工匠的,有勤劳致富成为地主的,还有部分医师和神职人员,甚至还有人通过科举之路进入朝廷任职的,他们大多在经济、文化方面处在元明朝中上层。
然而,在开封生活的同时,犹太人也不知不觉融入中国儒家文化之中。为了进入上层主流社会,方便与士大夫交往,他们改希伯来姓为汉姓,如列维家(Levy)改为姓李、艾兹拉家(Ezra)改为姓艾等。
他们起初学习汉字汉语,是因为有部分文人想参加科举,后来则扩大为日常交流中均使用汉语,希伯来语仅在极少数特定场合使用。
他们开始慢慢放弃“族内婚制”,逐渐与外族通婚,明末清初的开封犹太七姓《登记册》记载:开封犹太人最少娶了40多个姓氏的非犹太女子为妻,这主要是因为:
其一,当时犹太人“弟娶寡嫂”的习俗与儒家的传统道德不符;
其二,犹太社团成员越来越少,传统的婚姻难以维持。
他们的服装穿着也开始改变。起初是一些担任公职的犹太人上任后要穿官服,他们的家人、朋友也逐渐开始效仿,穿起了中国衣服。后来,为了方便交流,其他犹太人也开始穿戴,并按照儒家文化为人处世,本民族的传统习俗就逐渐淡化。
随着犹太信仰的彻底淡化和对儒家的深层次认同,开封犹太人逐渐的融入华夏文明。1723年,法国传教士宋君荣在提到开封犹太人时写到:
“我想亲自去看一下他们是否懂希伯来文。这些人告诉我说他们不知有多长时间就没有来自西方的师傅了,也承认自己丝毫不懂希伯来语法和《圣经》的长篇大论,更不懂他们所有的《密西拿》,甚至也不懂《圣经》的历史。”
到了19世纪中叶,“伦敦犹太人布道会”访问开封,他们发现开封犹太人已经50多年没有拉比了,不用希伯来文名字,不识希伯来文。“无论从宗教意义或作为一个社团来说,开封犹太人都已经不复存在”。
进入21世纪,个别开封犹太人后裔回以色列认祖归宗,是个人的自由选择,也是全球化潮流下,人员流动的结果。兼收并蓄,送往迎来,是华夏文明的风度,欢迎他们常回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