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士”大学士有兼军机大臣、尚书的,但公认最难干的却是兼顺天府尹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逻辑文化历史的《大学士有兼军机大臣、尚书的,但公认最难干的却是兼顺天府尹》,希望大家喜欢。
清代文官制度中,有不少职务是属于一岗多职或是一岗多衔的,用官方的术语讲就是“例兼”,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总督、巡抚例兼兵部、都察院衔。
那么除了督抚以外,京城各衙门有几个官职也同样有例兼的情况,其中又以内阁最为常见。
内阁学士例兼礼部侍郎衔
内阁作为国家名义上的中枢机构,其官制沿袭明代同时又有一些调整。大学士之下有协办大学士、学士、以及侍读学士、侍读、典籍、中书。
顺治时期,内阁学士品级为正五品,定制满六员、汉四员。康熙时期,内阁学士的品级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规定例兼礼部侍郎衔,故与各部侍郎品级同,为正三品。
雍正时期,内阁六部官制形成定制,改大学士为正一品,尚书从一品,侍郎正二品。至此,内阁学士例兼礼部侍郎衔被固定下来。通常情况下,内阁学士被认为是入阁拜相的必经之路。
协办大学士例兼尚书
协办大学士是内阁的二把手,也是副职。协办大学士一职始设于雍正时期,满、汉各设一人。内阁既然已经有了大学士为何还要设协办大学士呢?
其原因就是
“大学士有在内廷行者,或奉差在外者,阁务需人坐办,是以另简人员,协同办理。”
通俗地理解协办大学士就是内阁的实际当家者,主持阁务。
协办大学士与各部尚书的品级是一样,但地位要略高于尚书。这是因为协办大学士如果不出意外,都会按部就班升任大学士。而各部尚书要想升任大学士,则要先晋协办大学士,当然这只是常态,也有尚书直接提升大学士的。
按照会典的记载,本朝定制:
凡以尚书晋协办大学士者,不开尚书缺
。意思是说,各部尚书如果晋升协办大学士,仍然会兼任尚书,而不是带尚书衔。这就意味着,协办大学士不仅要主持内阁的正常事务,还是某个部的最高长官。不过若是以左都御史升任协办大学士者,则左都御史之缺不能保留。
大学士兼翰林院掌院学士
翰林院掌院学士是正二品官,关外时期以及入关初期,翰林院还不是一个单独的衙门,而是隶属内三院,这与明代是一样的,内阁、翰林院不分家。康熙时期翰林院才成为一个独立的衙门。
翰林院最高长官掌院学士一般都是内阁大学士兼任,这是因为大学士一般都是翰林出身,关键是大学士每个月都要定期到庶常馆授课,教授庶吉士。因此以大学士兼翰林院掌院学士最合适不过。
需要注意的是,大学士兼掌院学士主要还是针对汉臣的,这是因为满大学士有很多都不是翰林,甚至连进士都不是。所以皇帝一般也不会让他们兼任掌院学士,就是满大学士本人也很心虚。比如和珅以大学士兼掌院学士时,就引起翰林院士子的极度不满,认为他才识不够没有资格当这个掌院学士。
大学士、尚书兼顺天府尹
这种情况就了解的读者就不是那么多了,御史查阅《郎潜纪闻》时发现了这样的记载:
“……以大学士、尚书管理顺天府者,曰兼尹。兼尹一职,教管部务尤繁冗,易招过,差未久,惴惴以无事为福。”
确切地说,大学士、尚书管理顺天府不算是例兼,但也比较常见。顺天府是天子脚下第一府,既要管理京城的地方事务,又要涉及到朝廷的政务,是一个十分棘手的差事。
京师权贵云集,区区三品的顺天府尹办起差来左顾右盼,一不小心就会得罪人,如果是这样穿小鞋都是轻的,搞不好仕途前程难保。朝廷也是意识到顺天府尹职卑言轻,所以经常以当朝大学士、尚书兼任。
然而,大学士、尚书兼任顺天府尹确实是比管理部务要难,所以很多人也不愿干,即使是皇命难违,大多也是得过且过,盼着早早卸任。
有清一代,大学士、尚书兼顺天府尹者为期都不长,一至三年居多。史料可查的仅有一例,即道光朝名臣,武英殿大学士卓秉恬,他自道光十五年开始兼任顺天府尹,在这个位置上一干就是二十年。
说起卓秉恬其人,还是有必要多费一点笔墨。清代四川省一共出了三个大学士,卓秉恬是名气最大的一位。道光晚年,卓秉恬担任皇六子奕䜣的师傅,与咸丰帝师傅杜受田暗中较量,争夺储位。
卓秉恬这个人官声好、为人也正直,要学问有学问,要政绩也有政绩,唯一不足的就是情商不高不太会做人。每次朝会时,他总是爱发辩论,喜欢当面指出同僚的不是,所以官场的同僚对他既讨厌又害怕。
道光帝正是看到了卓秉恬这个特点,所以把顺天府尹这个最难办的差事交给他,果不其然,自卓秉恬兼任府尹后,京城中的权贵们都小心翼翼不敢招惹是非,生怕落在卓秉恬的手里。
《清史稿》中,对于卓秉恬兼任顺天府尹有一段评价:“华阳卓文端公(谥号),自宪长汽登揆席,充兼尹者几二十年,同僚肃然,百废具举,无丝毫干吏议,人以为难。”
需要说明的是,大学士身兼军机大臣是最最常见的,但却不能称为是兼衔,因为军机大臣不是正式的官职,而是属于临时性的差事。同理,凡是以职官兼差的情况都不能称为兼衔,这是要注意的一点。又,内阁大学士往往也会兼管部务,但也不是例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