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科普大全 > “岭南”50万南下秦军后裔去哪儿了?史学家终于在这里找到了答案

“岭南”50万南下秦军后裔去哪儿了?史学家终于在这里找到了答案

时间:2022-09-14 22:15:31来源:若木小刀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若木小刀的《50万南下秦军后裔去哪儿了?史学家终于在这里找到了答案》,希望大家喜欢。

50万南下的秦军后裔现在哪里?据《史记·主父偃传》记载,在秦军第一次南平百越时,赵佗、屠睢同为秦军主要将领。公元前218年,秦军第一次进军岭南。秦主将屠睢的军队,在西线的西瓯地区惨败,屠瞧被杀,“伏尸流血数十万”。

东线的赵佗一路大军,实行剿抚结合政策,得到越人支持,在闽越一带建立稳固基础。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始皇命任嚣为主帅,赵佗为副帅,率领50万大军再次磨师南下,杀到岭南平定百越后,秦始皇在此设龙川县,而赵佗则成为龙川首任县令。但是,平定岭南后的50万大军去了哪里?是被秦始皇遣返了原籍,还是留在了岭南呢?史籍对此并无明确记载,但是有一项发现却很可能揭开这个千古之谜的神秘面纱。

根据记载,赵佗任龙川县令后不久,中原动乱,赵佗乘中原农民起义之机,据岭自守,兼并了桂林、象郡,建立南越国,自称南越武王。

他重视中原传人的文化和先进生产技术,并融合越地社会,使岭南生产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创下历史伟业,成为一代伟人。从任嚣、赵佗开始,岭南有了人类文明的标志——城堡和文字,发展冶铁业,社会经济发展进人了新的历史时期。

历史上许多赏颂赵佗的诗篇,表明了人民对他的崇敬和怀念。1941年,为纪念赵佗,龙川城改名为佗城。

据20O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汉族人口常用姓氏有3000个,《百家姓》收集了438个。让人觉得吃惊的是一个仅有2000多人口的佗城村竟然就有140个姓氏,几乎占了《百家姓》的1/3。

不仅如此,佗城现在还存有五六十个古老宗祠,村子里每一条大街小巷,总能找到一两座隐蔽在民宅之间的古老宗祠。这些姓氏宗柯,是不是50万大军中的一部分在此安居、繁衍子孙后代的历史见证?

我们从历史记载的蛛丝马迹中,仿佛也能验证现在的佗城人就是秦50万大军中一部分的后裔,唐朝进士韦昌明(佗城人)所著的《越井记》这么写道:“秦迁中县之民于南方三郡,使与百越杂处。

”所谓“秦迁中县之民”的史实,就是发生在赵佗成为龙川县令之后。也就是说,当年秦始皇为了开发岭南,曾下令将数十万“罪人”发配到岭南,这些“罪人”,其实多是被秦所亡的贵族、官吏以及“赘婿”、“贾人”等,为了有效地控制刚刚平定的“百越”以及监视从中原迁人的“罪人”,大量的武装力量是必不可少的,这也就为50万大军留在岭南提供了理由。

当然,这50万大军不可能集结在了一起,而是分散驻扎,而佗城很可能就是其中一部的驻扎聚居地。为了让平定岭南的大军能够安心地在岭南驻扎、生活,赵佗曾向秦始皇“求女无夫家者三万人,以为士卒衣补”,最终秦始皇“可其万五千人”。这些“无夫之女”很可能在从中原迁到岭南后,嫁给了当地士兵。

当然,1.5万“无夫之女”对于50万大军是远远不够的,原本也是中原人的赵佗(今河北真定县人)又鼓励中原人与南越人和睦相处,彼此通婚,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些军人的生活问题。这样,平定岭南的大军有一部分在龙川长期驻扎了下来,繁衍生息。

秦始皇时代,中原官兵都有姓氏,而当时岭南则基本无姓氏,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现今仅有4万多人的佗城镇,却有179个姓。

但是,也有人对此提出了质疑。这些人认为:佗城是客家历史文化名县可以肯定﹔赵佗是秦时人粤第一人也无可怀疑;赵佗所带秦军在粤东北征战,后来成为客家人的主要一支也更毋庸置疑。但认为佗城的179种姓氏的居民就是50万秦军的后裔,有以偏概全之嫌。

这179姓人不可能都是秦军的后裔,而绝大部分姓氏的人还是千百年来通过各条渠道、各种形式集合到佗城来的。佗城姓氏这么多、这么复杂,原因有很多。

赵佗人粤,在佗城建城是一个原因;后来的1000多年中原人的四次

大迁徙迁人,也是一个原因;近百年来,佗城人民与外地的交往日益频繁,又是一个原因。

对于质疑,认为佗城姓氏众多对揭开秦50万大军的去向之谜具有重要价值的人分析说:作为一个经济并不发达的山区小镇,作为一个只有4万人口的镇居然有179个姓氏,2000多人口的村居然有140个姓氏,这种文化现象在全国十分独特,如果没有50万秦军众多姓氏文化的肇始和积累,仅靠“交往”、“婚媾”、“向往”等因素,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中国还有很多人口、规模、交通类似佗城的镇,有些甚至经济比佗城还发达、交通更便利,怎么没有出现如此多的姓氏?佗城作为岭南最早的城邑是无可厚非的,50万南下秦军也是正史所载的,179个姓氏从另一个方面见证了秦军的下落,这完全是客观、科学的,是绝非偶然的!

不管怎么说,佗城这179个姓氏和几十座姓氏宗祠遗址的发现,就是当年南下秦军中一部分在此驻扎、杂处、生息、繁衍乃至散行到岭南和世界各地的历史见证,是赵佗推行“与越杂处”、“和集百越”政策的延续和结果,并从而使佗城成为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结合的发轫之地,其文史价值和政治意义十分重要。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