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都说“李广难封”,但事实真的如此吗?一文读懂其中内幕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春秋以降的《都说“李广难封”,但事实真的如此吗?一文读懂其中内幕》,希望大家喜欢。
唐代文学家王勃有一篇著名的文章叫《滕王阁序》,里面有一句名言“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一般多是用来指一个人命运多舛,才能得不到施展和肯定。李广是汉代一个非常著名的将军,他的一生都在和匈奴作战,名气很大,但就是这样一位将军,终其一生却都没有得到封侯的赏赐,是因为李广的战功太大,以至于汉武帝不知道该封他什么吗?
真相也许并不是这样,司马迁是和李广同时代的人,对于李广的事迹了解的最为清楚,他后来因为替李广的孙子李陵辩解,以至于遭受宫刑。司马迁对李广是非常欣赏的,从他所记载的史料中我们可以窥见到李广为什么终其一生都没有封侯,反而像霍去病这样的后起之秀却被封侯了。
军功不够,以至于不能封侯李广的名气虽然很大,但是却有一点虚。他打仗固然是厉害,但是却没有足够的战绩给他铺就一条封侯的台阶,汉文帝时代,李广就已经在军队中小有名气。那时候他作战勇猛,因此赢得汉文帝的赞赏,但后者却不无惋惜的对他说:“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意思就是说李广生不逢时,如果出生在刘邦时代,肯定能够被封为一个万户侯。这话从最高统治者汉文帝的口中说出来确实让人奇怪,因为汉文帝封候的权力就在他自己手里,但实质上汉文帝的这番话并不难理解,它恰恰说明李广在这一时期战绩还不够显眼,所以还达不到封侯的标准。
当然这个时候也值得理解,毕竟李广才刚刚出道,但后来和李广一起出道的堂弟李蔡因为军功卓著,在汉武帝时代被封为关内侯,唯独李广这边还没有动静。李蔡因为什么功劳被封侯呢?元朔五年的时候,李蔡和大将军卫青一起出兵攻打匈奴左贤王,这一仗他们俘虏了一万五千人,以及大量的畜牧,还有左贤王身边的亲信。
汉兵夜至,围右贤王,右贤王惊,夜逃,独与其爱妾一人壮骑数百驰,溃围北去。汉轻骑校尉郭成等逐数百里,不及,得右贤裨王十馀人,众男女万五千馀人,畜数千百万,於是引兵而还……轻车将军李蔡再从大将军获王,以千六百户封蔡为乐安侯——《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因为这一仗取得很大的成功,李蔡和很多将军都因此被封侯。实际上可以参照卫青早年封侯的经历就可以看出李广为什么不能封侯,元朔初年的时候卫青就是凭借大破匈奴,俘虏大量人口和畜牧,因这一战而封侯。
令车骑将军青出云中以西至高阙。遂略河南地,至于陇西,捕首虏数千,畜数十万,走白羊、楼烦王。遂以河南地为朔方郡。以三千八百户封青为长平侯。
李广对自己戎马生涯几十年却一直不能得到封侯感到不解,他曾去找星象家问过,对方告诉他说:祸莫大於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这件事指的是李广在汉景帝时代担任陇西太守时,有一次羌人叛乱,李广虽然平定了叛乱,但是却将俘虏的八百人全部杀死了。
这因此成为李广一生中的污点,但其实这不是主要原因。汉朝初年封侯的标准大体上沿袭的是秦朝的“二十军功爵”,最高一级的就是彻侯,后来因为避讳汉武帝的名字,改为列候。不管是卫青还是李蔡,他们都是因为对敌人造成重大的打击,并且俘虏大量的敌人因此而被封侯。
譬如霍去病出道不久便被封侯,当时汉武帝给出的理由时:
剽姚校尉去病斩首虏二千二十八级,及相国、当户,斩单于大父行籍若侯产,生捕季父罗姑比,再冠军,以千六百户封去病为冠军侯。
通过卫青、李蔡和霍去病三人都被封侯的经历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有一些汉代时被封侯的标准:
斩杀敌人首级达到一定的数量标准;活捉或杀死敌人的高级人物、将领或亲属;俘虏一定数量的敌人、畜牧;那么李广是否达到了这个标准呢?很遗憾,并没有,司马迁曾对李广没有被封侯的原因解释说:诸将多中首虏率,以功为侯者,而广军无功。意思就是说很多参加对匈奴作战的汉朝将领都因为斩杀敌人的首级达到了一定的标准,所以都被封侯了,但是李广因为没有达到这个标准,虽然他是一员老将,但是却因此没有被封侯。
确实,正如司马迁的解释一样,当时很多跟随卫青、霍去病出去打仗的将领都因为巨大的战功而随着他们一起被封侯,但是唯有李广的部下们因为李广并没有取得过重大的胜利,因此一个也没有被封侯,这一点可以从李广后来愤愤不平的抱怨可以窥见。
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後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
从李广的话中我们可以得知,汉朝的封侯标准其实也不是那么严格,只要主将率领的军队取得了胜利,他的下属们斩杀了一定的敌人也会被封侯。如李蔡就是跟随大将军卫青一起去攻打左贤王,因为那一仗所以一起被封侯,此外还有很多将军也被封侯。
但李广因为没有达到这个标准,所以包括他和自己的下属们一个也没有得到封侯的奖励。
命运多舛,多过失此外李广无法被封侯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他的过失很多,除了杀降这件事,他还有被敌人俘虏的经历,这在汉朝时代恐怕是一个将军最大的污点。公元前129年,李广以卫尉的身份出任将军,带兵出雁门关攻打匈奴,然而由于匈奴人多势众,李广兵败,而且还被匈奴人俘虏。
虽然最终被李广逃脱,但撤军回到京城以后的李广就被送上了军事法庭,由于吃了大败仗,而且还被敌人活捉,当时李广被赐死罪,但是用财物做抵充,被赦免了死罪,贬为平民,“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后来李广再次得到汉武帝的启用,在元狩二年的时候以郎中令的身份带着四千骑兵攻打匈奴,随同出征的还有博望侯张骞带着一万骑兵协同作战,然而由于后者行军缓慢,支援不力,导致李广被匈奴人四万骑兵围困,李广虽然得以全身而退,但是却因此没有立下战功。
后来张骞赐死罪,也是用钱财赎罪,被贬为平民,李广将功抵过,也没有得到封侯。也可以说这是李广运气不佳,元狩四年的时候,李广已经年事已高,汉武帝再次命令卫青和霍去病出征匈奴,李广向汉武帝求了好久,对方才答应他随军出征。
假如李广这次运气不错,卫青他们能够打一个大胜仗,而他自己也能杀够敌人的数量,那么封侯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但偏偏汉武帝从中作梗,认为李广年事已高,所以叮嘱卫青不要让他单独带兵和匈奴人作战,而且当时公叔敖因为丢掉了侯爵,卫青出于私心,就借故把李广调开,让公叔敖和自己一起作战。
然而运气不佳的李广却迷了路,以至于没有和卫青他们汇合,而且卫青这一战也没有取得很大的战果,匈奴人一看情况不对就撤退了。但是李广因为迷路导致行军迟缓,卫青当时要把这件事上报给汉武帝,愤怒的李广不愿受到侮辱,因此拔刀自刎。
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馀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馀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
观望李广的一生,其实不难发现他确实没有拿得出手的战功,他打仗固然勇猛,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偏偏又得不到幸运之神的照顾,不是被属下坑,就是被皇帝坑,要么就是自己不争气。虽然征战沙场几十年,但是一直没有达到那个可以封侯的标准。
相比之下他的儿子李敢比他的运气就要好上很多,在这一战中由于跟随霍去病所部,因此立下了不俗的战功,由此被却封侯,但他那位老爹却因为卫青从中作梗,因此自杀。后来因为这件事李敢还打伤了卫青,后来被霍去病知道以后射杀。
汉武帝此时正宠信卫子夫,所以就包庇了霍去病,可以说汉武帝对待李家人确实不够厚道。
李敢以校尉从骠骑将军击胡左贤王,力战,夺左贤王鼓旗,斩首多,赐爵关内侯,食邑二百户,代广为郎中令。
实际上李广一生都在为封侯而努力,但他的运气属实不佳,譬如在元朔六年跟随卫青作战的那一年中是李广距离封侯最近的一次(也就是李蔡封侯的第二年),那一仗卫青带着他们再次击败匈奴人,斩杀一万多匈奴人,霍去病当时第一次跟随出征,他带着八百人孤军深入,斩杀两千多人,其中包括匈奴单于的大量高级官员和亲属,因此被封为冠军侯。
但倒霉的李广却因为斩杀敌人的数量没有达到标准,因此其他人都被封侯了,只有他没有。
元朔六年,广复为後将军,从大将军军出定襄,击匈奴。诸将多中首虏率,以功为侯者,而广军无功。
综上所述,可见李广的一生确实命运多舛,他其实是一个很优秀的将领,但毕竟硬性规定就摆在那里,又因为自己运气不佳,数次错过封侯的机会,最终落得个自杀的下场。这也就不难怪唐朝时王勃为什么会感慨“李广难封”了。
其实要封李广很容易,但恰恰因为命运多舛,始终无法发挥自己的才能,而王勃贵为“初唐四杰”之首,一生也是命运多舛,多次蒙受祸难,而他又十分有才气,自然感到怀才不遇了。因此“李广难封”的意思其实并不是说李广的战功很大,以至于不知道怎么封赏,而是说由于命运多舛,导致他们一直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得不到应有的荣誉。
譬如像霍去病运气就很好啊,带着八百个人就敢孤军深入,关键还取得不小的战功,结果一战成名,第一次出征就成为了一个冠军侯,相比之下,李广则显得十分可怜。到后来李广的孙子李陵迫于无奈投降匈奴以后,李氏一家的名气更是一天不如一天,司马迁因为他辩解还被处以宫刑,可以说李氏这一家人运气都不怎么好。
亲,如果对这篇文章满意的话,点赞收藏以便查阅资料所需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