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科普大全 > “匈奴”土耳其为何认匈奴当祖先?还称其陆军前身是:冒顿单于“鸣镝军”

“匈奴”土耳其为何认匈奴当祖先?还称其陆军前身是:冒顿单于“鸣镝军”

时间:2022-09-03 12:56:07来源:历史上的拐点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历史上的拐点的《土耳其为何认匈奴当祖先?还称其陆军前身是:冒顿单于“鸣镝军”》,希望大家喜欢。

匈奴、契丹、突厥、蒙古……这些让人耳熟能详的名字一旦被提及,大家脑海中闪现的就是草原上、荒漠间那一个个策马疾驰的彪悍民族,他们逐水草而徙、扣弦南望,凭借着快马弯刀一次次向中原文明发起冲击。

然而这些游牧民族在中华文明发展的长河中,不是因为内部纷争自我败亡,就是被中原文明依靠强大的经济基础慢慢消灭,更有相当一部分是在不知不觉间被“同化”。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这些曾经让人望而生畏的“马背政权”大多烟消云散,早已融入各个文明之中。

匈奴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游牧民族,从春秋战国时起就与中原文明一路“相爱相杀”,直至隋唐之后才逐渐消亡。

然而当今世界上却有一个国家竟然宣布匈奴是他们的祖先,这种奇葩的“认祖归宗”行为真的让全世界史学家们啼笑皆非。

一、匈奴的崛起

这个认为匈奴人是他们祖先的国家就是——土耳其。

其实土耳其不止认为自己是匈奴人的后裔,在他们编纂的“土耳其史观”中还坚定地认为,世界文明起源于中亚,而中亚最早出现的是土耳其人,所以世界上的所有文明都理所当然的是土耳其人创造的。

关于人类文明的起源是个太大的课题,我们暂且还是先说说土耳其的这个“匈奴祖先”吧。

这个说法最早是在2015年出现的,当时的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为了迎接巴勒斯坦领导人阿巴斯的到访,准备了一场奇特的“真人秀”,16名穿着不同古装的演员象征着土耳其曾经的16个“帝国时代”,匈奴则是其中之一。

有意思的是,在这16个帝国中除了匈奴以外,还有我们熟知的突厥、金帐汗国(蒙古分支)、回鹘汗国……

被排在第一位的当然就是大名鼎鼎的匈奴,根据现存史料记载,匈奴最早出现于周朝。当时的匈奴是生活在内蒙古高原上众多游牧民族中的一员,经过多次的分裂、融合逐渐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统治体系,并开始向中原文明发起进攻。

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战国后期,赵国的李牧抗击匈奴的战争。最终李牧率领大军击溃了来犯的敌人,斩杀匈奴十余万人,自此之后的十几年间匈奴都没敢南下犯境。

其实自始至终匈奴一直想南下的最终原因就是经济的落后,由于地理环境的客观制约,那些一直盘踞在蒙古高原上的北方游牧民族基本只有畜牧业,还要逐水草而徙,手工业、纺织业、农业、工业基本属于空白区域,所以他们才拼命地想要占领中原。

等到匈奴缓过劲来准备再次南下时,中原政权已经发生了变化,大一统的秦朝建立,国力空前强大。蒙恬奉秦始皇之命率领三十万大军抗击匈奴并修筑“万里长城”。

在没有飞机大炮的冷兵器时代,长城为阻挡匈奴骑兵起到了最直接的作用。最终在公元前215年,彪悍的匈奴还是被蒙恬赶出了河套地区,又回到了漠北苦寒之地。

再次蛰伏的匈奴又是十余年没了动静,但是在这期间它可没闲着,先是冒顿单于“鸣镝弑父”夺取了政权,然后相继灭掉了东胡、月氏、楼烦等周边部落,不仅统一了漠北地区,还逐步抢回了当初被蒙恬夺去的河套地区,漠南漠北再次掌握在匈奴手中。

随着短命秦朝政权的二世而终,西汉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冒顿单于趁着这个新旧交替的混乱时刻出手了。

面对来势汹汹的匈奴人,刘邦亲率大军与之展开大战,结果轻敌中计,在白登山被团团围困了七天,差点儿就命丧此处。侥幸逃脱的刘邦认为此时的国家急需休养生息,于是便以“和亲”的方式安抚匈奴,双方的紧张关系得以缓解。

此时的匈奴已经由一个游牧的部落演变成了一个具备比较完整体系的国家政权,不仅拥有几十万可以随时发动战争的虎狼之师,就连其统治阶层的分工也效仿中原王朝搞得有模有样。逼得西汉政权在后来的几十年里只能忍气吞声。

二、退出中国历史舞台的匈奴

然而匈奴毕竟还是游牧民族,抢劫的本性造成它们从来没有想过要依靠文化和经济构建自己未来的帝国,终于匈奴人迎来了他们的最大“克星”——汉武帝。

自刘邦之后,西汉王朝对匈奴采取了能忍则忍的态度,埋头发展经济、休养生息,在经历了“文景之治”后,汉朝国力开始走向巅峰,而此时的掌权者汉武帝决定一雪前耻。

就在匈奴人还天真地认为汉朝依然是那个可以随时捏的“软柿子”时,早已厉兵秣马的西汉大军在卫青、霍去病的带领下冲向了他们。

在这两位“传奇战神”的合力绞杀下,原来所向披靡的匈奴人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十几万大军灰飞烟灭、投降者比比皆是。

一路被汉军追着打的匈奴人损失惨重,而且由于霍去病夺取了河西走廊,打通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通道,在一连串的策反攻势下,本就对匈奴怀有不满的乌桓、大月氏、大宛等国纷纷投入汉朝怀抱,一起挤压匈奴人的地盘。

最终匈奴人又回到了漠北,之前几十年打下的地盘和积累的财富基本损失殆尽,可以算是“一夜回到解放前”。

但是限于当时的交通、经济和军事能力,汉武帝并没能彻底灭亡匈奴,只能将他们赶往西部和北部。

奄奄一息的匈奴人一边舔着伤口一边蜷缩在汉军的攻击范围之外,等待着卷土重来的机会。但是这次他们没能像之前一样幸运,由于常年的战争消耗,再加上内部矛盾激化,匈奴人产生了内讧,公元前54年左右,匈奴分裂为南北两个势力。

分裂后的南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已经厌倦了这种与中原文明对立的生活,主动向汉朝称臣归附。

而选择负隅顽抗的北匈奴残部,则在首领郅支单于的带领下退到了康居,也就是今天的哈萨克斯坦一带。

公元前36年,决定彻底解决问题的汉元帝对残余的匈奴人发动了总攻。

随着郅支单于的被杀,北匈奴彻底灭亡,自此匈奴政权与中原文明长达几百年的对抗终于告一段落,活下来的匈奴人也开始逐渐融入了中原生活,开始了“汉化之旅”。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原政权经历了“王莽篡汉”和“光武中兴”的震荡时期,在此期间匈奴由于天灾人祸再次分裂为南北两部分。

向往中原生活的南部继续南迁,被东汉朝廷安置在河套地区生活,而想再次“搞事情”的北部则据守漠北以抗汉军。

可惜的是,此时的匈奴已经不复往日辉煌,早已四分五裂得越来越弱,终于在公元87年左右,被东汉和新崛起的鲜卑合力击败、主力尽灭,只有一些零散的部队侥幸逃脱,匈奴这个“外患”此时已经不复存在。

留在中原的匈奴人很快就被深厚的汉人文明同化了,不仅生活方式、语言文字都向汉人靠拢,甚至很多人连姓氏都改成了汉姓。

直到西晋王朝后期开始的“五胡乱华”,匈奴人刘渊起兵造反建立“前赵”,成为了匈奴人在中华大地最后的绝唱。

在这场历时300余载的灾难中,匈奴人再次建立的政权逐渐分裂、消亡,直至隋朝建立时,他们已经完全融入了各个民族中,“匈奴”彻底消失在了中原文明里。

三、西逃的匈奴反而称霸了欧洲

这个最终被中原文明吞噬的匈奴之所以会被土耳其称为“祖先”,有很大原因就是匈奴的“残部西迁”。

匈奴在历次的战争与分裂中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被斩尽杀绝或者归附了中原,他们其中的一些人选择了继续向西逃亡。

在经历了200多年的休养生息后,这些一路向西的匈奴人终于缓过了一口气,在此期间的他们也已经不再是之前那些“纯粹”的匈奴人,为了增加人口、恢复元气,他们也在迁徙的过程中与不同民族开始融合。

但让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这群被中华文明赶出来的匈奴人竟然改写了欧洲的历史。

公元374年已经跑到顿河流域的的匈奴人又开始蠢蠢欲动,在劫掠本性的作祟下,他们向当地的哥特人发起了攻击。本来还小心翼翼的匈奴人意外的发现,这些人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他们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轻松地灭掉了这些号称“蛮族”的哥特人。

被打得晕头转向的哥特人只能一路跑到罗马帝国寻求庇护,此时找回自信的匈奴人已经把矛头指向了欧洲。

这一时期的匈奴人已经被欧洲称为“匈人”,所谓的“匈人帝国”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强势崛起,虽然史学界对二者尚没有最终的定论,但是从时间、语言、生活方式、作战方式分析,这些人极有可能就是匈奴人演化融合而来。

这些匈人之所以能够横扫欧洲,主要是因为他们的作战方式以骑射为主,而当时的欧洲还没有大规模推广骑兵和弓箭,面对机动性极强的匈人,他们基本属于被碾压的状态。而且他们早在和中华文明持续几百年的战争中学会了大量的战术技巧,就这样,匈人在欧洲几乎成为了“无敌”的存在。

其实可以说,匈人的进入引发了欧洲局势的“内卷”,并且改变了历史格局。

比如说,被匈人追着打的哥特人投靠了罗马帝国,后来眼看局势不对又归顺了匈人,一起洗劫了罗马,最终导致了罗马帝国的消亡。再比如说,由于匈人的疯狂扩张和劫掠,一部分盎克鲁人、撒克逊人被迫迁往不列颠岛,也就形成了后来的英国。

正因为匈人帝国的如此彪悍,欧洲人将他们的首领阿提拉称为“上帝之鞭”。可惜这个强大的帝国因为他游牧民族本性的局限性,在阿提拉死后迅速瓦解,成为了昙花一现。

四、贻笑大方的“认祖归宗”

其实看到这里我们基本可以分析出,匈奴人跟后来的土耳其人还没有任何交集。

土耳其这个国家的建立其实是脱胎于奥斯曼帝国,而奥斯曼帝国的起源则是突厥部落。那么突厥人和匈奴人的关系就决定了土耳其人的祖先到底是谁,那么突厥又是何方神圣呢?

关于突厥的来历史学界有各种不同的说法,但不论是那种说法,突厥和匈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自从匈奴被汉军击溃后,蒙古高原上接连更换了掌权者,鲜卑、柔然粉墨登场。根据史料记载,柔然统治时期,曾经被匈奴人奴役过的突厥部落归附其成为了“锻奴”,也就是负责冶金锻造的奴隶。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突厥这个古老的游牧部落不是出于匈奴,而是依附于匈奴,后来又依附于柔然等政权,虽然不排除他们之间有过融合,但是并非直系分支。

其实突厥并非一个独立的民族,他是由众多个小的游牧部落合并而成,最终发展壮大,直至灭掉了他曾经依附的老东家柔然,建立了突厥汗国。

突厥的最大特点,除了彪悍善战以外就是“学习与融合”,做为游牧民族起家的突厥人在公元六世纪左右创造了自己的文字,也正因此他的文化和历史才得以明确保留下来。

同时突厥人随着向西向北的扩张不断融入和吸收新的文化元素,以狼为图腾的突厥人信奉过拜火教、佛教、伊斯兰教。

随着国力的日益强大,突厥人也不可避免地打起了中原的主意,但是他碰到的对手是当时堪称全世界最强的大唐帝国。

最后突厥的结局可想而知,跟当初的匈奴类似,一部分被汉化,一部分逃亡在外。

由于突厥强盛时期在中亚、西亚都有过很多次融合,所以其中的一个名叫奥斯曼的突厥小部族从中亚一路迁至小亚细亚,而后逐渐发展兴盛起来,最后形成了奥斯曼帝国。

第一次大战之后,战败的奥斯曼帝国分裂瓦解,1923年在奥斯曼帝国的残躯上,土耳其共和国成立,这就是土耳其人“神奇”的认祖归宗之路。

具体土耳其人是不是匈奴人的后裔,还是要交给史学家和基因学家去给出定论,但就从历史发展的脉络分析,这二者之间并不存在什么必然联系,而且不论是匈奴还是突厥其实都早在千百年的“人类融合”中变得模糊不清。

但土耳其的这个奇葩操作倒是让世人看到了他的自卑心理和军事野心,我们从土耳其为自己选的这16个曾经辉煌一时的古代帝国可以品出一些不同的“味道”来。

首先,他选的这些帝国基本都具备同一个特征——彪悍善战。也就是说土耳其要向所有人传达一个信息,他们自古就非常能打。

而且有意思的是,因为认了匈奴这个祖先,所以2020年土耳其宣布其陆军已经建军2229年,前身就是冒顿单于的“鸣镝军”,这种奇葩的算法无非就是土耳其自卑和心虚的表现。

其次,土耳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极其特殊,属于连接欧亚的十字路口,地缘政治意义十分重要,所以他必须要大力发展军事力量以求自保,同时还可以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毕竟住在这样的战略要地上,没有点儿真本事和过硬实力是很危险的。

所以说,土耳其不管是认匈奴人,还是认突厥人为祖先都不重要,他的意图就是想要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

而且精明的土耳其人也想因此能得到更多的实惠,从它和俄罗斯的关系我们就不难看出,为了发展壮大自己,做为北约组织同盟国的土耳其一会儿和俄罗斯翻脸、一会儿又亲密无间,这让身为“盟主”的美国也十分郁闷。

土耳其这棵欧亚大陆的“墙头草”依仗着自己特殊的地理优势左右逢源,就算认了再强大的祖先,也摆脱不了他尴尬的命运。

像土耳其这种地处关键战略要地的国家千万不要狂妄地炫耀武力,夹在美俄及欧洲各国之间最好还是闷头发展,不仅要发展国防力量更要发展经济实力、文化建设等方面,让本国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自然就会产生自豪感和归属感,才能真正守住祖先留下的基业。

从这些早已消失的游牧政权我们可以看出,强大的军队必须有足够扎实的经济基础做为后盾,单纯的彪悍勇武不可能真正统治国家。而且千百年来的事实证明,文明的融合是历史的必然轨迹,依仗武力对抗只是下策,合作共赢、文化融合才是必然的趋势。

一切鼓吹浅薄的民族主义和狂妄的霸权主义都将寸步难行,只有将精力放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的政权才是一个真正负责任的政权,因为“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

与其去历史中生拉硬拽地寻找早已模糊的辉煌,不如放眼当下,稳固国防力量、快速发展经济、开展文化交流,让人民过上富裕稳定的生活才是王道。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