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科普大全 > “汉武帝”朱允炆:模仿汉武帝想削藩,最终却被四叔抢了皇位

“汉武帝”朱允炆:模仿汉武帝想削藩,最终却被四叔抢了皇位

时间:2022-08-30 12:55:15来源:小女子大人物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小女子大人物的《朱允炆:模仿汉武帝想削藩,最终却被四叔抢了皇位》,希望大家喜欢。

"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汉有厚恩,而诸侯地稍自分析弱小云"。汉高祖刘邦吸取前朝经验,独创了"郡国并行制"。他本以为这就可以维护汉朝的长治久安,不料很快就发生了七国之乱。

这才有了汉武帝颁布的推恩令,直接帮着他削了藩。而明朝的第二位皇帝朱允炆,也模仿汉武帝想着削藩,不过最终却偷鸡不成蚀把米,汉武帝的推恩令,是朱允炆复制不了的成功,最终他还被自己的四叔抢了皇位。

(一)、时机不同,故不能推行

关于靖难之役,一直是后世津津乐道的话题。这场叔侄之间的皇位争夺战,绕不开两个字,削藩。自古以来封侯容易,削藩难。就像康熙帝削三藩时,差点让大清又回到关外老家。

而汉武帝的推恩令无疑是最为成功的削藩之策,那么为何朱允炆不模仿前者,来一个兵不血刃。这样既保全了自己的名号,而又不会引发大规模的兵戈。

1. 慈不掌兵,文帝过于在乎"人设"

布衣天子朱元璋打下了江山,那自然是要和子孙后代共同分享这份基业。毫无疑问,皇位由嫡系血脉继承。

而全国那么多的土地,庶出的子孙分封一些那也是情理之中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血脉亲情变得愈发淡薄,更何况大都不是同父同母。

即使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那也会为了权力打的头破血流。朱元璋去世,太子朱标又早逝,朱允炆合情合理的继承了祖宗基业。

他意识到,自己的叔叔或者堂兄弟们,长期把持一方朝政,很可能在将来对大一统的江山不利。

其实朱允炆此人并不坏,而且还竭力的把自己打造成一个文人皇帝的形象。他重用黄子澄、齐泰方孝孺等名士,就是在向天下昭告,自己是一个儒君也是一个仁君。所以,后世将他称之为建文帝,带着一个文字。

在这上边他和刘彻就有着根本的区别,刘彻为汉武帝。一个文,一个武,心狠手辣自然是汉武帝要拔得头筹。更何况,在他晚年的时候因为巫蛊之祸连自己的亲儿子都杀。更何况,那些快要出五服的亲戚们。

反观建文帝,他处处小心翼翼,生怕伤到自己的叔父们,而后背上不义不孝的骂名。做大事的人,又有几个不是心狠手辣之辈。

在这里,建文帝就有些妇人之仁。如果让他去模仿汉武帝来一出推恩令,恐怕他都会觉得这个阳谋,会使他的名声受到损害。

2. 国情不同,成功万不可复制

"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汉朝初年,只有藩王的嫡长子一个人,能够接手他的全部势力。而汉武帝则是让其他的儿子都能分得田地,只不过是在最早分封的基础上,由几个人再去分。

蛋糕总共就那么大,几个人分分就没了。更何况,得到分封的人还会有他们的子孙后代。传不了多久,藩王的势力就会变弱。

那个时候,再去铲除他们简直是易如反掌。而且,这些藩王都是有高度自治权的,也有很多军队,否则就不会有七王之乱了。

而朱允炆接手的明朝,则大不相同。朱元璋吸收了刘邦的经验,他没有给藩王们以高度自治权。只不过是给他们每个人两三个卫,一个卫大约是五、六千人。虽然是王,但土地也不是他们的。

这些人,只有很小的管辖权。可以说是有封地,但不治民。所以,蛋糕做的时候就那么小,朱允炆已经没有办法再把它变得更小。既然如此,还何谈推恩。

况且,朱允炆的那些叔叔们都不是傻子。也都不是没读过书的文盲,倘若真的如此施行,必然不会成功,而且受到的阻力也定当不小。

(二)、时过境迁,一个招数无法用两遍

朱元璋规定藩王们"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在他看来这已经能够防止有人犯上作乱了。

而且,明朝藩王的嫡长子继承爵位,其他的儿子也可以成为郡王或者获得其他的封号。事情都已经到了这个地步,那朱允炆再怎么去推恩都没用了。因为恩,已经被自己的爷爷给推下了。

1. 挟平叛余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汉武帝是汉朝的第七位皇帝,到了他那一代,很多藩王与皇家的关系早都变得很疏远了。而且血缘上,也聊胜于无。

只不过,大家的祖先,都是开国皇帝刘邦。血脉亲情是维持着关系的纽带,到了汉武帝这里根本就没什么亲情不亲情了。

而且,汉景帝时就用了《削藩策》想要削藩,紧接着就爆发了七王之乱。幸亏有大将周亚夫,帮着景帝在三个月内平定了叛乱。

这一场仗,虽然没有彻底的打败那些藩王,不过也让他们大伤元气。直到汉武帝继位,这些人对汉室还是有所忌惮的。

而《推恩令》的颁布,就是在平定七王之乱的基础上进行的。况且,还有汉武帝的父亲早就为儿子打好了基础。刘彻再来这么一招,就达到了恩威并施的效果。即使有些诸侯,能够看出汉武帝的真实目的,那也不好再说什么。

毕竟,《推恩令》名义上还是为诸侯及其子嗣着想的。藩王的那些庶子们,对这个政策,当然是十分的欢迎。

2. 操之过急,自然引发暴乱

除了云南的沐家以外,其他藩王全都是朱允炆爷爷的亲儿子,也是他的亲叔叔。到这里,血脉关系还没有完全熔断。

即使有些和自己的父亲并不是同父同母,但怎么说那也是正儿八经的一家人。那些人都把朱允炆,当成一个孩子看待。

他们大都身经百战,又怎么会甘心让自己的大侄子给制服住。削藩,从来都不曾容易过。

又没有人事先帮朱允炆铺垫铺垫,他的身边还都是那些满口之乎者也的腐儒。一方面撺掇着他削藩,另一方面,又希望皇帝的名誉能够保全。

这种两全其美的事情,自古以来都很罕见。而且,打江山的时候,他的叔父们都出了不少力。

现在江山稳坐了,你就要卸磨杀驴,那么大家心里肯定十分不满。如果朱允炆不如此的着急,能学着温水煮青蛙,想必下场就不会落得如此凄惨。

(三)、丢掉江山,并不完全因为削藩

建文帝与汉武帝,一文一武,可见两个人的性格是截然不同的。成大事者,必是心狠手辣之辈。

建文帝应该在削藩成功以后,去施大仁,行大义。而且,他也有些自命不凡。总是想着和祖父那样,创下伟大的功绩。可是,他自身的能力在那,国情也在那。他注定是成不了汉武帝的。

1. 离心离德,无良将可用

建文帝上位以后,寸功未建,也没有表现出什么雄心大志。刚上来,就想着削藩,一口吃个大胖子。可是他身边又没有周亚夫那样的能臣,而且跟着祖父打江山的那一帮,老的老,死的死,对他根本没什么好感。

在他身边的,大都是李景隆那样的将领,无可用之人。更何况,洪武年间的那场大清洗,让那些原先带兵的将军们大都死于非命,而他们在战场上的杀伐决断,也没有传承下来。相反,他的四叔朱棣,那是能征善战的骁勇之辈。

朱允炆若是想颁布推恩令,那就必须先取得靖难之役的成功。他虽然占据优势,但身边无人可用。更何况,还屡次下令,不能伤及叔父。就是害怕背负骂名,如此一来,前线作战的将士畏首畏尾,又怎敢拼了命的去杀敌。

在这一点,朱允炆比朱棣差了很多。成祖继位以后,虽然没有继续削藩,但是加强了藩禁。不让他们随便出来,也夺去了兵权。就是因为他靖难之役取得了成功,大家对他都很惧怕。

2. 阻力过大,根本无法施行

汉初的藩王们,享受的权力是很大的,而且只有嫡长子可以继承。明初则不一样,除却那些在边疆拱卫的藩王,其他的根本就没什么太大的权力。只是手里有几个卫,人数不过万人,掀不起风浪。这才给了朱允炆,削藩的决心。

奈何,叔父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靠着装疯卖傻,最后还是起了兵。如果朱允炆学着来一出推恩令,其实结果都是差不多的。

因为明朝的藩王土地不完全属于自己,而且也不管辖百姓,就是一个空架子。这个恩,早就已经被朱元璋给推完了。到了朱允炆这里,除了刚柔并济的削藩之策,已无他法。如果他的个人能力足够,是完全可以凭借靖难之役立威的。

就像朱棣那样,再去实行藩禁,别人无话可说。或者再多等几年,等到叔父们都去世了,等到藩王之位多传几代,那再去削藩也不迟。

结语:

说到底,朱允炆的失败并不完全都因为削藩之策。这本可以成为一个机会,奈何一手好牌,被他给打烂了。

倒是叔父朱棣,假借清君侧的名义,顺带手的把侄子也给清了出去。朱元璋本以为给孙子留下了个大好江山,到头来终究还是四儿子的。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