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科普大全 > “军机处”明清没有宰相,内阁和军机处充当着宰相职责,它们有何区别?

“军机处”明清没有宰相,内阁和军机处充当着宰相职责,它们有何区别?

时间:2022-08-27 22:16:03来源:历史这样聊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历史这样聊的《明清没有宰相,内阁和军机处充当着宰相职责,它们有何区别?》,希望大家喜欢。

导语:

清代雍正朝开始设立的军机处与明代的内阁都是行使明被取消的宰相权力的部门,两个部门都是皇帝意志和朝廷官员沟通的中枢,都是极其重要的部门。

二者都有草拟谕旨的权力,可以说是朝臣中最接近皇帝的存在。然而明内阁在政务的处理中有着和皇帝商讨的职能,但军机处则完全是皇帝意志的贯彻者,执行者。

其中人员的配置带有浓厚的皇帝个人喜好色彩,对奏章的处理完全是无自主意识的执行,更像是清朝皇帝的私人办公室,是一个高效的政务执行机构。

军机处成立的初衷就是将军务,急务从繁杂的日常政务处理中分割出来,雍正出于对礼亲王和廉亲王的忌惮,不露声色的将最重要的军权和钱粮处理权抓到了自己和亲信的手中。从这一点去看,军机处就是一个重要事务处理办公室,完全是皇帝本人政治意志的延伸。

而内阁由于拥有驳回批红的权力,有一定的展现独立政见的职能,军机处是皇权达到顶峰的象征,这点是超越了参赞性质为主的内阁的。

一.行使权力的方法不同

1.军机处:奏折的快递中转

军机处的大门外,据说贴有后宫嫔妃不得干政的铁牌,雍正不断对群臣告诫的臣不密则失其身,表达了他对于政务处理隐秘性和独立性的要求,军机处是没有资格在皇帝之前阅读奏章的。

他们根据皇帝感兴趣的点,来挑选特殊省份的奏章优先上呈,就是权限的体现了,比如打大小金川来自四川的奏章,打罗布藏丹津来自青海的奏章,肯定优先呈送皇帝,然后皇帝会小范围的召集军机大臣,或者大范围的开军机大臣会议,处理最重大的事件,在可能的征求意见后,做出最终处理方案的指导思想。

军机处得到这个思路。由专职写手军机章京草拟谕旨,被皇帝首肯后,在下发下去,在这样的政务处理中,皇帝可以询问军机大臣的意见,也可以完全的专断,军机处政务参与的深度完全看皇帝本人的态度。这样的模式和流程,重要事务的处理皇帝的想法几乎不受任何的制约,君权在雍正朝后,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2.内阁:政务处理上皇帝重要的参考对象

从流程上来讲,对奏折的处理,明朝内阁是先于皇帝看到具体内容的,他们提出具体的意见,叫做票拟,皇帝批红后再给内阁,然后由内阁具体执行,不可否认的是,和奏折的基本内容引黄在一起的票拟,通常会先入为主的影响皇帝对政务本身的看法。

同时大量的政务,让皇帝逐渐将批红的权力交给太监,大部分的情况下,大臣对政务的处理意见都被执行了下去,在这样的政务处理中,皇帝仿佛成为了执行者。

而留中不发的现象,就是皇帝估计谕旨通不过内阁,而搁置争议的做法,极端的情况下,强行推进的政务命令甚至会碰到拒不执行的封驳,这就是明朝君权和臣权碰撞的最高峰了。

像张居正这样的首辅,是皇帝的老师,批红太监的好友,在谕旨的处理上几乎是一手遮天了,他是明朝内阁制度的顶峰, 而这样的情况,在清朝是不可能发生的。

二.人员配置与政府内部定位不同

1.军机处和内阁的人员配置

军机处本来就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室,军机大臣在雍正朝后成为了大臣中最尊贵的存在,他们也许有的品阶不如南书房大臣,但是论宠信,都是皇帝真正信任,甚至很早前就培养的人。

清朝政治中独特的满汉之分,让首席军机大臣一般由满人担任,但是张廷玉这样的汉臣,三朝皇帝恩宠,其实在信任度方面已经不输于满人了,军机大臣设立之初只是以军务为主,慢慢的将政务也牢牢的抓在了手中,主管刑狱司法的刘统勋,军务的阿桂,财政的和珅,都是乾隆朝的著名军机大臣,他们实际组成的小朝廷,将六部和上书房完全的架空了。

而明朝内阁的大臣,虽然也是由皇帝直接挑选,却还有具体的政务流程,他一般为1-7人,若是想完全遂皇帝的意,调整起来也颇为困难,崇祯短时间内违反规则对内阁大臣的调整,事实上让明朝的政务处理系统在一定时间内处于瘫痪的状态。

需要指出的是,和清朝军机处架空清朝内阁一样,明朝的内阁在中后期也将六部架空,成为外廷权力实际的掌握者。

2.军机处:没有编制,没有经费的机构

军机处的权力完全来源于皇帝的信任,即使首席军机大臣,对别的军机大臣也没有明显的统辖权力,皇帝往往在具体的事务中,指派某某大臣为主要负责人,所以军机大臣本身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团结的群体,来挑战皇权。

军机处设立的初衷是西北军务的临时快速处理机构,他后来由于钱粮的调拨,巡抚总督的任命等等,掌握了最高的政务参赞权力,雍正即使再独断,在有些事务中,也是会征求军机大臣意见的,这个皇帝身边紧密的小团体成员,权力越来越大,俨然超过了六部的满汉尚书。

军机处的不正规,使他永远不能从法理上正式挑战皇权,这也让他更得到皇帝的信任,他将巨大的清帝国的核心事务从繁杂的日常政治运作中分离出来,给皇帝提供意见的同时坚决的执行皇帝的命令,他成为了雍正后各个清朝皇帝的触角,用来控制地方督抚和六部衙门。

3.内阁:皇权隐隐的制衡者

张居正的权倾朝野表示,明朝内阁在极端的情况下是可以完全的把控政务的运行的,如果内阁和太监势力勾结,那么就是明朝整个政务体系巨大的威胁,而这在清朝是不能想象的。

张居正的成功给后来的阁老们提供了和皇权对抗的信心,内阁从政务的参赞和议论者,发展成了皇权的限制者,并且这样的限制是由明朝基本的政务运行体系作为支撑的。

后来的明朝,皇帝不得不加强内廷和宦官的力量,来和内阁代表的臣权抗衡,明的大量力量消耗在了内耗中,这成了他覆灭一个重要的原因。

三.执行权力时的处境不同

1.高效而不受约束的军机大臣

军机处的人员构成就是军机大臣和负责文字,档案处理的军机章京,他们的工作效率非常高,从雍正朝开始起,军机处就有值班军机制度了,军机处本身离皇帝生活的地方非常近,处理紧急事务有天然的便捷。

坦率的说,军机处大大的提高了清朝关键政务处理的效率,不论处理是否得当,处理的速度是让人满意的,同时全年值班,当日奏折当日处理完的清朝699制度,让人为疏漏造成军务处置失当的情况大大的减少。

军机处的权力除了皇帝,是不受制约的,那些军机大臣是最红的红人,朝廷内的瞎子也能看到,除非得到皇帝的首肯,监察部门根本不敢擅自调查军机大臣,而军机大臣注意的自然也只有和皇帝亲疏关系的改变了。

2.明内阁:开始被皇权针对

明朝给了内阁对抗皇权的制度基础,并且由于张居正的成功,有了儒家大义的大帽子为庇护,虽然内阁不会为了和皇帝作对而作对,然而他确实不再那么恭顺,有了自己抵抗,懈怠,消极反抗的方法。

明代皇帝用加强太监权力的方法,用频繁改变内阁成员的方法,来敲打,塑造自己需要的内阁,权力斗争大大的消耗了明朝的行政精力,在各地农民起义蜂拥而起,满清在辽东做大的时候,明朝皇帝还在为了一个谕旨的推行和自己的大臣斗智斗勇。

结语:

清的军机处和明的内阁,两者建立的初衷都是忠于皇帝的小朝廷,都是对政务处理系统的精简,中国实在太大了,每天发生数不清的事情和皇权制度最根本的弊端,皇帝的精力是不可能满足事必躬亲,这才造成了内阁和军机处的兴起。

然而明朝的内阁延续了宋以来文臣参政制约君权的思路,它根据皇帝的年龄,是否强势,在决策者和参赞者之间摇摆,最终造成了明过分的行政消耗。而赤裸裸的皇权集中到惊人程度的清,则衍生了完全根据皇帝的意愿来安排的军机处,这是我国古代王朝君权压迫臣权的顶点,他由于清代大部分皇帝的勤勉,而显得愈加高效。

将偌大华夏的事务提炼精简到了最易皇帝单独处理的模式,单纯高效的执行在皇帝尚且清明的时候,军机处的优点被无限的放大,而在晚清皇帝昏懦的时候,由于对臣权的阉割,整个朝廷就完全丧失了自纠的能力,大臣们只能听任清帝国的大船搁浅。

参考资料:

《明会要》

《清史》

《明朝内阁制度浅析》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