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人”我军追击途中,敌军莫名其妙大乱,造就了一场彪炳军史的大捷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震旦说的《我军追击途中,敌军莫名其妙大乱,造就了一场彪炳军史的大捷》,希望大家喜欢。
1932年春夏之秋,红四方面军主力部队向驻守在安徽六安苏家埠的敌人发起了进攻,史称“苏家埠战役”。
虽然红军包围了这股敌人,却连攻了48天都打不进去苏家埠。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实原因并不复杂,归结起来就是红军的武器装备太差,很多战士连步枪都没有,只能手执长矛作战。
而敌人凭借高墙深壕,躲在里面不出来,只是一个劲用机枪地往外扫射,用炸弹往外轰击,天上还有飞机助阵,使得红军屡攻不下、伤亡不小。
这天晚上,上级突然命令红四军十师二十九团撤出苏家埠,由二十八团接替进攻。
不过二十九团还有战斗任务,那就是北上七里桥去打敌人的援兵。根据我军得到的情报,国民党安徽督军陈调元派了20多个团的兵力,前来增援苏家埠之敌。
虽然二十九团指战员不甘心撤出苏家埠,但军令难违,也只得从命。
不料全团往七里桥方向才走出不到30里,上级又来了命令,要求二十九团不用去七里桥了,撤到后面去休息。
这下干部战士们都憋不住了,一个个开始发起牢骚来。
这也难怪,二十九团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的部队,无论是当年在长江两岸打游击,还是挺进鄂豫皖苏区以后,都打了不少胜仗。如今打苏家埠,怎么说撤就撤了呢?
夜里下起了暴雨,战士们歇宿在雨地里,都无法入睡。
队伍前头突然响起了急促的哨声,紧接着通信员大声喊着“全体集合”。原来团长再次接到上级的紧急命令,要求部队马上向北开往七里桥,迅速投入战斗。
虽然此时雨还很大,气温又低,战士们身上都只穿着单衣,冒雨行军时都冷得直打哆嗦,心里却格外高兴:终于能痛痛快快打上一仗了!
天快亮时,部队赶到七里桥附近,恰好与敌人援兵的先头部队狭路相逢,战斗随即打响了。
三连二排排长陈康(1955年成为开国中将)是个打仗很“贼”的基层指挥员,他见敌人的队形和火力都比较密集,我军从正面进攻不占上风,便率领全排从西面插到敌人的侧翼,突然发起袭击。
正所谓“兵不在多而在精”,陈康所带的这个排成为奇兵,打得敌人阵脚大乱。再加上正面的红军攻得更猛,敌人顶不住了,纷纷扭头向北边逃跑。
陈康哪肯错过这种“痛打落水狗”的机会,当即率领全排一路猛冲猛打,全力追击逃敌。
陈康这一追就根本刹不住车,竟然一口气向北追出去十几里。
他们追着追着,却发现一件很奇怪的事——咦,敌军为什么莫名其妙地突然大乱,在前面挤成了一个乱哄哄的大疙瘩?
这时天色已经大亮,陈康爬到一个高地上仔细一看,发现那个大疙瘩里面不仅有刚才从南往北逃的敌人,还是从北面往南涌来的敌人,也就是说,这两路敌人自己把路给堵了水泄不通,整整七八里长的公路上,黑压压的全是敌人。
眼前的景象让红军战士们都感到非常惊奇。
陈康站在高地上,见我军的大部队都从南面追了上来,急于立头功,便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大喊着“冲啊!杀啊!”以猛虎下山一般的气势,率先冲向敌群!
战士们回过神来,争先恐后地跟在陈康身后奋勇冲杀。
当敌人见到红军战士们一个个怒吼着冲了过来,个个都吓得面无不色,根本无心再打,只能乖乖地举手投降。
结果仅仅陈康所带的这一个排就缴了敌人整整一营人的枪。
据一名敌军官交代,他们之所以在这里挤成一团,都跟这场暴雨有关。
原来,敌援兵到达七里桥一带,向红军发动进攻时,没有注意到身后有一条原本已干涸的河流,由于昨天一场大雨使得河水暴涨,将敌人的退路完全给阻住了。
当红军从南边猛攻过来时,敌人急于北逃,却被河水所阻,无奈之下只能往河里跳。
但由于河面过于狭窄,敌人数量又太多了,使得绝大多数人连跳河的机会都抢不到,于是南北两路敌人就在那里挤成了一个大疙瘩,进退两难。
陈康冲到敌群中还发现一件可笑的事——一些敌人想从河边的树上跳河,却因为红军追得太猛,他们想跳也来不及了。几名敌人挂在树上双脚悬空,急得哇哇乱叫,那个狼狈样子让红军战士们乐得直不起腰来。
总之,红军这一仗打得特别顺手,胜得痛快淋漓,竟取得了歼敌将近两万名的惊人战果,连敌军总指挥官厉式鼎也当了红军的俘虏。
更出人意料的是,当红二十九团将士高奏凯歌准备继续攻打苏家埠时,却发现那里早已到处飘扬着我军的红旗。
原来苏家埠之敌听说前来增援的部队已被红军歼灭,终于绝望了,干脆主动跑出来投降了。
苏家埠战役至此结束,成为红军建军以来规模最大、战果最好、代价最小、缴获最多的一次大捷,因而彪炳军史。
参考史料:《红四方面军征战纪实》、《鄂豫皖红军史话》、《星火燎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