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票”山西日昇昌票号的汇票一旦丢失,如果被人捡到,能否取出来银子?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墨史浅吟V的《山西日昇昌票号的汇票一旦丢失,如果被人捡到,能否取出来银子?》,希望大家喜欢。
在清朝末年,山西日昇昌票号可谓是闻名全国,素有“一张汇票走天下”的美誉。可是一旦顾客的汇票丢失被别人拾去,在没有主人在场的情况下,拾取者是否能够顺利取走银两呢?日昇昌会推出怎样的防伪手段,杜绝此类事件发生?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山西日昇昌票号,创建于清道光4年(公元1824年),是我国近代历史中第一家大型票号。票号是一种类似于银行的金融机构,无论是存取款、贷款等业务,可谓是无不涵盖,它的出现,是中国金融史上一次最重要的革新。
在票号成立之前,我国的货币流转仍然处于落后状态,镖局押送现银的现象屡见不鲜,其风险高、费用也高,时效性还低,历来是金融行业中不能弥补的漏洞。公元1823年,平遥西达蒲村李大全看清形势,投资白银30万两,与细窑村掌柜雷履泰共同创立日昇昌,极大地推动了国内的商业运转和货币流通的模式。
据史料记载称,日昇昌所经营的黄金时期年汇兑量,总额竟然高达3800万两,绝对称得上是日进斗金。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日昇昌不断壮大,开始在各地设立分号,网点遍布除东北与西北以外的整个中国。在当时,只要是日昇昌的客户,往往只在怀中揣一张汇票,便可以走遍全国,随时随地办理汇兑业务。
日昇昌票号的汇票面值,一般都在几百,上千,甚至万两白银之上,汇票在具有快捷简便优势的同时,同样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毕竟劫匪窃贼,想不劳而获的人有很多,不过,日昇昌票号对此早有应对措施,即在汇票上添加防伪。日昇昌汇票最独特的防伪方式,都使用汉字作为原始密码进行防伪,由专人负责核对审查。
一般来说,凡是日昇昌所发行的汇票,基本都有“谨防似票冒取,勿忘细视书章”,或者是“昧心图自利,阴谋害他人”的警句。如果在外行人看来,这些警句可以提高对人的道德约束力,同时也能令员工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可是从内行人的角度来看,这些警句无疑都是一些带有重要信息的汇票密码。
汇票上的重要信息共有两种,即汇兑银两数目、存取款日期,而以上两种信息,客户自然知晓,而开出汇票的钱庄,却要在汇票上用密押暗语,对上述两种信息进行体现。日昇昌基本会以汉字作为银两数目代号,如用“生客多察看,斟酌而后行”,或者是“赵氏连城璧,由来天下传”十个字,代替“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个数字。以“国宝流通”四个字,分别代表“万千百十”四个单位数。以“谨防似票冒取,勿忘细视书章”十二个字,代表一年中的十二个月,以“堪笑世情薄,天道最公平。昧心图自利,阴谋害他人。善恶总有报,到头自分明”三十个字,分别代表每个月的三十天。
日昇昌票号分号众多,每日汇兑业务十分繁忙,所发行出去的汇票也数不胜数,因此难免有客户粗心大意,将汇票丢失。如果丢失的汇票被他人拾到,拾取者是否能够通过汇票顺利取走银两呢?答案很简单,完全不可能!
我们可以仔细分析一下,客户汇票丢失无疑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被劫被偷,第二种则是自然丢失。如果第一种情况发生,由于客户会报官,银号也会通过联络与信件,告诉其他银号这张银票丢失的情况,劫匪或者小偷不可能抱着汇票过一辈子,而是要想方设法的将其兑换成银两,可一旦去兑换,贼人无异于是自投罗网,不仅不能将银两取走,而且还会落入法网。
如果是第二种丢失情况,则拾取人也无法将银两取出,因为他根本不知道汇票上的“银两数目”和“汇票开出”的信息,而这个信息只有银票主人自己知道,并且票号的伙计,也可以从票面文字中推算出此信息,一旦持票人所述与票面信息对应不上,则票号便会拒付银两。
下面举例,日昇昌的工作人员是如何读取票面信息的呢?对于日昇昌汇票的防伪,我们可以简单举例说明。假如在汇票之上,出现“客国后宝”与“细心”的字样,则代表汇票面值为“两万九千两”与“九月十二日”。如果汇票之上出现“多宝而通”与“冒昧”字样,则代表的是“三千零七十两”与“五月十一日”,依此类推。
看到这里,很多读者都明白了,手持汇票的人,到银号取银,必须要向银号的伙计,报出这两组数字——即银两的数目,以及开出汇票的日期,只有这两组数目和票面上的信息相符,你才可能取出银两,故此,某某捡到了银票,你是取不出银子来的。
文章写到此处,小编顿时感到有些震惊,钦佩古人的无穷智慧。仔细想来,即使是科技发达的今天,假汇票仍然层出不穷,可是日昇昌经营多年,却从未出现过一起假汇票骗出银子的案子。足以说明当年的日昇昌票号果然是人才济济,其兴旺发达、执业界之牛耳的局面,的确是一种大智慧的体现。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