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科普大全 > “马谡”历史上的将军,有谁被领导高估重用,但最终造成了灾难的结局

“马谡”历史上的将军,有谁被领导高估重用,但最终造成了灾难的结局

时间:2022-08-16 07:05:07来源:小宇说车车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小宇说车车的《历史上的将军,有谁被领导高估重用,但最终造成了灾难的结局》,希望大家喜欢。

历史上,由于深得领导信任,被领导高估重用,最终给整个集团带来巨大损失的将军不少。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马谡。

马谡确实是被他的领导诸葛亮高估了。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的时候,让马谡当先锋军,并且给他安排了任务,让他固守街亭。但是马谡并没有完成诸葛亮交给他的任务,把街亭丢了。

蜀汉的第一次北伐,是诸葛亮准备得最充分的一次北伐,也是最有可能取得胜利的一次北伐。就由于马谡丢掉了街亭,因而打乱了诸葛亮的整体部署。性格上求稳的诸葛亮,没有了街亭的牵制,因而再也不敢孤军深入,不得不撤军。由此,好好的一次北伐的机会,就这样丧失了。

(诸葛亮)

那么,诸葛亮为什么会高估马谡呢?

这是因为在刘备去世之前,马谡曾多次去成都拜见诸葛亮。由于他读过很多书,尤其是读过很多兵法书,因此诸葛亮非常感兴趣,常常和他彻夜交谈,由此他也留给了诸葛亮极好的印象。

刘备去世前,把兵权交给了李严,把政权交给了诸葛亮。诸葛亮掌控了朝廷,但是不能带兵打仗,这对诸葛亮是一个极大的限制。同时诸葛亮认为,这对整个蜀汉的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在小皇帝刘禅不能决策军政事务,担当大任的情况下,要想把蜀国发展起来,让蜀国在军事上居于主动,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权力集中在一个人手里。显然,诸葛亮认为,军政大权,最好集中在自己手里。

在这样的思路下,诸葛亮执政以后,并没有呆在成都,饱食终日,而是积极地想办法带兵打仗。他先是带兵去南方,平定了南方之乱。接着又组织北伐,准备和魏军交火。而诸葛亮也通过这一系列军事行动,夺取了李严的兵权,由自己来掌控军政大权。

诸葛亮虽然掌控了军政大权,但是必须要找到拥戴自己的骨干力量。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给刘禅推荐了费祎、董允、郭攸之、向宠等不少人才。这些人才既是忠诚的人才,当然也是诸葛亮最信赖的人才。由他们来主持朝政,诸葛亮就算在外面打仗,政权也能够牢牢地掌控在他的手里。

除了朝堂上需要有自己信赖的人才,有自己的团队以外。军队中也应该有自己信赖的人才。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选择了马谡。

(魏延)

实际上,当时还有一个更恰当的人选,就是魏延。作为先锋军,魏延作战经验更丰富,打的胜仗更多。但由于魏延是刘备时期的老将,有一点倚老卖老,同时并不是很佩服诸葛亮,因此诸葛亮对他并不怎么信任,甚至还有些害怕他。因此,尽管当时有不少人推荐魏延为先锋军,但诸葛亮却没有采纳,而是选择了马谡。

诸葛亮选择马谡,在他看来,其实是没有太大问题的。一来马谡对诸葛亮很忠诚,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二来诸葛亮带兵去南方打仗的时候,他是把马谡带在身边的。马谡曾给诸葛亮出过不少谋略,尤其是他给诸葛亮出的,让诸葛亮不要用“打服”的方式,而是要用“口服心服”的方式对待南方的这些少数民族的谋略,是非常正确的。最终诸葛亮采信了马谡的建议,确保了以孟获为首的南方少数民族的稳定。

可是马谡却辜负了诸葛亮的期望。他并没有遵守诸葛亮要求他安插据点,努力防守的安排,而是采用了一种主动进攻的冒险式打法。为了配合他的冒险行动,他甚至把军队摆放在没有水的高山之上,因而也造成了最终的失败。

(马谡)

那么,明明在诸葛亮看来,马谡是极好的人才,为什么他却辜负了诸葛亮的期望呢?

我认为,诸葛亮对马谡的运用,有三点问题。

一是并没有单独带兵打仗的经验。实际上,马谡虽然随诸葛亮南下平定南方之乱,但是却并没有单独带兵打仗的经验。没有经验,却就直接当先锋军,显然是很危险的。也许在诸葛亮看来,有王平的辅佐,马谡会好一点。但是实际上马谡根本就不听王平的话,王平放在那里有什么作用呢。

二是马谡排兵布阵太过于书本化。马谡把军队摆在没有水的高山上,他想的是利用地形的优势对魏军展开冲击,同时军队一旦缺水,那么他们就会没有退路,肯定会拼死一战。这些想法,都是非常书本化的一厢情愿。一旦发动一次冲击,拿不下魏军,那么很快他们的优势就变成劣势。马谡根本没有深入思考过。

三是马谡在军队中缺乏足够的威望。马谡就是一个菜鸟,却担任先锋军主帅,有多少人服气这一点呢?首先王平就瞧不上他,觉得他的排兵布阵是有问题的。军队里的其他人也是有意见的。既然大家都不服马谡,马谡带兵打仗,怎么会赢呢?

所以说,虽然马谡辜负了诸葛亮的信任,但是诸葛亮也是看错了人才。

(参考资料:《三国志》《华阳国志》等)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