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廖运周潜伏20年成师长,曾多次想起义,邓公为何第四次才同意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娱乐既百的《廖运周潜伏20年成师长,曾多次想起义,邓公为何第四次才同意》,希望大家喜欢。
在国共两党的大决战中,很多国民党将士发动起义加入我党,但大部分都是在最后的关头被迫选择起义,所能提供的情报价值有限,廖运周及其下属110师的起义却与他们不同,他们的起义阻止了一场重大事件的发生。这起重大事件是什么呢?为何邓小平知道此事后笑而不语?
重新与组织取得联系
110师师长廖运周出生于1903年,1926年进入黄埔军校学习。在学习期间,他经人介绍,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军校学习结束之后,他在组织的安排下加入冯玉祥的西北军,由于过硬的军事素质,很快便在西北军中站稳了脚跟,廖运周是我党放在西北军中的一招冷棋,安排他进西北军的目的就是策动西北军反蒋。但是在之后的战争中,他所在的部队战事不利,军队番号一直被改编。
廖运周
抗日战争时期,廖运周所在的部队几经改编,与他单线联系的上级早已失去联络。根据共产党发展地下党的方式,他作为重要人物,身份是绝对保密的,一旦失去上线,廖运周就相当于是一座“孤岛”,很难被共产党再次启用。但他并没有放弃希望,依旧在国民党军队中积极活动,积极发展新的革命力量,为我党输送人才。
国共两党的抗日同盟成立之后,两党军队的加强,国民党军队中很多人都对共产党大为改观,有些人甚至于想加入我党。但是由于国共关系不稳定,时有冲突,这些倾向于我党的国民党士兵没有了统一的组织,分散在各个部队中。廖运周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迹象,他便私下将这些人组织在一起,保留这些可依靠的有生力量,为我党保留人才。
廖运周的行动很快便被在国民党察觉,但是当时抗战到了关键时机,廖运周所在部队战绩较高,蒋介石也不好找借口深入调查他,于是派特务对廖运周的行动进行监视,廖运周深知自己的身边绝对潜伏着国民党的特务分子,每次行动便十分小心,再加上他所控制的110师并不是他的嫡系部队,他对部队人员的具体情况也不是十分了解,所以要想率部起义,必须对军队的情况了如指掌,对一些高级将领只能一点点发展。
廖运周在军中发展红色力量一事不仅被国民党知晓,而且当时中共驻北平的地下组织对此事也有耳闻,他们对廖运周此人很是欣赏想要争取此人,于是着手对廖运周的背景进行调查。后方的调查情报传来,北平地下党组织惊讶地得知廖运周早在黄埔军校学习期间,便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已经是一个有十年党龄的中共党员了。得知此消息,北方局组织部部长朱瑞当下决定派人前去接触廖运周,重新启用他作为潜伏人员的身份,并向他下达新的任务要求,希望继续在军中发展红色力量,同时保护自己的安全,待关键时候听党号令。
国军接受命令
接受发展党员的任务
廖运周手下有一名副官李俊成,是一直跟随自己的,在廖运周的影响下,这名副官也决心加入我党,多年的配合,廖运周对他的为人以及工作能力都十分的认可,在争取高级将领时,廖运周便派他执行此项任务。他将这名副官安排到一些可以争取的军官手下,通过日常密切接触,与这些军官打好关系,逐渐取得他们的信任,不断向军队的核心部门训政处和参谋处进行渗透。在这过程中,李俊成先是接触到了参谋处的军官,在取得他们信任后,接触到了军官登记表等相关文件,对在职的军官背景都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活用我党进行思想工作的方法,对中间派以及顽固分子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很快,这群国民党军官很大一部分就被发展成为进步力量。
为了顾全大局,不引起国民党方面怀疑,廖运周在提拔进步分子的同时,也适时地提拔了两个国民党方面的将领,虽然这两个人倾向于国民党方面,但是在之后的工作与私交中,廖运周发现,这两人不仅在军事上都与自己想法相近,而且在思想上倾向于共产党。廖运周于是将他们当作进步分子培养,之后在进一步的接触中,经过北平地下党组织的允许,两人先后都加入中国共产党。
至此,110师所有关键岗位都被替换成了中共党员或是进步分子,110师也成为廖运周的嫡系部队,完全听其号令。为了方便工作,北平地下党决定在110师成立一个新的地下党组织,这种形式的党组织是史无前例的,这是中央对廖运周的信任。邓小平在收到一零师地下党组织的报告后欣喜不已,抗战形势如此有利,我党胜利在望。
廖运周在军队拉拢高级将领时,国民党特务分子察觉到了一些风声,于是蒋介石组织了一个人民服务队,名义上配合110师行动,帮助整顿军纪军风,暗地里却是对廖运周等高级军官身份进行核查,密切监视其动向。由于此事事关重大,一旦被国民党觉察自己的身份,多年的苦心经营就会付之一炬。廖运周来不及细想,便将此事反映给了北平地下党组织。
此时最直接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让廖运周率部起义,将军队编入我党军队。如果廖运周的军队接收到攻击解放军的任务,处境会变得极为艰难,廖运周萌生率部起义的想法。
密谋起义
率部起义困难重重
1946年十月,高树勋及其部下在邯郸发动起义,这次事件给了廖运周一个提醒,他向上级提出申请,希望中央尽快做好准备工作,自己等待时机率部起义。在收到廖运周的申请后,邓小平积极组织了后续准备工作,当时河北的复杂形势,如果起事成功,驻扎在河南、河北的国民党士兵必将军心大乱。一切后续工作都准备妥当,正在商议具体时间之时,蒋介石突然调动110师前往徐州,在华东地区对我党发动战争,廖运周无奈率领110师跟随其他军队一同前往徐州。事发突然,党组织没有任何准备只好随机应变,将110师所在的地下党组织进行转移,让他们暂时听从华东地下党组织的安排。
由于事先起义的后续工作已在进行之中,很多消息已经散布出去,如果被驻扎在党内的人民服务大队抓到把柄,110师的地下党组织面临暴露的危险,必须采取紧急措施加以应对。在经过多方筹划之后,1949年2月,廖运周向组织再次提出申请,希望尽快能发动起义,当时负责这件事的是华野司令员陈毅。
华东的局势对我党来说并不是十分有利,国民党投放了85万军队,要想赢得胜利,必将付出惨重的代价。陈毅经过反复的思考,认为如今还不是起义的最佳时机,如果此时发动起义,110师下属的三个团兵力有限,并不能扭转战局,而且更多有价值的的军事情报无法获得,于是陈毅否决了廖运周的起义申请,希望他耐心等待,继续潜伏。
越是在危急关头越是能考验一个人的品质,两次的提议计划均遭到拒绝,并没有打击廖运周的信心,他始终认为,中央作出的决定是结合实事做出的最合理的要求,自己应该全力配合。但是110师的其他地下党党员和进步分子却颇有微词,他们认为战场上兵戎相见,到底应不应该全力应对?而且随时都有可能有暴露的风险,等待的时间越长,暴露的风险就越大。
行军
之后,华东的战局有所转变,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之后,蒋介石将徐州的部队紧急调往河南,廖运周的110师也在调谴的名单之上。面临着新一轮的调遣,110师的高级军官和进步分子彻底坐不住了,他们纷纷向廖运周建议,再次向上级做出率部起义的申请。
廖运周怕内部生嫌隙,于是赶忙派遣自己的副官李俊成向华东地下党报告相关情况,希望能尽快起义。同时,他也向党组织提出了几个要求,一是军队领导力量薄弱,无法与人民服务队进行对抗希望得到中央的帮助,派遣部分干部前来。二是110师由于受中央的领导,整个军队的军纪与周边军队格格不入,暴露的风险越来越大,如何解决此问题?
邓小平意识到了问题的复杂性,便针对这两个问题,向李俊成做出了解答,110师虽然现在身处敌军部队,但万万不能掉以轻心,现在的回归的价值无非是是一支部队,既然已经潜伏了这么多年,就应该明白战争的胜利绝不在于一个人、一个部队,而要着眼于全国的军事政治局面,争取发挥出最大的价值。经过一番耐心的解释,廖运周及其部下才完全明白中央的用心良苦,也决心让多年的潜伏换取更有价值的军事情报。
1948年11月,110师跟随黄维及其下属的第12兵团前往徐州,援助华东战局。此时华东战局形势复杂,国民党的增援部队对共产党来说无疑雪上加霜,廖运周接到中央命令,根据形势伺机发动起义,破坏黄维兵团的进攻计划。多年的等待终于有了结果。
准备起义
正当廖运周思考如何率部起义之时,黄维提出集中四个主力师的兵力向共军发动攻击,希望能一举突破解放军的包围圈,当时刘伯承对于黄维的增援部队,设计了一个口袋阵法,廖运周知道国民党的武器装备优越,四个主力师齐头并进,刘伯承的部队不一定能承受住攻击。他心中暗暗做出了率部起义的计划,他向黄维毛遂自荐,希望110师能作为四个主力师之一首先展开攻击。黄维对廖运周的自告奋勇很是欣赏,当下便决定由110师作为主力部队。
起义计划既制定好,那如何向上级传递情报?由于之前110师多次调遣,其下属的地下党组织早已解散,自己一直是与华东地下党和中原地下党单线联系,而此时自己要面对的共产党军队首领却并不知自己的底细。思量一番之后,廖运周把其义军的进军方向定在王近山领导的军队阵地上,当下他便派遣地下党党员到王近山军队阵地上进行联络,王近山得知了廖运周的起义申请,一时摸不着头脑,他哪里知道还有这一档子的事儿,当即向刘伯承邓小平首长上报此事。
起义成功
邓小平首长感慨,廖运周及其部下潜伏敌营20年十分不易,终于等到了这一天。他当下告诫王近山一定密切配合廖运周的部队起义,做好接应工作。王近山与联络员约定,11月27日凌晨六点,110师会进入王近山率领的中野六纵部队让开的口子,时间是两个小时,为了更好地辨识双方军队,110师所有官兵左臂手上必须系白毛巾作为标志,并且重要的路口都插上高粱杆作为标识,以防发生混乱。
计划商议完毕之后,廖运周立即集合全师军官,进行最后的发动工作,会上,他亮明自己共产党的身份,希望所有军官都能追随他一同起义,不要做无谓的牺牲。廖运周再三强调此次起义全凭自愿,若有不想跟随的就地遣散,并给相应的补偿。当下,军官们表示愿意追随廖运周一同起事。所有的行动都按原定计划顺利进行,11月27日中午,110师安全抵达原定地点,顺利完成起义。
20年的潜伏生涯终于圆满结束,廖运周终于回到了党的怀抱,在这漫长的20年中,廖运周究竟遇到过多少次危险,他有多少次化险为夷?其中的艰辛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会永远铭记那一代人为中国革命所做出的牺牲,他们永远是我们的骄傲。
回归部队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