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武”明朝古墓发现将军尸骸,枕骨砍断证实清朝传闻,大义之举令人泪目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极客历史村的《明朝古墓发现将军尸骸,枕骨砍断证实清朝传闻,大义之举令人泪目》,希望大家喜欢。
前言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历朝历代都会经历战乱,战争的结果无非就是成王败寇。古之英雄好汉最大之愿望莫不过为国效力驰骋沙场。故而史书中也不乏英雄骁勇之将领。像岳飞精忠报国之事便流传至今,陆游
“位卑未敢忘忧国”
,之志也令人千古传颂。
诸如此类之骁勇善战者不在少数。明末之李洪基,英勇善战足智多谋。发动农民起义且自封为王建国立业。崇德十七年御驾亲征,在经历屠城后,连败居庸关昌平直至阳和。其大军气势激昂军心振奋,李自成之军队便一路高歌猛进挺入了朝中腹地---紫禁城。
一、 宁武之战地势竟是如此
据悉,明成化年间便设立有宁武关此地,作为“九边重地”。虽与大同太原相比,宁武关略显单薄,但不可忽略之处便在于,宁武关乃内长城一线之一,周边地形险峻,其所在之地更为恢河北去出山之最后关口。
李自成攻城之处便是那宁武关,宁武关当时长共四里,守军四千余人。李自成之军队一路所向披靡率领四十万步兵与六十万骑兵东渡黄河一路北上。途径宁武关之时可谓雄赳赳气昂昂,但令其无法预料之事在于,他遇到了守城将领周遇吉。
我们要讨论的便是这位将军,只因明朝古墓发现将军尸骸,枕骨砍断证实清朝传闻,大义之举令人泪目。
二、 且看宁武之战守方之实力
山西守城总兵乃周遇吉,他除却此身份外,还有一个身份,那便是勇卫营之将领。若说道这勇卫营,那边要从亲卫军说起,亲卫军乃朱元璋设立的御林军。随着明朝之衰弱,明末的御林军也变成了摆设一般的存在。
但令人欣慰之事在于,御林军之四卫营仍是骁勇善战之军。故而崇祯皇帝便将其改为勇卫营,营中士兵将领皆着皂布衣甲,衣服上画着虎头,故而又被称为“黑虎头军”。此军营虽人数不多,但其中士兵个个精通武艺,战斗力十足。面对八旗兵和大顺兵时只胜不败。着实令人敬佩。李自成攻城之时便遇见了此军之防守。在经历小小的插曲后更是与李自成之军队殊死搏斗。据记载,两方军队日夜交战,数日僵持不下,大顺军更是死伤数万,可谓战况惨烈。
之后的故事更是令人难过。据悉,周遇吉率军死守宁武关,同时也被大顺军逼入了绝境,在关内退守多日以至弹尽粮绝。且此时关外的李自成数日不断的进行攻城。城墙也多次被李自成的大炮轰塌而后又进行抢修。终于,在数日之后,关内粮草尽失,难以招架大顺军之攻势。
三、 兵败之后究竟被如何处置
周遇吉率领之军队终究是败下阵来,在李自成的攻击下他身中数箭,且因体力不支很快便被李自成俘获,李自成对其久站不降恨之入骨,便下令将其高高挂起数箭穿心,而后将其肉割下。此过程单是想想便令人心惊。
宁武城中百姓对周将军之大义深深感动,誓死不降。李自成大怒,令手下屠城,无论男女,无论老少,皆被其屠杀至尽。全城之人自此丧命。但自清朝顺治年间便流传出另一种说法,那便是周遇吉乃被斩杀。只因其到敌营中破口大骂,而后被李自成斩首。
还有另一种说法便是,周遇吉之所以做出如此举动是想以自己为俘虏,让城中百姓免遭一死。那令人疑惑之处便在于,究竟其是被斩首还是死因另有其他呢?直到近代,我们才发现了真相。
考古学家在宁武县发现了周遇吉之墓葬,确认尸首为其本人后便对其进行考察。之后便发现此位将领之头骨枕骨之处有长十三厘米之刀痕,此痕迹深入脑后,确认其死因为斩首。
结语
周遇吉墓葬及其尸首的发现及考核,证实了民间数百年来的传闻,那便是周将军乃死于斩首,只为以一己之力护全城百姓之性命。也正是如此,李自成攻城后并未屠城。故而才有了后来之景,周将军被人收敛尸首,百年间来仍有后人将其英勇事迹传颂。
不可忽视之处在于,《明史》中记载为周遇吉乃力战而亡,并非像事实那般,这是何故呢?经了解,此原因不过是为了丑化李自成之形象。另一方面是因为全城军民共同御敌之说法更令人动容。总而言之,周将军的确为一名值得被尊敬之将领。
参考文献
《雁门太守行》
《病起书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