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不读懂曹操,不足以谈人生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闲人史诗故事的《不读懂曹操,不足以谈人生》,希望大家喜欢。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运筹演谋,鞭挞宇内,不念旧恶,非常之人,超世之杰”,不得不说曹老板绝对是三国时期的“南波万”的存在,几乎无人匹敌。但“
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经典名句也成为诟病一生的短板,“奸雄”的标签应该是再也撕不掉了。
前段时间看到这样一句话:
跟孔子学做人,跟曹操学做事。起初我还很疑惑,冷兵器时代的军事才能这在当今又不适合,十分情绪化、多疑的曹操有什么可以学习的地方?
如果我们忽略掉“枭雄”这一面时,他或许有许多值得我们去欣赏的地方。
一声郭嘉,一生遗憾
公元196年,那时的郭嘉27岁,在经过了6年的隐居读书生活之后,迎来了一个新的人生契机。中原霸主曹操的谋士戏志才不幸离世,便找到荀彧想要求
得一个人才,郭嘉和曹操也得以相识。
见面之时,曹操放下身段,不顾君臣之礼,十里外相迎。
两个人一见如故,开始商谈大计。曹操说道:“
使孤成大事者,必此人也”,郭嘉也回答:“
真吾主也”。你很难想象,一个帝王和平民行则同乘,坐则同席。郭嘉不需要任何的拘谨,也成为了曹操的知心之伴。
二者运筹帷幄,共成大业,郭嘉离去后,也成为曹操冷血的开始。
人们常说“
真心,最简单也最可贵”,世界上所有美好的而真实的情感,没有一者不是建立在真心坦诚的基础之上。人生在世,难免要和形形色色的人去打交道,但在这个过程中,放下身段,真心才能换得真心。
如果虚情假意,不仅伤害了别人更损害了自己。
换个角度想,如果曹操在接见郭嘉时,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郭嘉又是否和他共谋大计?什么时候都要记住一点:
放下假笑的面具,袒露自己的心声,这才是人生最大的安慰。
倘若阳奉阴违,终究有损无益。
戎马一生,为王不帝
曹操在仪式上和汉献帝已经没有什么两样了,戎马一生,九死一生的经历数不胜数,只不过就差一个名号而已。在我看来,
曹操之所以不称帝,是因为他太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即便自己没有称帝,但实际上好处曹操一样没有落下。
在安插下人方面,他把曹家的女儿嫁给了皇帝,然后用皇帝的命令把各诸侯们赶走,从而扩大自己的领地。这样不但为自己免了杀身之祸,还一举两得,一边安抚这个另一边去说他的坏话,两方都成为自己可利用的对象。
曹操最终也说出了“
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的话,因为他知道“
枪打出头鸟”。历史发展到现在,多少有志之士被小人背地暗算?即便心向国家,那也无法舒张又有什么用?
只有为人低调,懂得隐藏锋芒,才会善终。
“
树大招风,枪打出头鸟”,特别是一些身居职场之士。如果一味地高调,所有的人都会成为你的敌人,势必也会被一些人暗算。
毕竟这个世界里,除了你的父母,没有人希望你过得比他好,为何要为自己招敌呢?
忍受屈辱,守住底线
公元190年,各路诸侯发起进攻讨伐董卓,董卓慌忙胁汉献帝迁都长安。关东联军见状,不敢追击,决定立东汉宗室宰相刘虞为帝。在被曹操得知后大怒,立即命令袁绍和自己分开追击。
此时的曹操他没有想活着回来,他只想扶住东汉的根基。
后来汉献帝也被迎接回城,对他也极为尊重。但汉献帝对他毫无信任,认为他和董卓等人是一路货色。在曹操与宿敌袁绍一决生死之际,汉献帝策划了“衣带诏”事件。
这次也彻底让曹操对他失去了信心,“奸臣”的名号也伴随了曹操一生。
即便如此,曹操也始终
为称帝,因为他知道自己是“汉臣”,这是他内心上逾越不了的底线。
可一生无愧于汉室,无愧于自己的内心,又何来奸臣之说?为了坚守底线,背负一生的骂名,这是他对内心最真切的坚守。
一个人的一生难免会受到委屈和不公,认为自己如果不释放出来就是内心的压抑,更是一种屈辱。历史发展到现在,
你见过哪个疯狗咬人一口,人还要反咬回去?从佛学的角度讲,他骂你他丢失了自己的福报;你不理他,是为自己修福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安忍众生种种的恶劣行为。
一生真情却被现实辜负;一生忠诚却被皇帝设局;一生真心却被朋友抱怨;一生多情却被世人遗忘……
悠悠千载功与利,虽是一代枭雄,但更是绝世英雄。每个人的一生也不过如此,无论何时都该不忘初心。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