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电影《1921》:以青春之信仰,点亮生命的光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阿龙体育的《电影《1921》:以青春之信仰,点亮生命的光》,希望大家喜欢。
《1921》最珍贵的地方,是它用电影的形式搭建起一座“时光之桥”,让今天的年轻人与百年前的同龄人实现对话。
对中国人来说,1921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年份。
《1921》以其独特的视角与叙事手法,带我们重回那个动荡却热血的时代。
镜头推向两年前,时年28岁的李大钊在“五四”运动现场发表振奋人心的演讲,与此同时,镜头交替着的,是在巴黎和会上没有中国代表签字的合约,西方列强脸上的高傲与不屑,和国内民不聊生的惨状形成强烈对比。彼时的中国,遭到各方势力的压榨,资本家疯狂压榨底层劳工,各地工人抗议频发,却仍如散沙,没有一条光明之道。
与李大钊一样,怀抱着共同抱负的革命之友陈独秀,在锒铛入狱后又被释放,两人决定从此,一南一北,一路披荆斩棘,将革命的旗帜插到华夏大地。
每个时代都有英雄,而英雄从人民中来。
从历史事件走向人物内心,《1921》颠覆了传统主旋律的叙事方式,既有历史全貌的大局观,又有小人物细腻的倾情勾画,这一场跨越百年的热血对话,引发了当下许多年轻人的情感共鸣。
祖国之强大,青春之未来。
虽然我们生活在不同的社会环境里,但中华儿女的真心、无畏、勇气与热血却从未消减。一代又一代的有志青年,始终走在追寻真理的理想道路上。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最触动我的一个画面,是黄轩饰演的“李达”站在屋顶上看日出的那段,漫天金光,照耀下来,每一寸土地都被温柔包裹。
正如陈独秀为《新青年》发刊词中所写:“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身。”
100年前,在风雨如晦的历史境遇中,他们选择逆流而上。
100年后,在眼前盛世的华彩乐章里,我们将继续秉持初心,大步向前。
我认为,某种程度上,《1921》是一部更为接近青春本质的青春片。
“有同样理想追求的人,他们终究会穿越万水千山,走到一起”,并将一束束微光聚拢,勾勒成壮阔的梦想银河,连点成线,星火燎原,缔造出更强大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