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科普大全 > “于谦”他虽是文弱书生却有一身不屈傲骨,并未大明续百年国运!

“于谦”他虽是文弱书生却有一身不屈傲骨,并未大明续百年国运!

时间:2022-08-01 08:15:34来源:大野壹一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大野壹一的《他虽是文弱书生却有一身不屈傲骨,并未大明续百年国运!》,希望大家喜欢。

于谦,明朝著名的爱国将领,曾经在风雨飘摇之时,力挽狂澜,拯救国家于危难。在他十二岁的时候就已经写出了""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样的千古名句。在他的精神世界里,国家与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正是因为如此他才敢于在人人自危之时力挽狂澜,废除被俘虏的皇帝,拥立新帝,并以血肉之躯誓死捍卫他忠诚的国家,救百姓于水火。

他是真正的民族英雄,但这样一个忠诚敢为的英雄最终却被冠以""叛国""的罪名,实在令人愤慨。但世人的眼睛是雪亮的,这样一个伟大的人物不会被百姓遗忘,多年之后,于谦获得平反,名垂千古,受人敬仰,史书上也给了他极高的评价:""身系安危,志存宗社,厥功伟矣""。

(爱国将领于谦画像)

刻苦读书,年少有为

于谦祖籍浙江杭州,从祖父那一辈开始,于家世代在浙江为官。于家的门风十分严格,祖祖辈辈都以民族英雄文天祥为偶像,家中恭恭敬敬地供奉文天祥的遗像,以文天祥的事迹来教导后辈儿孙。

关于于谦的出身,民间广为流传这一个有趣的故事,据说,于谦出生的那天夜里,于谦鹅父亲梦见了一个绯袍加身的神仙,神仙对其父说:""你家如此虔诚的供奉文天祥,这让我十分感动,所以我决定转世投胎到你们家。""

这个故事虽然是民间杜撰的,但是却很好的说明了于谦身上确实有文天祥的风骨,他从小敬佩文天祥的气节,常常用文天祥的事迹来自省,并立下了以拯救民族、国家命运为己任的远大志向,为此他刻苦读书,希望走上仕途来完成自己的政治理想。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公元1421年,年仅23的于谦考中了进士,从此踏上了政治道路。

于家严格的门风加上从小熟读文天祥的事迹,塑造了于谦刚正不阿的性格和心怀天下的志向,《明史》称赞他""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真是恰如其分,为官之后的于谦,面对诸多诱惑,无论是权势、财富还是美人,都不能让他动容,在他心里,这些东西都不过是过眼云烟,只有真真正正让政治清明,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才是他毕生的追求。

土木堡之变

都说时势造英雄,这话实在不假。如果北京没有发生那场惨烈的事变,那么于谦终其一生也不过是一个清廉正直的普通官员罢了,那场事变将他正式推上政治舞台,让他成为史书上浓墨重彩的一笔,那场事变就是土木堡之变。

正统十四年,已经蠢蠢欲动多年的瓦剌终于按耐不住自己的狼子野心了,部落首领开始率铁骑大举向南进犯。面对来势汹汹的瓦剌部族,年轻的英宗朱祁镇根本没有将他们放在眼里,他乐观的相信,这是上天给他的机会,他也会像自己的祖先一样立下辉煌的战功。在他看来,群臣的劝阻是懦弱,是缺乏远见,于是他抱着不知道哪里来的自信贸然亲征了。

但是现实很快给了年少无知的朱祁镇狠狠的一巴掌,他率领的十万大军在蒙古军队面前不堪一击。朱祁镇本人一来毫无军事知识,二来又盲目冒进,所以那场战役打得狼狈无比,不仅十万大军一举覆灭,连英宗本人也成了阶下囚。

土木堡之变是明朝由盛转衰的分水岭,给整个大明王朝带来了不可逆转的影响,特别是在军事上的影响。土木堡之变中朱祁镇带着国家的主力军队对阵,却使得整个军队都覆灭,一时间,国家的整个军事实力降到了低谷,失去了精锐部队和名将的明朝根本无力和北方游牧民族对抗。

(朱祁镇剧照)

救国家于危难之中

土木堡之变后军队覆灭,国君被俘,整个国家都陷入为难之中。因为没有君主,所以整个国家运转都陷入停滞,瓦剌趁此机会大军进犯北京,北京早已失去了精良部队的守护,整个都城可以说毫无战斗力,形势岌岌可危。

当时的北京城,平民百姓人人自危惶惶不安,但凡有能力的都收拾包袱南下谋生路了。而朝堂上则群龙无首,百官束手无策。当时皇后和太后都要求以皇帝为重,妇人之仁的幻想着可以用举国的财富来换回朱祁镇,这个想法未免太过天真了。瓦剌已经兵临城下,又岂是金银珠宝可以打发的。

瓦剌俘虏皇帝为的就是用皇帝要挟明朝投降,瓦剌的这点心思于谦怎么会看不出来,所以他力排众议,拥立了新君。在于谦心里,民贵君轻,如果连国都没有了,那么整个大明江山的百姓将何去何从,他又有何颜面去见天下的百姓。耽误之急,不是如何救回君王,而是如何保卫住北京城,保卫住这一城的百姓。

拥立了新君之后,于谦自己披甲上阵,率领大家开始了一场艰难的北京保卫战。他带军出城迎敌时下了一道死命令:我们一旦出城,马上关闭城门,擅自开门者,立斩无赦。于谦带君出城之时就已经带着以身殉国的信念了,他誓死与北京城共存亡。

前有敌人,后无退路,这一场战役注定打得艰辛惨烈。来势汹汹的瓦剌怎么想不到在土木堡不堪一击的明军如今却呈虎狼之势,一时间使得瓦剌的大军士气大损。但箭在弦上岂有不发的道理,经过五天的激战,瓦剌的大军被击败,于谦领导的北京保卫战取得胜利。

北京保卫战,粉碎了北方游牧民族图谋中原的企图,战斗结束后,瓦剌损失惨重,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都难以组织武力入侵中原。于谦作为这场战役的主将,也让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民族英雄之一。

(于谦剧照)

被诬陷叛国

瓦剌战败后送回了朱祁镇,一时之间北京城里新王和旧主并存,场面十分尴尬。但是一朝不能有两个皇上,所以朱祁镇变成了太上皇,虽然摆脱了阶下囚的身份,重新过上了锦衣玉食的生活,但是谁又甘心从天子变成手无实权的太上皇呢,于是朱祁镇带着亲信大将发动了政变。

朱祁镇政变成功,重新登上了帝位。协助他政变有功的徐有贞被重用,一时间风光无两。这个时候徐有贞建议朱祁镇杀掉于谦,一开始朱祁镇是不同意的,他深知北京一战,于谦居功至伟,很得民心,自己根本没有杀他理由,但是他很快就被徐有贞说服了。

徐有贞对朱祁镇说,如果不杀于谦,那么我们此举无名,日后史书上会如何记载呢?是啊,这毕竟是一场政变,如果没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那么他就会被唾骂,被按上谋朝篡位的罪名,朱祁镇绝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所以他必须给政变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

为了师出有名,那些曾经在蒙古人面前懦弱无为的小人们,给这个民族英雄安上了一个叛国的罪名。于谦被判斩立决,斩杀之刑在崇文门进行。

(于谦故居照片)

结束语

于谦最后死在了崇文门,死了他曾经誓死捍卫的城门前,他死后,有官员前去抄家,家中一贫如洗,有的只是一堆为国捐躯将士的衣物,谁能想象得到一个一品大臣的家里居然会清贫到同一般老百姓一般。他清贫守正,傲骨铮铮,哪怕被诬陷,被斩杀,他也从未后悔过自己的决定,他将个人的欲望压制到了最低,将百姓和江山社稷看得最重。

于谦被斩杀多年后,新帝为他平反,追封他谥号为""忠肃"",但他一生追求的从来不是这些虚名,保家卫国是他从小便身怀的志向,就像他小时候写下的哪句诗:""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他既是一个文弱的书生,但他也是一个铁骨铮铮的民族英雄,他不仅才略过人,在品德上更是无可挑剔,他的""石灰精神""会永远激励着我们这些后人。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