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科普大全 > “西域”中国古代弃笔从戎最成功的三位将领,最近的一位差点统一中国

“西域”中国古代弃笔从戎最成功的三位将领,最近的一位差点统一中国

时间:2022-07-30 14:05:15来源:娱小瑜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娱小瑜的《中国古代弃笔从戎最成功的三位将领,最近的一位差点统一中国》,希望大家喜欢。

导语:中国有句俗话叫做,“宁为百夫长,不做一书生”。当然,这句话不免有些偏激,但是在我国的历史上,宋朝之前,中国人是极其尚武的,他们从小的梦想就是“富贵功名马上取”,因此,不免有一些习“文”之人,在国难之时投笔从戎,为国家流血牺牲。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三位英雄人物就是在国家危难之时,毅然决然的放下笔杆子,拿起枪炮,为国而战。

富贵功名马上取

NO.1班超班定远

班超是班彪的小儿子,班固的弟弟,班昭的哥哥,一家子除了他都是大名鼎鼎的史学家。因为出身于书生门第,班超打小就爱好读书,他博览典籍,最爱《公羊春秋》,且胸怀大志向,为人不拘小节。因为家中贫穷,班超只得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维持生计,后来得他哥哥班固的举荐,升任兰台史令,掌管奏章和文书,但是因为他不拘小格的性格,因为小的过失被免职了。他当时还曾找人看相,相面的人对他说,“你的先辈虽然是平民百姓,但是你额头如燕、颈脖如虎、飞翔食肉,日后你一定能成为万户侯。”

哼,小爷我岂是抄书之才?

当时的匈奴在休养生息了一段时间之后,再加上得到了西域的人力、财力,实力大增,屡次进犯河西,使得边境人民苦不堪言。于是,明帝派奉车都尉窦固率兵攻打匈奴,而此时的班超也正式的弃笔从戎,一到军中,他就显现除了非同一般的能力,而后他两次出使西域,凭借自己的智勇使得鄯善、于阗、疏勒三国恢复了与汉朝的友好关系。在后来的三十一年的时间中,班超坚持以夷治夷的政策,平定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为西域回归、促进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贡献。后来得封“定远侯”。

唉,万里封侯非我意,当年嘲笑小爷的人呢?

NO.2陈汤陈子公

陈汤大家可能并不是很熟悉,但是他的名言“明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几乎是人尽皆知。陈汤年轻的时候就特别喜欢读书,学问渊博,通达事理,能够写的一手好文章。因为家贫,他靠乞讨借贷为生,被人认为没有节操,因此不被家乡人称道。后来他去长安求得一官,但是因为父丧未归(古代对这个十分看重,兵家亚圣吴起因为母丧不归被逐出师门)被拘捕下狱。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后来因为有人大力推荐,陈汤得以出使西域,而后他假托圣旨之名胁迫西域都护甘延寿出兵,攻杀与西汉王朝相对抗的匈奴郅支单于,为安定边疆做出了很大贡献。虽然陈汤有很多的缺点,但是“瑕不掩瑜”,陈汤为大汉王朝做出的极大贡献是值得我们肯定的。

NO.3孚威上将吴佩孚

吴佩孚可谓是军阀之中的一朵“奇葩”,他是第一位登上美国《时代周刊》的华人,被称作“BiggestmaninChina”,时人称之为“玉帅”,他的爱国情怀与民族气节为世人所敬佩,还被世人称为“最有可能统一中国的人”。吴佩孚出生的时候他父亲梦见戚继光进了他们家门,于是给吴佩孚起名吴佩孚,字子玉(戚继光号佩玉)。五岁的时候吴佩孚就被父亲送入了学堂,因为置身喧闹中仍静心背诵功课,格外受先生器重。在他二十二岁的时候中了秀才(秀才试第三名)。

子曾经曰过,“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后来由于掀反鸦片台指责男女同台演戏,吴佩孚被革去秀才功名,避祸外逃,冬天到北京,以写春联、卜卦为生(吴佩孚特别喜欢《易经》,并且有很深的理解)。后来在堂兄的资助下投天津武卫左军聂士诚部,开始了自己三十多年的军旅生涯。在其军事生涯前期,曾一战安湘、再战败皖、三战定鄂、四战克奉,有“常胜将军”之名。堪称弃笔从戎的典范人物。

为国家之安危,为自己之生计,扔掉笔杆,投军建功。其实,学文学武无所谓,只要自己喜欢,自己能够在自己擅长的行业中达到一定的成就,都是极好的。他们三人中,小编最喜欢的是吴佩孚将军,而最喜欢的名言就是“明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