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科普大全 > 趔趄怎么读(�[幺念什么)

趔趄怎么读(�[幺念什么)

时间:2021-12-05 18:21:34来源:黄埔信息网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足”部的两个汉字:“跾”、“蹌”,这两个字不算生僻字,但也不是常用字,相对来说,“蹌”简化为“跄”后,相对常用,因此本课的重点汉字是蹌。两个字的详情如下:

1、跾。读音有两个:

(一)shū。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的解释是:“跾,疾也,长也。从足,攸声。”形声字。本义有两个,一个是急速,一个是长远。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称:“二义相反而相成。《易》:‘其欲逐逐’薛云:‘速也。’《子夏传》作‘攸攸’;荀(爽)作‘悠悠’;刘(表)作‘跾’,云:‘远也。’”

理解一下:跾字放在足部,那么肯定跟行走有关,走得疾速,就可能走得长远;走得长远,就需要走得疾速。攸跟“倏”相关,徐锴《说文系传》:“此亦倏忽字。”

《说文解字》第331课:细说“跄”字

(走得远)

《龙龛手鉴·足部》:“跾,走疾也。”指“跾”有走得快的意义。

(二)chōu。这个读音出自《集韵》。脚病。《集韵·尤韵》:“跾,足病。”

跾的小篆写法如图:

《说文解字》第331课:细说“跄”字

(跾的小篆写法)

2、蹌(跄)。读音有两个:

(一)qiāng。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的解释是:“蹌,动也。从足,仓声。”形声字。本义是动。

但“蹌”最主要的用法,是组成叠词“蹌蹌”,《尔雅·释训》:“蹌蹌,动也。”显然,蹌蹌组成叠词,也有动的意义。

此外,组成“蹌蹌”叠词后,用法还有二:(1)起舞的样子。《书·益稷》:“笙镛以间,鸟兽蹌蹌。”《孔传》:“鸟兽化德,相率而舞蹌蹌然。”陆德明释文:“蹌,舞貌。”指听到音乐之后,扮演飞禽走兽的舞队踏着节奏起舞了。《集韵·阳韵》:“蹌,舞貌。”鲍照《舞鹤赋》:“始连轩以蹌然,终宛转而龙跃。”蹌字单用时,也指起舞的样子讲。

《说文解字》第331课:细说“跄”字

(起舞的样子)

(2)行走合乎礼节貌。比如《诗·大雅·公刘》:“蹌蹌济济,俾筵俾几。”郑玄注称:“蹌蹌济济,士大夫之威仪也。”大意是:犒宴之上群臣威仪合礼,入席就坐招待忙。《礼记·曲礼下》:“天子穆穆,诸侯皇皇,大夫济济,士蹌蹌。”郑玄注:“皆行容止之貌也。”

《说文解字》第331课:细说“跄”字

(士大夫的礼节)

“蹌”字单用时,也指行走合乎礼节貌。《字汇·足部》:“蹌,容貌舒扬也。”

蹌蹌叠用之外,蹌还有其他用法,比如:

(1)行走有节奏。这实际上是蹌的本义的引申。比如《诗·齐风·猗嗟》:“巧趋蹌兮,射则臧兮。”《毛传》:“蹌,巧趋貌。”这句诗的意思是:舞步的的节奏多美好啊,射艺真正好啊!《宋诗纪事·淳熙中淮西歌》有一段打油诗:“秀才姓汪,骑驴渡江,过江不得,做尽趋蹌。”

(2)和鸣声。《龙龛手鉴·足部》:“蹌,和鸣也。”未见典籍有应用实例。

(3)以头撞地。比如,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回:“肖云仙呼天抢地,尽哀尽礼,治办丧事,十分尽心。”实际上,这里的“抢”,最早写作蹌,就是跄,呼天跄地。唐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七十八:“蹌地:枪两反;又平声,头至地也。”后来,“呼天抢地”发展为成语,指大声叫天,用头撞地,形容极度悲伤。

《说文解字》第331课:细说“跄”字

(呼天抢地的悲伤)

(二)qiàng。这个读音出自《集韵》。用法有二:

(1)走。也写作“蹡”。《集韵·漾韵》:“蹡,走也。或从仓。”

(2)急趋。这个用法,常见于明清白话小说中,比如《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那人蹌将入来,闪身已在灯光背后。”《初刻拍案传奇》卷三十一:“三百人一齐都蹌入门里去,五六个人怎生拦得住?”

(3)走路不稳。比如:踉跄,叠用组成成语“踉踉跄跄”,指走路不稳,歪歪斜斜的样子。

蹌的小篆写法如图:

《说文解字》第331课:细说“跄”字

(蹌的小篆写法)

(【说文解字】之331,部分图片引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阅读

图说历史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