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与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与治理措施)
自然原因:
地处多种地理要素的过渡地带,各种地理要素相互交错,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黄土土质疏松,容易被侵蚀
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
滑坡、泥石流、塌陷等地质灾害频繁
人为原因:
人类活动
产生的影响
过度开垦
为解决粮食问题而陡坡开荒
使地表变得疏松,增加水土流失的物源
过度放牧
破坏草场资源,使地表失去保护,易遭侵蚀
过度樵采
破坏植被,使地表缺少植被的保护
露天开矿
开矿时,破坏了植被,使矿区土壤抗蚀能力成倍下降
并形成水土流失的新的物源和触发机制
人类活动
产生的影响
战争和营造宫殿
大量植被被烧毁或砍伐作为建筑材料
滥用土地
轮荒使地表失去自然植被或农作物的保护
滥挖窑洞形成水土流失的新物源
黄土高原和南方丘陵山区都是我国水土流失发生的典型区域,但两地在成因、危害及解决措施方面又不尽相同,具体分析如下:
两地水土流失原因对比
共同点:人为滥垦乱伐
不同点: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南方丘陵山区降水丰沛。
两地水土流失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同:南方丘陵山区水土流失造成的损失更大,主要原因:①南方丘陵山区人均土地少,每单位土地的生物生长量和产值较高;②南方丘陵山区多为较薄的地表疏松土层覆盖的石质山地,表土一旦被冲蚀,恢复更加困难;③地处江河下游地区,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水土流失会造成更大损失。
治理措施不同:黄土高原侧重退耕还林、还草;南方丘陵山区侧重发展多种经营
水土流失的危害
不仅造成了当地生态环境的恶化,而且影响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
主要表现:
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使大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大量泥沙淤积在下游河床,使上游河床抬升,成为“地上悬河”,严重威胁着两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
工程措施:保塬、固沟、护坡
①在沟谷修建淤地坝、小水库和营造防护林等——“固沟工程”
②在缓坡地段,实施封坡育林育草和修筑水平梯田相结合——“护坡工程”
③在塬面上,坚持平整土地,大力营造护林网,合理利用水土——“保塬工程”
农业技术措施
在耕作区,因地制宜地开展平整土地、栽培种植、田间管理、增施肥料,以及轮耕套种等农耕作业。同时,配合精心选育良种、发展地膜及喷灌和滴灌技术、科学施肥等,以达到提高肥力、保持水土和发展生产的目的
生物措施
提高植被覆盖率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