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科普大全 > 宋明理学的特点(周敦颐有哪些作品)

宋明理学的特点(周敦颐有哪些作品)

时间:2021-09-15 15:38:26来源:黄埔信息网

宋明理学的特点(周敦颐有哪些作品)

公元1021年,周敦颐时年4岁,重阳节时,父亲周辅成和几位好友饮酒聊天,看着远处怡人的风景,心情十分畅快。村前五个土墩子引起了周辅成和他朋友的兴趣。大家商量着要为这五个土墩子想出别致的名字,大家抓耳挠腮没有头绪。此时,正在一旁玩耍的周敦颐沉思了一会,脱口而出说,东边的土墩叫木星,南边的土墩叫火星,西边的土墩叫水星,北边的土墩叫金星,中间的土墩叫木星。如果一起叫的话就起名为“五星堆”,周辅成夫人朋友们认为周敦颐说的很有道理,便采用了“五星堆”这个名称。后来,“五星堆”也成为当地著名的一个景观。

周敦颐年少的时候,常常到月岩内读书悟道。月岩距离周敦颐家大约有七公里左右,月岩洞东西两个方向各有一座门。进入洞穴后,如果站立的位置不同,那么视觉也不相同,看到的景物更不相同。如果从东门进入月岩洞,从洞口看月亮只能看见下弦月,再往前走,月亮由缺变圆。行走到月岩洞中间时,月亮便成为望月,随后又开始了由圆变缺的变化进程。周敦颐14岁时,经常在月岩洞中读书,通过观察月岩内月亮的变化形状,他领悟到了“太极阴阳”的思想。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周敦颐开创了理学,而他年少时在月岩洞中对太极的领悟,为他后来理学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周敦颐是北宋著名的理学家,生于公元1017年,卒于公元1073年。周敦颐号濂溪,世人将他称为“濂溪先生”。周敦颐为了给学者讲述理学知识,便在莲花峰下开设了濂溪书院,于是便有了濂溪这一名号。周敦颐在濂溪书院期间,为学生们积极地传播理学知识,推动了后世理学的发展进程。周敦颐从小就喜欢研究学问,并具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求学精神。周敦颐八岁时候,父亲去世。随后,周敦颐的母亲带着周敦颐到衡阳投靠舅父。周敦颐聪明好学,深得舅父喜爱,因周敦颐喜欢白色莲花,舅父郑向就在门前凤凰山下亭中为周敦颐种植了白莲。周敦颐每天来此亭中学习参悟,夏天一到,白莲盛开的十分繁密,清幽的香味沁人心脾。周敦颐经常醉心于白莲,而后写出著名文章《爱莲说》,他在文中大赞白莲的高洁和高贵,毫不掩饰自己对白莲的喜爱之情。后来,郑家老房子被改名为“濂溪周氏宗祠”以此来纪念周敦颐在此求学悟道的故事。

1.png

古代文人的名号,往往根据居住的地方而来,比如秦观号淮海居士,陶渊明号五柳先生。周敦颐因开设了濂溪学院,便有了濂溪先生这一称呼。周敦颐还曾修建九江烟水亭,改名为“烟水亭”。后人为了纪念周敦颐,有以“濂溪”来命名九江的地标建筑,比如濂溪路。

...查看更多

程朱理学是宋明理学的一个流派,在清代是如何确立统治地位的?

程朱理学是宋明理学的一个流派,是宋代以后“新儒学”的代表性成果,自南宋以后,在政权力量的支持下逐渐成为中国思想领域的执牛耳者,以后元明各代地位日隆,其学术系统和阐发要义也随着时间沉淀而愈发繁复。但是明清鼎革之际,清初统治者并不是顺其自然地继承了这一统治思想,程朱理学在清初地位的确立经历了历史性的曲折与变化。

a145399abac3427e90d2f53f055c8a07.jpeg

清初统治者入关后,强制推行“剃发令”、“逃人法”等激化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政策,各地反清运动风起云涌。为了缓和矛盾、控制局势,清初统治者希望借助汉族传统学术思想来巩固统治。在范文程等人的建议下,清廷祭祀孔子,为孔子后裔承袭“衍圣公”头衔。顺治三年(1646年)清政府恢复科举,科举考试依旧从“四书五经”中抽取题目,考试问题沿用八股文。

康熙皇帝本身有着极高的汉学修养,精通满汉文化,他对于推动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做出了很大努力。康熙帝曾说朱熹的作品是“天地之正气、宇宙之大道”。他还将朱熹提拔到孔庙第十一位配享哲人,给予尊隆地位。康熙命学者李光地删节修改《性理大全》成《性理精义》,又主持编辑了《朱子大全》颁布天下。康熙在位后期,程朱理学被尊为正统。

76cabb05defd4ed490f4c1fd6e84c0c6.jpeg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宋明理学的科技水平如何 人性是被解放了还是被压制了

人性在宋明时期究竟是解放了还是压制了?

很多人一提起宋明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可能就会说宋明理学对人性的禁锢最严重,但实际上他们可能连宋明理学家到底指谁都不清楚。就人性论而言,宋明理学比早期任何时代都开放,故而这里要指正两个问题:

一,概念演变

宋明理学对于人性有两个观点,一个叫天地之性,即本善之性;一个叫气质之性,即后天人们作恶的根源。宋明理学的看法是,这两种性都是人与生俱来的,不可能消灭任何一方——这是针对佛教和老学思想而提出的!因为佛老要消灭的恰恰是气质之性。而宋明理学的“灭人欲”,实际意思是“灭掉不合理的欲望”,佛老才是“灭掉人的欲望”。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