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伟长简介(理科总和不足20分)
钱伟长简介(理科总和不足20分)
常言道“时势造英雄”,每当中国陷入混乱的局面,历史的淘汰机制就会加速运转,人才的出现也会随之加快。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建立的百年时间里,大批仁人志士不断涌现,每个人的一生都堪称传奇。子渊今天要向大家介绍的这位科学泰斗,更是学术界有名的传奇,从一个理化差生一步步成为了一个令世界都为之惊叹的科研大师。
▲钱伟长旧照
这位科学泰斗就是我国著名物理学家钱伟长。钱伟长,1912年10月9日生于江苏无锡,家族乃是在江浙一带大名鼎鼎的钱氏家族,诗书传家、人才辈出。受家庭和叔叔钱穆的影响,钱伟长在中文和历史方颇有天赋,然而在中学时严重偏科,对数理化是一窍不通,总分加起来竟只有20分。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钱伟长毕业于无锡第一中学,凭借中文和历史双百分的成绩,被清华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央大学五所名牌大学同时录取,最终他选择了清华大学历史系。
▲钱伟长故居
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在全国引起轩然大波。钱伟长听说这个消息之后直接拍案而起,愤怒地说道:“我不读历史系了,我要学造飞机大炮,决定要转学物理系以振兴中国的军力。”对于钱伟长的决定,物理系主任、理学院院长吴有训十分头疼,这样一个文史满分、数理却一窍不通的学生,没人相信他可以在理化方面取得成就。可是吴有训也不能向爱国青年泼冷水,于是他劝说钱伟长,希望他能放弃转系的想法,继续在中文系好好学习,不要埋没自己的天赋。然而钱伟长立志定倾扶危,始终不肯放弃转系,这份诚意深深打动了吴有训,于是他破例允许钱伟长试读一年,一年后每门功课需达到及格线才能继续在物理系学习。
▲“九一八事变”旧照
从那时起,钱伟长就开启了他在理科领域的征程。为了能够赶上课程进度,他早出晚归、废寝忘食,在宿舍、教室和图书馆“三点一线”,将全部精力都用在学习上。为能听懂老师的讲解,钱伟长努力克服用英语听课和阅读的困难,经过一年的努力,钱伟长的英语竿头直上,物理学的专业课更是每科超过70分。等到毕业的时候,钱伟长已经是物理系中最出色的学生之一,对自己的成绩,他骄傲地说道:“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
▲多伦多大学
1940年1月,钱伟长得到中英庚款会公费留学生资格,获得去加拿大留学的机会。然而,因为中国到加拿大的轮船需要在日本停留3天,他便放弃乘坐公费安排的轮船,独自乘坐不在日本停留的轮船,踏上外国求学之路。对此人们很好奇,他只是平淡地说:“我只乘不过日本的轮船。”到达加拿大后,钱伟长进入多伦多大学,主攻弹性力学,跟随导师辛吉研究板壳理论。1942年,钱伟长获得多伦多大学数学系博士学位并顺利毕业,然后出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喷射推进研究所研究总工程师,师从“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展开对火箭、人造卫星以及降落伞的研究。
▲冯·卡门(站立举手者)旧照
1946年,钱伟长以“久离家园、怀念亲人”为由,毅然放弃美国的优越生活和待遇,选择回国参加建设。1946年5月,钱伟长从美国洛杉矶搭乘轮船到达中国上海,8月初就回到北京,任清华大学机械系教授,兼北京大学、燕京大学教授。这个时候,他已经阔别祖国6年之久。同年9月,钱伟长的妻子孔祥瑛从成都赶赴北京,钱伟长这时才见到自己6岁的儿子元凯。此后,钱伟长在清华大学认真执教,将自己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交给学生,为中国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他将自己的一生献给科学,从未停下追逐科学的脚步,而到最后,他毅然将自己一生追逐的科学献给了祖国的发展。
▲清华园
钱伟长是“导弹之父”冯·卡门最优秀的学生之一,从事多领域的研究工作,仅仅50天就完成论文《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并发表了世界上第一篇关于奇异摄动的论文,成为该领域公认的奠基人。回国之后,他开创了中国的力学专业,亦成为中国力学的奠基人。除此之外,在机械工业、土木建筑、航空航天和军工事业等领域,钱伟长的贡献更是卓越,因此他被人称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和“应用数学之父”。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几十年时间里,国弱民穷、百废待兴。可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钱伟长依然在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而殚精竭虑,成为“两弹一星”的大功臣,与钱学森、钱三强并称“三钱”。
▲钱伟长晚年近照
在为祖国奉献的岁月里,钱伟长活跃在科研的第一线,深入研究数理,在润滑理论、圆薄板大挠度理论、锥流和水轮机曲线导板的水流离角计算等领域,发表了多篇具有深远影响的论文。在中国的教育建设中,钱伟长的贡献依然巨大。他于1957年发表《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敢于反对苏联的教育体制,坚持三分制办学。值得一提的是,钱伟长不仅贡献卓越,为人处事也堪为世范,有“大隐隐于市”的大师风范。2010年7月30日,钱伟长于上海逝世,享年98岁。大师已逝,但他留下的宝贵财富,不仅后人取之不尽,祖国也会大受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