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洪(全国最大泄洪区)
泄洪(全国最大泄洪区)
安徽主动泄洪,缓解了下游江苏、上海的压力,的确是“舍小家为大家”。
正解局原创
最近,暴雨袭击河南,引起全国人民的关注与支援。
截至7月23日,河南全省757.9万人受灾,56人遇难,5人失踪,紧急避险转移585193人。
据媒体报道,河南已有47座水库正在泄洪,城市排水工作也正在进行中。
那么,河南泄掉的洪水,都流到哪儿了?
答案是淮河流域,其中,安徽是重中之重。
要说清楚这件事,首先,需要讲一讲洪水的来与去。
从宏观上看,地球上的水是循环往复的。
比如,台风带来雨水,雨水落入大地汇入小河,小河流进大河,大河汇入海洋,海洋受高温蒸发水汽,再形成台风……
同理,所谓的洪水,也是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
河南这次的洪水,是要经区域内的黄河、淮河汇入海洋的。
但是,黄河由于河床多年淤积抬高,已成为“地上悬河”。
“地上河”示意图
黄河下游河床一般高出地面5到8米,最高处达10米。强降雨导致的洪水,大部分无法流入黄河。
黄河“吃”不下,就全“喂”给淮河了。
河南省位于淮河流域上游,安徽省正处在淮河流域的下游。
受地势影响,从河南流入安徽的水流比较湍急,这无疑增加了安徽省的防汛压力。
打开地图,我们会发现,安徽境内除了淮河,还有长江,以及长江重要支流——滁河。
安徽及周边水文图
每逢汛期,上游来水都很大。
比较郁闷的是,安徽地形相对平坦,没有高低差,导致上游来水进入安徽境内后,流速比较慢。
这就好比,一个水池,进水快,出水慢,水越积越多,越积越满,自然有溢出来的风险。
每逢大汛,安徽面临的就是水满则溢的状况。
与其等着大坝被洪水冲毁,不如主动开闸放水或毁坝泄洪,这就是安徽要泄洪的原因。
截至2018年,全国有98处泄洪区,其中42个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安徽一省就占了24个,实为中国最大的泄洪区。
新闻报道
安徽最典型的泄洪区是王家坝,自1953年建闸以来的12个洪水年份里,王家坝共开闸泄洪15次,泄洪区内近16万人口,1.18万亩耕地反复化为一片汪洋。
牺牲泄洪区内群众的利益,来换取整个长江下游的安宁,这种“舍小家保大家”的王家坝精神,也是安徽泄洪的真实写照。
安徽是农业大省,每次泄洪,万亩良田被淹,损失超百亿。
对群众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更是难以估量。
安徽一村庄泄洪被淹,村民落泪
诚如网友说的那样,王家坝精神固然可贵,可谁又愿意成为王家坝呢?
安徽为防汛做出的贡献与牺牲,值得一个热搜。
有一种说法,认为安徽是因为经济不发达才被泄洪,暗含安徽被“牺牲”之意。
这种说法,有些偏激。
正如上文分析,基于地理原因,每逢大汛,安徽地区河水上涨。
如果不泄洪,洪水冲破堤坝,造成的后果,将更严重。
泄洪,是安徽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但这并不是说,安徽必须要泄洪。
安徽主动泄洪,缓解了下游的江苏、上海压力,的确是“舍小家为大家”。
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防汛绝非一省一地之事,而是关乎全国。
如果泄洪不可避免,那么,“舍小保大”是决策者的必然选择。
此时此刻,我们不应该纠结“谁大谁小”和“舍谁保谁”,而是应该研究如何尽量避免损失,弥补损失。
避免损失,要靠科技;弥补损失,要靠分配。
这个时候,全国一盘棋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
除了“蓄洪补偿”外,中国还有转移支付。
2020年,中央向安徽省转移支付了2972.5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