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科普大全 > 纸上谈兵的故事(纸上谈兵这个成语是怎么来)

纸上谈兵的故事(纸上谈兵这个成语是怎么来)

时间:2021-08-10 00:04:46来源:黄埔信息网

纸上谈兵的故事(纸上谈兵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

纸上谈兵这个成语由来已久,它出现于战国末期,是根据长平之战的故事而产生的。耐人寻味的是,纸张是在东汉时期才投入使用的,为什么这个故事却在战国末期广泛流传,其实,这和纸的发展历程是脱不了干系的。

其实,纸张在战国时期已经产生,只不过因为当时技术的落后,所以列国都以竹简代替之。东汉时期所谓的蔡伦造纸其实只是改进了造纸的技术,并未说明纸就是由蔡伦所发明。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粗糙的纸张,只不过由于当时技术的落后,才没有大规模的投入生产,不过,纸张依然是达官贵族身份地位的象征,拥有珍贵而又粗糙的纸片,对于战国时期的人来说,实在是幸运之至了。

纸上谈兵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它背后又有什么样的故事?

纸上谈兵这个成语的本意为解决实际问题时,只知道空谈理论,而无实际应用的效果。其出处就来源于战国时期的长平之战。这个成语的主人公是赵国统帅赵括,因为其空谈理论,而无实际作战的经验,才导致赵军最终失败。这个成语具有讽刺意味,不过,其用在不同的场合,却有不同的道理。

如果是说理现场,可能这个成语就具有劝解意味,使用这个成语,就是为了规劝当事人按实际情况去做事。如果用于争执现场,这个成语就带有讽刺意味,使用这个成语,就是在蔑视当事人空谈误国。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就是要告诉人们要按实际情况做事,而非照猫画虎,以书本上的知识空谈理论。

纸上谈兵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它背后又有什么样的故事?

纸出现于战国时期,且它又有长平之战背后的故事,故而,战国末期产生这样的成语,也就不足为怪了。那么,长平之战的经历是怎样的?它背后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长平之战发生于公元前260年,当时,秦昭襄王嬴稷为了彻底灭亡赵国,就以名将白起为统率,攻打赵国的战略要地长平。赵孝成王为了抵御秦军,遂以廉颇为将,统御赵军抵御秦军。

秦赵长平之战的前奏是上党保卫战。前262年,秦将白起统率秦军攻打韩国的上党郡,韩国上党郡太守冯亭无力守卫,又不愿归降秦国,所以他便率领全体郡民归顺赵国。本来这只是秦韩两国之间的战争,因为上党归赵,故而这场战役便演变成为了秦赵之战。赵孝成王自然不会将上党拱手让于秦国,为了抵御秦军,赵军便主动进攻,长平之战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纸上谈兵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它背后又有什么样的故事?

秦赵两国长期对峙于长平,起初,赵将廉颇打算采用拖敌的战术逼迫秦军撤退,奈何秦军死活不退,最终给赵国带来麻烦。公元前260年,赵国发生饥荒,已经无力抗秦,在这样的情况下,孝成王遂要求廉颇伺机与秦军决战,廉颇打算依然采用疲敌的战术拖垮秦军,不过,由于赵军实在无法力支,赵王遂打断与秦军决战。

这种形势下,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挺身而出,他说服了赵王改用自己为将,并作为统帅抵御秦军。赵括从小熟读兵书,所以他自信满满,不过,这样一位乳臭未干的小子却从来没有经历过战场真正的拼杀,所以他掌握赵军,必然会给国家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纸上谈兵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它背后又有什么样的故事?

赵括依靠自己的口才说服了在场的每一位赵国公卿,不过,虽然其理论知识丰富,但其却始终缺乏实际的作战经验。当赵括统帅赵国士卒向秦军发起猛烈进攻的时候,秦将白起却诱敌深入,赵国统率的四十多万大军终于被秦军进入到了长平谷地,很快,秦军就断掉了赵军的后路。四十多万大军被秦军包围,赵括左右拼杀,殒命于沙场。

赵括不切实际的指挥赵军冲杀,最终给赵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长平一战,不仅赵括战死,就连四十多万士卒也尽数被秦军坑杀,赵国从此也一蹶不振,彻底沦为二流小国。

好书推荐

这是一部颠覆脸谱化历史的趣味历史书籍,作者通过诙谐易懂的通俗方式,将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和著名事件与你娓娓道来,在这本书中历史不再晦涩难懂,一个个历史人物鲜活呈现到我们面前。

比如对中国历代版图、皇帝这个职业、历朝历代著名人物、历代官职(如太尉、同平章事、司马、参知政事等...)等都用现代的语言诙谐幽默的形式呈现到我们面前。历史从此不再枯燥,从此读懂中国历史不再难。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