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爻变卦(易经的占卦与变卦)
六爻变卦(易经的占卦与变卦)
你怎么又变卦了?人们常用来形容某个人,反复无常。
有占卦就有变卦。《易经》“蒙”卦卦辞“初筮告”及“比”卦卦辞“原筮”之“筮”字,即占卦。
孔子《易传》用阴阳之说及儒家伦理解说《易经》,并肯定《易经》占卦,“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
“观其变”就是观察六十四卦符的爻的位置变化。《易经》有六十四个卦,每一个卦卦符的形状不同,但都是由两种不同形状的爻直画“一”与断画“- -”、任取六个组成,为六爻卦。六个爻在从下到上的六个位置上是变化的,形成六十四个卦。
“玩其占”就是练习如何占卦。演算熟练了,有事就事先占上一卦。卦有六十四个,占卦是随机性的,不是想占得什么卦如《乾》卦就占得《乾》卦,如同买彩票,买张彩票就能中大奖似的。
占得某一卦如《乾》卦,不一定就以《乾》卦预测吉凶,还得看六个爻中有没有变爻,如有,得变为另一卦才行,这叫作,变卦。变卦也是随机性的。
《史记》记有占卦、变卦的例子。如,《晋世家》,“初,毕万卜仕于晋国,遇《屯》之《比》,辛廖占之曰:吉,屯困比人,吉孰大焉,其后必昌”;《田敬完世家》,“陈厉公使卜完,卦得《观》之《否》:是为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占卦与变卦,以《史记》“卦得《观》之《否》”为例,说说如何操作的。下面是随手画的《观》与《否》两个卦的卦符:
左为《观》右为《否》。两个卦唯一的不同,从下往上数第四爻,《否》为“一”爻, 《观》为“- -”爻。也就是,占得《否》,其中第四爻“一”为变爻,变“- -”为“一”为《观》。
为什么要变卦呢?这得从《易传》的“大衍之数五十”说起。取五十根蓍草,去一用四十九,四十九任分作左右两堆,经四营十八变,变出六个爻,即占得一卦。其中,奇数九与七,记作“一”爻,偶数八与六,记作“- -”。“九”为“老阳”,必须变为“- -”;“六”为“老阴”,必须变为“一”。一个卦六个爻,不论哪个爻为“老阳”或“老阴”,都必须阳变阴或阴变阳。《易经》爻辞有“用九”与 “用六”,就是这个意思。
《易传》的“大衍之数五十”,演算有些复杂,于是被说的玄之又玄:“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可又神鬼莫测:“阴阳不测之谓神”。
后世道教的“火珠林”即“钱筮法”简单多了,只用三个铜板就行。手同时抛三个铜板落下,两正一反为少阳,两反一正为少阴;三正为老阴,三反为老阳。抛六次得六个爻,即占得一卦。其中,若有老阳或老阴,老阳变阴,老阴变阳。
等效原理。甭管它用大衍之数五十根蓍草,还是只用三个铜板,都可占得一卦,再看是否有变爻,有则变。
占卦的方法多了,还可用更简单的方法,一个铜板或一个硬币也可占卦、变卦。就没必要啰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