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山古城(红河源头巍山古城)
巍山古城(红河源头巍山古城)
2020川藏滇十日行(8)
写在前面
不求资料翔实全面,不求论证无懈可击,但求真实记录旅途中所见所闻及所思所想——我行故我思。
2020.08.12 上午
今天的行程是从大理到楚雄,顺游巍山。中午十二点多,我们抵达巍山古城附近,匆匆用过简单午餐即进入古城。
巍山古城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巍山古城,始建于元代,是南诏国的发祥地。明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拓建为蒙化府和蒙化卫城,还是云南推行土司制度时间最长的地区之一。
古城现存的北门城楼——拱辰门(上图),建于明洪武年间,为重檐歇山式建筑,面阔五间宽25.76米,进深15.7米,高16米,共有两层。城楼北门东西两侧地面上是大型铜质铭碑,介绍文化名城巍山。
高大的城墙之上,北面悬挂“万里瞻天”横匾,气势雄威。
拱辰楼南面匾额“魁雄六诏”,显示了唐初南诏在洱海区域六诏的强大地位。事实是,南诏后来统一了洱海区域六诏。
拱辰楼是高大雄伟的明代古楼之一,能完整地保存至今,权威人士认为,这在云南乃至全国实属罕见,已成为巍山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建筑。
进士坊,始建于明代,为明万历丁未(1607)进士、四川重庆府巴县知县孙于宸立。原坊为面宽三间的斗拱,前后各立一对大石狮辅助支撑立柱,1958年毁。现牌坊2002年重建,一高两低三跨,高8米,宽11米,前后有连座石狮两对。北面坊上题刻“蕊榜文龙”,南面是“花封瑞凤”。
补一张星拱楼的照片如下。
舌尖上的巍山据说也是很有名的,街头上的这几尊雕塑都表现巍山小吃的。
走出几步,就看到其中一种小吃店:长寿一根面。
古城街上保留了大量的明、清时代的建筑。
古街仍有不少建筑的外墙还是泥巴抹的,显露其时代的痕迹。
我们还走进了一座庭院参观。这里明显已改成饭馆。
但院落内外的照壁还是很有特色。
我们一路奔着博物馆而来,看到大门了,重檐歇山顶的门楼,很有气派,就是不知是原有的,还是后来修建的。
南诏博物馆大门对联:
珍藏瑰宝集撷精华佐证边陲文化
浓缩时空恢弘物理大观南诏风情
由上图可知,博物馆大门也就是等觉寺的北门,它们是在一起的。
等觉寺
等觉寺位于巍山古城东北隅,又名报国寺,始建于南诏(唐),明永乐十六年(1418年)蒙化土知府左氏与寺僧无用重修,明清两代多次维修,咸丰年间兵燹,大部分被焚毁,存太阳宫、双塔等处。清光绪年间,改建林公祠、昭忠祠于太阳宫东、西两侧。
太阳宫是等觉寺幸存的明代建筑之一,始建于明永乐十六年(1418),为蒙化土知府左氏与寺僧无用建,明清两代均有修缮。
朋友Y还是一位“文艺青年”,有他在,我们要好好认认等觉寺的楹联对联。太阳宫藏头联,也算是颇费心思:
蒙恒时朗耀苍穹沐德泽
化万物熙暄赤子启心光
太阳宫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16.24米,进深四间13.74米。正面及左右檐下皆设计重昂五踩斗拱,后檐以垂柱花板作装饰;梁为抬梁式,设计合理,使整个屋架受力均匀,反映了明初匠师们的高超技艺。太阳宫能保存至今实属不易。
太阳宫里还有二件宝物,一是明伦堂隔扇门。这是一堂完整精美的明代木雕杰作,共6扇,每扇高294厘米,宽70厘米,从上至下分成若干雕刻版块。
最上方分别为:龙、凤、鹤、虎等瑞兽,次为主体画面,两边四扇分别镌刻春、夏、秋、冬四景色,中间两扇镌刻山水与城、庙、塔。再以下均刻花卉图案。
另一宝物摆放在其对面——百寿图隔扇门。这是一堂清代木雕隔扇门。隔扇门原为6扇,现存4扇。每扇门高245厘米,宽54厘米。
前5扇门的格心皆以18个篆刻“寿”字为主题,最后一扇以10个“寿”和制作年代“乙亥中秋上浣吉旦”共同组成。隔扇门的裙板则以“喜鹊登梅”、“凤穿牡丹”、“鸬鹚荷花”等征兆吉祥的雕刻题材图案作为装饰,雕工了得!
昭忠祠始建于1864年,是杜文秀(1828-1872,云南保山人,回族)起义(19世纪50-70年代)后派义军将领张忠厚监工建成,作为杜文秀政权在永建地区的“军衙门”,并委派其在此长期留守监督。
昭忠祠抱柱联:人伦有道善恶分明天作鉴,史节(学?)无情忠奸析辩口为碑。我俩认了半天,对于下联第二字拿捏不准了。读者朋友帮助认一下?
林公祠也是建于清光绪年间的。
林公祠对联:以制怒作铭君子修身有道,将忠孝为本鸿儒报国无私。
上图为等觉寺的双塔之一。双塔始建于明代(1465年),为九级方形密檐式实心砖塔,由蒙化土知府左琳出资建造。但看上去有唐代建筑的风韵。等觉寺的塔和太阳宫是寺内仅存的明代建筑,其他建筑都是毁后重建或重修的。
碑廊挺长,石碑挺多,就是能看得清楚的不多。
南诏博物馆
前已述及,巍山南诏博物馆就在等觉寺内东北一隅,这里对外统称巍山南诏博物馆。
但比较有趣的是,博物馆的序厅与正馆的7个展厅是分开的,且是居于等觉寺中轴线上单独的一座二层建筑,与等觉寺的太阳宫、昭忠祠、林公祠等融为一个整体了。
序厅南门对联,上联:寻之渺遥遗踪仰前侑做事做人岂负一生志抱,下联:对此辉煌文物励我辈立德立功无亏百里河山。
南诏博物馆2015年10月才正式对外开放。
据介绍,博物馆内的展览以南诏文化为主线,共7个展厅,分为四个部分:南诏溯源、南国大诏、南诏佛韵、南诏遗珍。
序厅穹顶上也是一幅画,表现的是南诏国的重大事件。
离开序厅,我们进入正式的展厅依次观看展览。
巍山是云南设治最早的郡县之一,巍山古城也已600+年了。
巍山是南诏国文化的发源地,南诏当年在洱海区域是最强大的,后来统一了六诏。
自公元七世纪中叶细奴逻称王起,南诏国进入其发达期间。细奴逻公元649年称南诏王,公元653年其派子逻盛炎赴长安朝见唐高宗,后被封为巍州刺史;公元674年病逝,尊称高祖。
南诏实行父子连名制(上图左),是从细奴逻开始的,南诏人此时似乎没有姓,而是二代人的名字首尾相同。如此这般,南诏王以口传方式使祖先之谱系得以保存。
例如,细奴逻的儿子继位叫逻盛炎,其孙继位叫炎阁。只有在弟继兄王位时才会中断,例如炎阁终时,其弟盛逻皮继位,盛逻皮终时其子继位,便又回到父子连名,叫皮逻阁……
南诏德化碑,高4.45米,宽2.46米,厚0.58米。这块碑是镇馆之宝。正面刻碑文44行,3682字。碑文是阴刻书41行,详列南诏清平官、大将军、六曹长等职衔和姓名。但经千百年的风雨录蚀,碑文仅存800+字。碑文相传为南诏清平官郑回所撰,唐流寓南诏杜光庭书写。
碑文主要颂扬了阁逻凤的文治武功,叙述了南诏、唐朝和吐蕃间的关系,以及历次战争的缘由和经过,表明了叛唐的不得已,和希望与唐和好的愿望。
巍山还出土了大量的唐代时时期石土质的佛像,说明巍山早就受佛教影响了,但何时传入本地的似无人知晓。
巍山历史悠久,文化古迹颇多。鸟道雄关就是南诏历史文化的六张名片之一,其位于巍山古城城东约10公里、海拔2700米的大山上,这里是古代西南古丝绸之路和人马驿道的重要通口,是从昆明等地通往滇西、缅甸必经之道上的一个关卡。
隘口上原碑立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年的历史,已被有关部门妥善保管。原碑宽1.7米,高0.7米,厚0.1米,尽管石碑已部分断裂,可上面隶书书写的“鸟道雄关”四个大字依然苍健有力。现在关口那块刻有“鸟道雄关”四个大字的石碑(下图),依原样仿制的新碑在原址安放。
每年仲秋时节,数以万计的候鸟飞过这里,往缅甸、印度等地过冬。注意碑上繁体的“鸟”字下面的四点少写了一点,这是怎么回事儿?
传说,这不是书写人的疏忽,而是看到这里沿袭了几千年的打鸟习俗,故意少写一点警示后人:“鸟”少一点尚可算鸟,如长此以往打下去,再少一点再少一点,“鸟”将不“鸟”!
在这片土地上发祥过南诏国、左氏土司等彝族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元代,段氏总管开始在巍山筑土城据守。明初,傅友德、沐英率大军平蒙化,段氏不臣服被逐,后彝族火头左禾被封蒙化世袭土知府。
巍山左氏土官多次参与明军出征平定叛乱并得到赏识,明王朝对蒙化府施行土归流政策时保留了左氏土官替袭制度,并一直沿袭到清杜文秀起义时,承袭印信号纸遗失才中断。这些内容在《蒙化府志》中均有记载。南诏文化的重心后来转移到了大理,但巍山仍是其历史和文化的源泉。
巍山地方不大,但文化历史厚重,且有传承,明清两代这里曾经分别出过进士8名和15名。
还是在南诏遗珍展厅,有东莲花村的介绍。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去看看的地方。巍山是彝族白族自治县,这里有不少回族聚焦区,东莲花村即是一例。
彝族,自古以来就是西南地区的土著民族,而巍山则是彝族居住、生活、开发较早的地区及彝族土主文化的中心,在云南乃至全国彝族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巍山是“彝祖故里”啊,据介绍,巍山古城东3.5公里处的“南诏土主庙”(东山土主庙)已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华彝族祖庙”。
这次没有机会去看看彝族民居,这里有一点儿介绍。彝族火炕床很有讲究,即使是家里人也不能乱睡啊!
与大唐相始终的古南诏国历经250多年,在巍山经营90多年,在巍山建都,前四代英王即南诏中兴时期均在巍山。迁都大理后,巍山依然是南诏历史、南诏文化的发祥地和根源之地。
巍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南诏国的发祥地和古都,清代御封的文献名邦,其在大理、云南的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参观南诏博物馆,仿佛徜徉在历史的长河中,在这里你可以了解巍山,了解巍山的灿烂文化,展现了南诏国的辉煌历史与沧桑巨变。有兴趣的朋友,这里值得来,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