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科普大全 > 特兰斯特勒默(特兰斯特勒默的诗告诉我们)

特兰斯特勒默(特兰斯特勒默的诗告诉我们)

时间:2021-06-12 10:53:19来源:黄埔信息网

特兰斯特勒默(特兰斯特勒默的诗告诉我们)

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商业利益在社会中的作用更突出,而技术十分发达加上金钱魔力十足的现时代,处处显示出崇尚功利主义倾向,在新媒体娱乐很盛行的氛围中,在拥挤的都市里,在匆匆忙忙的人群中,在短视频盛行,自拍持续走热的氛围里,人们无暇顾及诗歌,很难对诗歌发生大的兴趣,诗歌似乎越来越被边缘化了,诗人经常尴尬得像穿错了鞋在闹街上行走的人,走得有点怪,引来的是异样的眼光。

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瑞典的著名诗人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这孤寂的诗坛带来了一些热闹,给寂寞的诗人们来了些鼓励,让诗歌爱好者有些兴奋的感受。

特兰斯特勒默的诗告诉我们:崇尚功利的今天,诗歌依然散发光彩

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2011年获文学诺奖

当时,评论界有人赞赏说:“诺奖评委这次做了一个伟大正确的决定!”更有人兴奋地说:“特兰斯特勒默早该获得诺奖!”

长期以来,诺贝尔文学奖是最具悬念的,每一次的文学诺奖几乎都是很难被准确预测到的,但是,2011年的那一次,特兰斯特勒默的获奖却几乎是意料中的事,据说,著名的博彩公司立博在对当年文学诺奖的预测名单上,特兰斯特勒默先是列在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之后,后来,当诺奖将揭晓之际,他被已列为第一名。

热闹的商业气氛中,有时很需要平静;在对利益追逐非常卖力的时代,有时也需要有深情的诗歌,诗歌能给繁忙人在烦躁中带来放松的慰藉,在郁闷中带来诗意的栖息,在技术和利益至上的时代,有一些追求诗歌境界的人很喜欢特兰斯特勒默这位瑞典诗人。

特兰斯特勒默的诗告诉我们:崇尚功利的今天,诗歌依然散发光彩

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

特兰斯特勒默(TomasTranstromer)1931年生于瑞典,如今已是近九旬的诗人。早在1954年,特兰斯特勒默23岁时发表了处女诗集《十七首诗》,当时曾轰动了瑞典诗坛,进而名闻北欧文坛。后来,他又陆续发表十部诗集,不幸的是,他在1990年患脑溢血,右半身瘫痪,讲话变得非常困难,而庆幸的是,他依然能够写诗,并且坚持写,而且,还能对诗歌有创新性的写法。

特兰斯特勒默善于在诗中表现日常生活,通过对日常生活描述去探寻人的内心世界,有时,他还能巧妙地把科学知识融进诗歌写作中。他被认为是“短诗大师”,他的大部分诗集文辞凝炼,语句简短,比喻深刻,意象深远。而后期的诗歌,更是简短、精炼、内敛,惜墨如金,但寓意深远。

有人评论说:“在小说家中,海明威是写得最简洁、精炼的;而在诗歌中,特兰斯特勒默是写得最精炼、含蓄的!”这很有道理。

特兰斯特勒默的诗歌作品将意象和隐喻蕴含在简朴的语言中,说的是生活,窥探着却是人的内在精神世界;他将浓烈的情感寄寓在平静的文字里;他塑造着人的精神生活并力图说出神秘;他的凝炼、精湛的诗句处处透出敏锐,在看似平淡的吟赋中,时时发出犀利的批判声音;他简短的文字隐藏着丰富的能量,引发读者往深度思考。

有人说,特兰斯特勒默在其宝石般的语言里呈现出诗歌顶级的美。越是接近他的诗歌文本,就越能触摸到大地的秘密;越是深入他私有的世界,就越能踏上他广袤的灵魂地带。

还有人说,特兰斯特勒默的诗表现出了与东欧的反讽文学和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所不同的文学风格,而且也超越了北欧的抒情文学,他把印象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和北欧抒情诗歌传统融为一体,给北欧诗坛带来了新的诗风,也给世界诗坛注入了新的气象。

特兰斯特勒默的诗告诉我们:崇尚功利的今天,诗歌依然散发光彩

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在中国

瑞典文学院院士、诺贝尔文学奖评委谢尔埃斯普马克认为,特兰斯特勒默是真正“试图解释灵魂的诗人”。

还有人说:“如果不是因为瑞典文学院出于本国诗人‘避嫌’之虞,特兰斯特勒默早就应该获诺贝尔文学奖了!2011年,瑞典文学院毅然将文学诺奖颁给特兰斯特勒默,不怕被误解,说明特兰斯特勒默的获奖已是实至名归,他的诗歌作品虽然数量不算多,但几乎每一首诗都可以说是精品。其凝炼、精湛的语言,很有力度,很有深度,他无疑是当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

诗歌一直被认为是文学王冠上的明珠,或许,诗人写出的诗比小说家写的小说更具有宝石般的价值。有人说,在当今小说越来越与市场搅到一块儿的时代,诗歌还保留着远离功利性的纯真境界,平静的诗坛还没有和市场搅在一起,这是文学的幸运。

可是,在2011年之前的十五年内,文学诺奖一直未能颁给诗人,尽管当时有几年也有一些诗人被认为是诺奖的热门人物,如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韩国诗人高银等,但一直没能真正获得诺奖,自从1996年波兰女诗人辛波丝卡获奖以后,文学诺奖的粉丝们看到的总是小说家屡屡摘得诺奖桂冠,但诗人却极少。特兰斯特勒默的成功获奖是文学诺奖对诗歌在技术与金钱时代依然能保持光彩的肯定,当时,中国和世界各国的诗人群体都发出了欢呼声,表示对诺奖评委会颁奖给诗人的赞赏。

特兰斯特勒默获得诺奖,虽然没有能够改变诗歌在后工业时代的寂寞现状,但至少对于诗歌创作被边缘化的处境,也算是一种对于努力改变现状的鼓励,对于诗人群体来说,当然是应该高兴的。

在中国大陆,特兰斯特勒默的获奖同样受到了欢呼,兴趣诗歌的人们从来都不愿意放弃对诗歌的关注,即便是高新技术时代信息、数据十分发达,淹没了诗情画意,但诗歌爱好者依然爱诗。

在中国改革开放刚起步的时代,年轻的诗歌爱好者曾经对朦胧诗的热门传播而大声欢呼;曾经对于新诗有过热潮般的颂扬,当时,诗人意气风发,如星光闪耀,很多年轻人,心情激荡,浪漫非凡,沉迷于诗歌的享受中。可是,到如今,社会功利心膨胀,曾说是“读图时代”挤掉了诗歌,而现在连“图”也不读了,在热衷于短视频和自拍的气氛中,不少人没有时间和兴趣去读书了,还有多少人去品诗呢?

大众为生计奔波,年轻知识人因蜗居而烦恼万分,网络让书本被冷落,娱乐占去了更多的闲假,与其费时地品诗,不如自拍自演来得更潇洒;与其崇拜诗人,不如追逐名星;宁肯为网红嘶声呼喊,也没有兴趣去关心诗人在干什么?

毕竟,诗歌远离功利,与权利不搭边,忙碌和郁闷的人们,为生活而“囧”着,曾静感觉到“神马都是浮云”,如今,一会儿感叹事事“雨女无瓜”;而当自己忙着“996”,见网红们潇洒,有心中塞满了“柠檬精”,很多人的心里想的是“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这当口,还能有很多人青睐文雅的诗歌吗?当今时代,诗人和诗,在社会的层面上,是很难“hold住”的,而特兰斯特勒默的获奖,也算是对诗人,对诗坛的一丝安慰!这让诗人和诗歌爱好者们相信,诗歌依然能散发光彩!

下面,录一首李笠和北岛各译的特兰斯特勒默的诗《树与天空》,与读者们共赏:

树与天空(李笠译)

一棵树在雨中走动,匆匆走过

我们身旁,在这片倾洒着的灰色中,

这棵树有急事。它从雨中汲取生命。

犹如果园里黑色的山雀。

雨歇了,树停住了脚步。

它挺拔的躯体在晴朗的夜晚闪现,

和我们一样,它在等待着那瞬息——

当雪花在天空中绽开。

树与天空(北岛译)

我们身旁,在这片倾洒着的灰色中,

这棵树急事。它从雨中汲取生命

犹如果园里黑色的山雀,

雨歇了,树停住了脚步。

它挺拔的躯体在晴朗的夜晚闪现,

和我们一样,它在等待着那瞬间

当雪花在天空中绽开。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