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井找水(村里打井怎么找水源?)
打井找水(村里打井怎么找水源?)
八零后之前的农民,对于大旱井一定并不陌生,很多孩子都有这样的记忆。
那时候的农村,基本上都有一口或者两口大旱井。这些旱井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井口特别大,而且不用井管,直接就是用大蓝砖一层一层匝下去。这个井口有多大呢?我们平时农耕田的机井井口都是三四十公分,这个旱井的井口直径能达到一米,看着非常粗野。
但这样的井在过去却是全村人的吃水地,每到了早上,井口都会围满了人,大家都挑着扁担,两边吊着桶,用井口上吊的辘轳把井里的水提上来,自己再挑回家,每家都有一个或者几个大水缸,将水倒进去,或吃或用。
进入九十年代后,这样的井渐渐退出了农村,现在的农村孩子对这些井已经基本上没有什么记忆,因为他们出生时,这样的井已经失去了作用,他们都是吃的自来水。但我们在这里要说明,这也是分着地方的,并不是所有地方的农村孩子都是这样,比如在一些偏远山区,一些高海拔地区,人们吃水仍然是挑。
主要原因其实是这些地方地下水位深到人们头疼,而且找到个渗水源非常不容易,只能靠雨水或者山泉水来生活。
说到这里,我们就会产生一个疑问,以前的农村人并没有什么勘探技术,但每个村都有旱井,他们是怎么勘察地下有没有水的?不能随便找个地方就挖井吧?总要选择个离水近的地方,而且还能保证以后水源源不断的地方,他们是怎么确定这个地方的呢?他们怎么知道下面有没有水源?
其实,过去的人自然有过去人的技术,也可以说成是经验,咱们今天来说一下这个问题,但说这个问题,我们要分开来说,分别是平原地带和山区地还,这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
Ⅰ:平原地带基本上不用勘察
在说这个平原地带之前,我们首先得弄明白一件事,那就是地下肯定是有水的,地下是有水层的,地下水层的深浅有区别,主要取决于我们所处地区的海拔高度以及四周有没有固定形成的水源。
比如我们处在一个低洼地带,这样的地方,地下水位都非常浅,也就是非常容易挖出水来。这是因为地势太低,这个我们平时也能看出来,比如如果我们房子盖了一个低洼地带,那么自己家房子里就容易潮,这是因为平时下雨时,雨水都汇聚到这个地方了,这里是离地下水最近的地方。
另外就是靠水源近的地方,比如一些靠海的地方,这些地方非常容易挖出水,你拿把铁锹向下挖就能挖出渗水的地方,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在天津很多地方,直接向下挖就可以出水,但这样的水是不能吃的,有时候直接就是海水渗透过来的,土层来不及过滤。
在一些普通的平原地区,其实是不用太费劲勘察的,选中一个低洼的地方直接开挖就行了,地下肯定是有水的,只不过是水位深浅的问题,也就是说,在这些地方是不愁地下水源的。
那有人可能会不解,地下水源这么丰富?我们要知道,这个水跟别的矿物质是不一样的,它跟煤和石油不一样,这些东西想要形成是需要年限的,是需要条件的,需要特定物质的。
而水呢?其实是个大循环的过程。下雨时,雨水渗透进土层,经过土层的过滤后形成地下水,人们打井后抽出来,一部分被用掉,一部分又被蒸发变成了雨水,下雨后又被渗入和被土层过滤,如此循环使用。
所以在平原地区挖井,并不用特别的勘察,这不是打矿,还得找矿脉什么的。但也不能随意找个地方,仍然要找低洼处,因为水往低处流是个最为简单的道理,不管是下雨还是什么,水都会流向这个低洼处再渗入地下,这样的地方开挖更容易出水,因为这是距离地下水位最近的地方,人们可以省时省力。
假如我们找个高处开挖,一个最首先的问题就是我们需要先跟地下最低的地方挖平,也就是说,首先得挖穿这个土堆才能跟平地持平,等于上面是白出力。一个村小地形上选择是这样的,大地形上找水的选择也是同样的,道理都是一样的。
但是,我们上面所说水是一个大循环的过程,并不代表水永远都不会枯竭,并不代表着永远都是这么多,也并不代表同一平面下的水位深浅是一样的,因为这个水位的深浅,其实跟我们的环境以及天气都有密切的关系。打个简单的比方,黑嫂所处就是平原地区,但水位和过去比起来明显更深了。
比如以前我们打口井,三四十米就出水,但现在却要七八十米。形成这样的原因其实是非常简单的,近些年人们用水量太大,地下储存的浅层水不够用,而天气又旱,大循环过程受损,人们只能越挖越深,去寻找深层水源。
这其实是个非常简单的道理,常在农村住的人可能会有明显感受,我们到了夏天时,随着浇地的人增加,加上天气炎热的原因,我们的机井水泵向上抽水时往往只出半水,水量很小,其实这就是地下水不够用了。形成的原因也是简单的,大循环受损,地下水聚集的最远远达不到人们需求的量,就形成了这种现象。
现在的井是越打越深,这是黑嫂近些年来观察到的一个明显变化,如此下去,以后的井只会越来越深。可怎么去改变呢?雨水变少是个大环境问题,一时半会想要解决也是困难的。
我们这里说的是平原地区,不管是深水还是浅水,这些平原地区地下是有水的。有些山区是根本就打不出来水,这就需要一些特别的勘察了。
Ⅱ:高海拔地区如何找水
相比起平原地区的吃水问题,某些偏远山区就更加困难了,这些地方的地下水跟平原地区是没有办法比的。自古以来,山区吃水就是件困难事,比如在四川凉山一些地方,山西晋中一些地方,这些地方的地下水水位之深超出我们的想象,想要靠打井吃地下水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为想打出水太难了。
黑嫂在山西生活了近十年,经常性跟山里跑,他们如何吃水?有些地方条件好一些,山上有渗水点,那些想要一劳永逸的人会想办法把一根管子接到山上的渗水点上,用管子把水引下去,换句话说,他们吃的水量多量少,取决于山上渗的多少。而有些人则是需要上去找到渗水点挑水,那可是山上,跟我们平原地区的挑水不一样。
黑嫂见过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子上山挑水,那种苦是让黑嫂震惊的。
当然了,当地也会想办法采取一些措施,比如说收集雨水,当地有关部门会给农民修一些储存水的水池,也就是向地下挖,挖出一个坑后用水泥抹实,这主要是用来收集雨水。等到下雨时,他们会在院里或者房子上铺上一块大油布,油布的最低处就在这个水池口上,所有的雨水都淋到油布上又流进这个水池中,他们盖起来,放着慢慢吃。
看到这里,很多人就会好奇了,不能打井吗?其实黑嫂当时也有这样的疑问,更是问过不少人,他们的回答都是一致的,谈何容易啊?不是没有打过井,个人打,公家打,水位太深了,打不出来。
其实,是地下没有水吗?并不是的,主要还是水位太深,也太难找,不像平原地区,你随便一个地方向下挖,总是有水的,而在山区,大多数地方地下是没有水的,需要找到特定的地方。
这就需要勘察了,但有些人是会凭着经验向下挖的。
比如黑嫂看到过一家,他们家四口人,一对夫妇和两个儿子,他们在自己家屋后面挖了一口井,他们就真的挖出水了,这其中的艰难是我们无法想象的,那不是土,都是石头,每挖一层都需要打出炮眼,用放炮的方法来解决,这样的代价以及时间,普通人哪里承受得住?
其实,所谓的勘察,也有经验的成分,比如说一些地方蚊子爱聚集,那么这个地方多半是因为潮湿,为什么会潮湿?那肯定是因为这些容易聚集水,这样的地方地下水位就浅。
当然了,这只是个粗方法,相似的方法还有观察,比如有的地方经常性的比别的地方潮湿,冬天上冻的时间比别的地方晚,早上出白霜,到了春天化冻的时间又比别的地方早,那这下面肯定有水,或者是水位肯定比别的地方浅。
这些都是普通人凭经验来找水的方法,大型的勘察则需要看山的走势,以及水的汇聚。比如说山体汇聚处,山体走势转弯处,这些地方都容易聚集水源。而我们如果观察一些山上的泉水渗出点,会发现大多都是在这样的地形和走势处,这样的地方形成了洞口,里面有水渗出或者滴出。
但是,往往这个有渗出点的地方来打井的话,却并不容易打出地下水。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前面就说了,水是个大循环的过程,水向下渗的过程,其实也是个过滤的过程,在平原地区,雨水或者生活用水向下渗,在最低处聚集形成地下水源。可这个山区之中,假如半山坡上有渗出点,别看是个容易聚集水的地形,但地下有可能是没有水的,因为这些水都在这个渗出点给渗出来了,根本没有进入地下,这样的话,我们向下打,自然是无法打出水来的。
当然了,不管是多少经验,还是辅助方法,最科学的方法仍然是选择机械,这样的找水方法有一整套的科学依据,但黑嫂并不是勘探人员,我们不能去胡说八道。但有一点不能否认,就算是用这些机械,用多么科学的方法,地形地势上仍然需要选择低洼处,这是自然规律,这个不能违背。
Ⅲ:黑嫂是幸运的一代人,小时候没有赶上吃水需要挑水的时代,而且黑嫂小时候一直住在平原地区,并没有受过那种吃水困难的苦,因为黑嫂小时候我们村就已经是自来水了,根本没有想到过还有吃水困难的人。所以黑嫂到了山西某些山村,看到他们吃水那么困难后,我的震惊心情想必大家是可以理解的。
吃水困难实在太难受了,实在太苦了。但幸运的是,国家一直在努力消除这些问题,比如四川大凉山地区,吃水问题一直是当地扶贫干部的主要目标。找水打井,已经不再是农民需要操心的问题,这些问题都由国家来解决,但过去人们打井找水的经验也并不是完全没用,您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