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的诗(林徽因有多有才?)
林徽因的诗(林徽因有多有才?)
在民国文坛,林徽因似乎一直是“女神”般的存在。喜欢她的才子很多,梁思成、金岳霖、徐志摩,任何一个无论是家境还是才华,都属于男神级。她的老相识、才女张充和晚年回忆时,曾说过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在众人聚会的时候,只要有林徽因在场,就没有别人说话的份。
虽然这话有点儿批评林徽因话多,爱发表意见,但我们也不难从侧面了解到她当时的影响力。那么到底是什么,让她有这样的魅力呢?
有人说是因为美貌,毕竟从她留下的照片来看,确实是美得不可方物。也有人说是因为家世,毕竟她出身名门,其父林长民又身居要职。但这些说法显然都忽视了林徽因本身的才华,民国比她出身更好的名媛那么多,其中也不乏长得漂亮的,若是自己没有才华,她不可能受到这样的认可。
为了证明这一点,笔者本期就给大家分享林徽因的一首诗作。1922年,25岁的徐志摩给林徽因写了一首情诗,此时他们刚相识不久。徐志摩一下子被这个小自己7岁的姑娘给吸引了。了解徐志摩的诗迷应该知道,作为民国最牛诗人之一,他的情诗写得是既有水平又够有感染力,这首诗也不例外,我们来看一看:
《情死》(徐志摩)
玫瑰,压倒群芳的红玫瑰,昨夜的雷雨,原来是你发出的信
号——真娇贵的丽质!
你的颜色,是我视觉的醇醪; 我想走近你,但我又不敢。
青年!几滴白露在你额上,在晨光中吐艳。
你颊上的笑容,定是天上带来的;可惜世界太庸俗,不能供
给他们常住的机会。你的美是你的运命! (节选前半部分)
只看这部分文字,我们就已经能感受到徐志摩当时内心的炙热。他一连用了玫瑰、雷雨等多个意象,把心中那团火写得淋漓尽致。同时,在形容对方之美的时候,他的笔触又是极柔情的,特别是对于她脸上笑容的描写,更是十分地道。
但令人无奈的是,18岁的林徽因收到这封信后,却并没有回复他。或许是因为写得太热烈,把她给惊着了,所以一时不知如何回复和拒绝。
后来的事我们就都知道了,林徽因嫁给了梁思成,而徐志摩则遇上了陆小曼。徐志摩的这首《情死》,也就成了尘封的记忆。但林、徐二人毕竟是进步青年,他们没像多数人一样选择避嫌,而是坦坦荡荡地做起了朋友,这份友情甚至得到了陆小曼和梁思成的认可。
1931年,林徽因身体不好,一直在香山养病。徐志摩也经常以老朋友的身份,前去探望。交谈中两人想起了年少时光,也提到了这首《情死》,于是林徽因一时诗兴大起,便随手写了一首回诗。这首回诗无论是从遣词上还是意境上来看,都力压徐志摩的原作,让我们来读一读:
时过境迁,再回老友的诗作,已有家室的林徽因显然不能和徐志摩谈感情,所以她很高明地只选择原诗中的一个“笑”字,在这个字上作文章。当年他夸她笑得美,而她如今却用一首诗告诉对方,一个少女纯净的笑里,到底包含了哪些东西。
林徽因这首诗比起徐志摩的原作,至少有3点高明之处:
首先,她的格局更大,诗中塑造的少女,她的爱不只是针对某一个人,她的笑里也不只有爱情,这是一份来自内心的温暖和纯净。
其次,从结构上来看,学过多年建筑的林徽因显然更明白,怎样才能让一首诗的感情层层递进。林徽因的诗作无论是这首《笑》,还是那首风靡多年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都给人清新淡雅之感。感情是浓烈的,但落到笔尖却是极为淡雅中,这就像纯素描,越读越有味道。
再次,这首诗的修辞上,用得是十为地道的。花影、云、浪等比喻,比起徐志摩的原诗,显然更有意境。
通过这样一首诗,我们完全能看出林徽因的才华,只能说才女确实是不简单的。现在很多人谈到林徽因时,往往只提她的外在美、只提她的那些爱情纠葛,却完全忽视了她的真实实力,个人认为这样是无法真正了解她的。林徽因这首诗大家喜欢吗?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