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活字印刷术(骄傲——活字印刷术)
什么是活字印刷术(骄傲——活字印刷术)
科技史科普系列之二十七:活字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是印刷史上的伟大革命,其基本 方法是预制大量独立活字(阳文反字),组合排 版,涂墨覆纸印刷,拆版之后,活字可再行重排。
11世纪中叶,毕昇发明胶泥活字,排版即书。按沈括《梦溪笔谈》记载:北宋庆历年间 (1041—1048年),布衣毕昇以胶泥刻字,用火烧坚,制作众多活字,在带框的铁板内排字战页,加热板上“松脂、蜡和纸灰之类”,以固定活字,压平字而,即可刷墨印纸。“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12世纪末(1193年),周必大参考沈括之说,用胶泥活字印行《玉堂杂记》。13世纪中期,姚枢教其弟子杨古“为沈氏活版”,印行《近思录》(1240年前后)等书。
13世纪末,木活字与金属活字均已出现。王祯《农书》(1300年)附载《造活字印书法》,提及前人有“烧熟瓦字”(泥活字),“近世又有铸锡作字”(锡活字)排印书籍,继而介绍了自创的木活字印刷方案,以轮盘分格,按韵部储字,提高检字效率。王侦纂修的《旌德县志》(1298年)便用此法印成。大约20年后,奉化知州马称德制成十万木活字,印行《大学衍义》(1322年)等书。
传世西夏文佛经活字印本与元代回鹘文木活字,见证了活字印刷技术的跨语言传播。13—14世纪,朝鲜半岛也开始制造汉文活字印书,《白云和尚抄录佛祖直指心体要节》(1377年)可能是现存最早带有年款的汉文金属活字本。
15世纪后期欧洲兴起的命属活字印刷,机械化程度高,工艺自成体系,但基本方法与古代中国活字印刷术并无二致,有可能受到后者的启发。
明代木活字印刷书籍可考者百余种,其中金属活字本可考者约60余种,其中16世纪初无锡华氏、安氏印本约占三分之二。
18世纪,清朝官方大规模采用活字印书,康熙末年的《古今图书集成》(铜活字本)与乾隆年间的《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木活字木)是其代表。乾隆以降,民间活字印书(木活字为主)较前代更为盛行,报纸(如《京报》)、彩票、家谱也往往选择活字排印。
就书籍出版而言,传统汉文活字印刷技术要求高、书版难以保存,相对雕版印刷并无全面优势,长期处于次要地位。19世纪以降,西方近代印刷技术东渐,随着印刷机、铅活字、电镀字模、纸型等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汉文活字印刷实现了技术突破,铅字排版印刷在20世纪占据了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