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日租(津城日租房调查)
天津日租(津城日租房调查)
大学城旁边的日租房信息墙
在天津的大学城、医院和商业中心附近,一些社区和公寓存在数量庞大的日租房,由此带来了流动人口过多、环境卫生恶化、消防隐患严重等问题。
在日租房密集的社区,常住居民和流动人口争夺公共资源,矛盾频发。餐馆、网吧、咖啡厅等营业机构混杂在日租房周围,使得常住居民安静居住的权益得不到保障。性工作者利用日租房进行交易,造成治安隐患。
专家指出,要合理引导日租房经营者向家庭旅馆转变,合规守法运营;对日租房和居民自住房明确区分和界定,避免日租房成为鱼龙混杂之地,演变成城市“疮疤”。
路边墙上、电线杆上贴满了日租房的小广告
日租房成了“逍遥窝”
提起西青区大学城附近姚村、付村,很多大学生都对那里的日租房印象深刻。周一至周四每天40元,周五至周日每天50元,这样的租价成为“公平市场价”,无论谁喊高了价,都会被别人抢单,显示了日租房市场的存在和交易量的庞大。
在付村大学城商业街上,每走两三步,总会看到无所事事的男女坐在长凳上或者手提小板凳,四处张望打量过往的行人,遇到情侣模样的学生或者手提拉杆箱的人,他们就会走上前询问“要房吗?便宜了”。这情形,如同火车站的黑出租围堵乘客。
张阿姨在华木里和富家湾、潘馨园有三套房子,她把不住的房子拿来出租。在附近的小区有大量的日租房,主要房客是附近大学城里的大学生。
张阿姨介绍:“小情侣居多,但也有一些毕业了没走的,还有考研的。”在潘馨园小区入口处,记者看到,三三两两的学生进出小区,都是散落在小区各处的房客。对这种现象,张阿姨见怪不怪,“这里开餐馆的、卖水果的、干理发的,哪一个不是靠学生活着呢”。
小区里有大量的日租房,常住居民们怎么看呢?魏娟曾是潘馨园的住户,据她介绍,日租房严重损害了她安静休息的权益,甚至迫使她离开了这个小区。她对大学生房客的一些行为也深度反感:“有一次大清早,我7岁的女儿在楼梯口见到俩大学生亲嘴,弄得我挺尴尬。”魏娟说:“来这小区租房的大学生情侣可不少,在校时就同居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