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百里者半九十什么意思(行百里者半九十)
行百里者半九十什么意思(行百里者半九十)
何为“行百里者半九十”呢?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五·谓秦王》:“诗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意思就是说:一百里的路程,走到九十里也只能算是才开始一半而已。
这个词语是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难,越要坚持到最后!
纵观中国历史,“行百里者半九十”的聪明人也比比皆是,所以这个“大忌”值得我们大家一起谨记!下面我给大家列举两个例子,以便大家加深印象,以史为鉴!
第一位:三国一代枭雄刘备,
刘备的前半生过得很悲催,自由丧父,与母亲以织席贩履为业,生活非常艰苦。后得族人刘元起资助,刘备拜原九江太守、同郡人卢植为师学习,增长了见识,也结交了不少好友。
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24岁的刘备在镇压起义的战斗中立下战功,正式步入仕途。但三国乱世,诸侯混战,要生存并发展下去很不易,又因为刘备自身底子薄,所以老是屡战屡败。不得已,刘备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十个诸侯,比吕布的“三易其主”还要多。
皇天不负有心人,刘备通过几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在打赢赤壁之战后,迎来了人生事业的上升期。他先后拿下荆州、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这一年刘备已经53岁了!
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结束,刘备与曹操又为争夺汉中而发动了汉中之战!最终,刘备取得汉中之战的胜利,领土得到扩张,进位汉中王。此时的刘备堪称的到达了人生的巅峰,名利双收,手下兵强马壮,大有一番三国争霸的资本。
但盛极必衰,灾难往往来得很突然!刘备占领汉中不久,蜀汉大将关羽孤军北伐,大意失荆州,兵败被吴军擒获,遭到杀害。刘备悲愤万分,刚登基称帝,就马上以为关羽报仇的名义,发兵讨伐东吴。还未出师,蜀汉另外一员大将张飞又被部下所害。
东吴向蜀汉求和,刘备大怒不许;诸葛亮、赵云等元老上奏要“三思而后行”,切莫意气用事,但刘备依然我行我素,“以怒兴师”,恃强冒进,更是犯了兵家之大忌。
夷陵之战中,刘备不察看地形,并贸然连营七百里,最后被吴军火烧连营,遭受了悲惨的失败,真是令人唏嘘不已。此场战争让蜀汉元气大伤,多名将领阵亡。8个月后,身心疲惫的刘备在白帝城向诸葛亮托孤,不久病逝,享年63岁。
纵观刘备一生,前半生很励志、很成功,但是到了人生快结束时候,过于骄傲大意,意气用事,犯了巨大错误,留下了不好的历史评价,正可谓是“行百里者半九十”!
第二位:晚清中兴第一名臣曾国藩
曾国藩的一生磨难重重,但他“打掉牙和学里吞”,一路过关斩将,终于大成!
正如国学大师梁启超先生评论说:“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