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原名是(为何她们都看不惯冰心)
冰心原名是(为何她们都看不惯冰心)
一个人只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有一颗爱国之心,就什么事情都能解决。什么苦楚,什么冤屈都受得了。——冰心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一片冰心在玉壶”她的笔名就取自这。
1900年10月5日诞生在福州一个幸福美满的书香世家。她父亲谢葆璋参加了甲午海战,抗击过日本侵略军,后在烟台创办海军学校并出任校长。
她是我国第一代儿童文学作家,是著名的中国现代小说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诗人、翻译家。她的译作如黎巴嫩凯罗.纪伯伦的《先知》《沙与沫》,印度泰戈尔的《吉檀迦利》《园丁集》及戏剧集多种,都是公认的文学翻译精品, 1995年曾因此经黎巴嫩共和国总统签署授予国家级雪松勋章。她的文学影响超越国界,作品被翻译成各国文字,得到海内外读者的赞赏。
在1999年2月28日去世,享年99岁,被称为“世纪老人”。
自4岁时迁往山东烟台,在烟台,冰心开始读书,家塾启蒙学习期间,已接触中国古典文学名著,7岁即读过《三国演义》、《水浒》等,此后很长时间便生活在烟台的大海边。
有一天,父亲带着儿女冰心在海边散步,在沙滩上,她望着面对海面夕阳下的红霞,冰心哏父亲谈论这海,这时,父亲告诉女儿:中国北方海岸好看的港湾多的是,比如威海卫、大连、青岛,都是很美的,但都被外国人占领了,“都不是我们中国人的”,“只有烟台是我们的!”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幼小冰心的心灵。
父亲的爱国之心和强国之志也深深影响着她幼小的心灵。她的写作历程,显示了从“五四”文学革命到新时期文学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伟大轨迹。她开创了多种“冰心体”的文学样式,进行了文学现代化的扎扎实实的实践。
1913年冰心随父迁居北京,1918年升入协和女子大学理预科,向往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
“五四”运动的爆发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使冰心把自己的命运和民族的振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冰心是世纪同龄人,一生都伴随着世纪风云变幻,一直跟上时代的脚步,坚持写作了七十五年。她是新文学运动的元老,她全身心地投入时代潮流,她用文学作品宣扬爱。冰心在五四时期初等文坛,便以温婉恬静的笔触,在不同的文学样式里集中表现了母爱、童心、自然美这三大基本主题,形成了充溢真善美的“爱的哲学”。
同时,在清澈温馨的文字之中,弥漫着博爱、牺牲等精神特质。在崇尚爱的精神映照下,她真挚地做出对人类、世界、人生的哲学思考,指出爱能够解决人类的一切问题。
冰心的小说、散文、诗歌等各种的作品内涵,无不参透着这种精神。《烦闷》表达了对生存的哲学思考与寻找,《最后的安息》体现了真善美的美好,在《我的学生》中,可以感受一种面对苦难时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冰心的很多作品都具有诗一般的优美情调。加上作为一名女性作家敏感细腻的心灵书写,柔美清丽、温婉透彻的语言,这些都将冰心作品中“爱”的主题体现得淋漓尽致。冰心所做的,就是将爱进行到底把爱带给读者。20岁出头的冰心,已经名满中国文坛。
就是这样一个充满爱的儿童文学作家为什么会与才女林徽因发生争执呢?
冰心的丈夫吴文藻和林徽因的丈夫梁思成都是学校留美预备班的杰出才子,而且同住在一个宿舍里。1924年6月,梁思成、林徽因赴美留学,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建筑学。1925年暑期,梁思成、林徽因去康奈尔大学补习语言,遇到了也在这里补习法语的吴文藻和冰心,于是他们便有了在美国的交往,甚至出外野炊。梁思成和吴文藻都毕业于清华学堂,是同窗好友,据说在清华时他们还同住在一个宿舍。
吴文藻是1923年赴美留学攻读社会学;本计划是四人一起去出国留学的,梁思成因车祸致腿伤,在北京的医院休养一年,所以,就比吴文藻晚了一年出国,1924年与林徽因等人赴美留学攻读建筑学。因此,吴文藻和梁思成虽然是同学,但是并不是同一年赴美,梁思成和林徽因比吴文藻和冰心迟后一年来美国。因为梁思成和吴文藻的关系,冰心和林徽因认识了,经过一个暑期的接触,她们也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后来,梁思成和林徽因双双去美国康奈尔大学探友。
这两对恋人于山川秀水中相逢,冰心和林徽因还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生活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