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资讯:【破局】长安何以“安”?
原标题:车市资讯:【破局】长安何以“安”?
汽车已经成了大多数人生活中必备的交通工具了,随着人们对汽车需求量的加大,汽车公司也多了起来。每天都有一些车企的最新动态都颇受关注的,那么接下来就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下小编所收集到汽车资讯方面相关的信息吧(以下内容来自于网络非小编所写,如有侵权请与站长联系删除)
作为三大央企之一,长安头顶的光环和所享有的资源优于大部分自主车企。然而,最近两年,这位昔日的自主一哥,逐渐掉队了。
单从近十年长安汽车的销量数据看,2016年,长安汽车乘用车板块年销量首次达到百万规模,这也是其历史发展进程中最为辉煌的时刻;2017年,虽然其结束了延续多年的高增长态势,开始走起了下坡路,但体量依旧保持在百万台;2018年,在中国车市整体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下,长安的下挫幅度进一步增大,同比跌幅达19.17%,销量定格在85.9万台,被吉利和长城超越。
长安汽车最近十年销量情况(数据来源:乘联会批发销量)
是什么导致了长安汽车由波峰到波谷的下移?在车市寒冬期间,这家昔日的自主之星会否“触底反弹”,又将如何自救?
从“波峰”到“波谷”
据盖世汽车研究院整理的数据显示,2009至2018年这十年间,长安汽车乘用车板块呈现爆发式增长。尤其是2009-2016年这8年间,其持续呈正增长态势,且年度销量从不足10万台体量,跃升十倍以上至百万台规模。当然,长安汽车这8年的爆发式增长,除了自身产品体系的扩张外,与国内车市处于黄金的成长期也有强相关性。
在自主品牌单兵作战的年代,谁的产品线丰富,谁就有机会占领更多地盘。这也就催生了奇瑞那句“多生孩子好打架”的格言。然而,时至2013年前后,这句话可能要修正为:谁拥有SUV,谁就有了抢夺市场的资本。
在SUV市场呈爆发式增长的年代,不少车企甚至凭借一款SUV产品,救活了一个品牌。在自主车企中,最激进的做法是长城决定停产轿车产品,而专注在SUV领域。2012年,长城汽车的SUV产品销量首次进入20万台规模;这一年,长安的SUV车型才刚刚起步。
也是从这一年起,长安在乘用车领域的产品类别覆盖轿车、MPV和SUV三大类,成为自主品牌中为数不多的产品覆盖较为完善的车企。
长安汽车最近十年各类被产品销量情况(数据来源:乘联会批发销量)
随后几年,长安的SUV产品阵容逐步扩大,体量和增速也在呈爆发式增长,直到2016年,其SUV的产销规模首次超过轿车。也是从这一年开始,长安SUV产品增速趋缓,直到2018年出现负增长;与此同时,其轿车体量逐年压缩,2018年,长安轿车产品从巅峰时期的年销量40万台以上跌至19万台。
SUV产品增速趋缓、轿车和MPV产品的市场空间不断被压缩,这一问题所导致的结果在2018年有了全面而直观的呈现。这一年,长安旗下三大产品类别较往年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挫,这也导致了其从年销百万规模的神坛上轰然跌落。
绕不开的质量问题
“当产品保有量迅速扩大,长安汽车因产品质量问题引发的负面效应也在被迅速放大。”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分析道。
早期,长安汽车的悦翔V3、CS35等,因性价比优势而取得了不俗的市场表现。但随着产品保有量的增加,这两款车型也成为汽车投诉榜上的“常客”。在汽车之家统计的3-5年汽车可靠性研究中,长安CS35的百车故障数为449;悦翔V3的百车故障数更是高达814。
长安蓝鲸1.4T发动机
据一位曾在长安汽车工作过的资深业内人士透露,正向研发能力不足,是长安汽车在产品质量方面存在的最大问题。比如,长安早期的E系列发动机、H系列发动机,以及D系列发动机,均分别借鉴外资品牌成熟发动机技术,进行逆向研发而来。
诚然,处于成长期的自主品牌,早期免不了借鉴合资品牌成熟产品进行逆向研发之举,而这一逆向研发加上制造环节在技术和工艺上的潜在问题,就导致了产品质量耐久性差的毛病。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一早期自主品牌产品存在的通病,也是中国汽车工业从起步到成熟所要经历的必经阶段。
只是,任何企业,均要为这一成长期付出一定代价。
产品投放失去“重心”
除了产品质量问题外,业内分析认为,主力车型优势不再,新车型未能达到市场预期,是长安汽车近两年存在的另一大问题。而这一问题的显露,也表明长安汽车的产品策略,与市场产生了脱节。
对比长安和吉利两大车企在乘用车领域的产品策略,我们不难发现,吉利在保持明星车型博越、帝豪、远景等主力地位的同时,又积极推出更贴合年轻消费者喜好的缤字系产品,以及MPV车型吉利嘉际;与此同时,领克品牌的加入,使得吉利进一步拓展了品牌和产品向上的空间。也就是说,无论是产品的横向宽度,还是品牌的直线上升通道,吉利的表现都优于大部分自主车企。
反观长安,自2017年起轿车市场进一步萎缩后,其仅在SUV领域留下两款当打车型,分别为长安CS75和长安CS35。然而,这两款车型因处于生命周期末期,随着2018年外部市场环境的恶化,也出现了快速萎缩之势。
昔日主力车型优势渐失的同时,新车型中,无论是长安CS95还是睿骋CC,其市场表现均没有达到预期。数据显示,长安CS95仅在2017年产品推出当年销量突破2万台,去年,其全年销量仅为6814台;而睿骋CC去年取得了接近三万的成绩,今年前8个月,其累计销量不足万台,下滑严重。
据一位业内资深媒体人透露:与吉利相比,长安最近两年在新品的推出力度上明显放缓;另外,最近两年,长安汽车的新品布局失去了重心,且节奏变得紊乱。比如,当传祺GS8在自主中型SUV领域大获成功后,长安推出了CS95,产品布局上未免存在“跟风”嫌疑。
2019年,面对车市大环境的整体萎靡,长安汽车试图以推出更多新车型来缓解压力。于是,其将焦点依旧放在了SUV领域,并先后推出了CS85 COUPE和CS75PLUS。这两款车型能否为长安带来转机呢?
能否借CS75PLUS实现破局?
今年年初,长安依旧“跟风”推出了轿跑SUV CS85 COUPE。如今,这款车型的月销量平均在2000台左右徘徊,市场前景不容乐观。
在CS85难以承担走量重任的情况下,今年下半年,长安推出了CS75PLUS。这款车型在9月初开幕的成都车展上正式上市;新车定位于A+级SUV领域,并象征性地推出了1.5T+6MT的入门级版本,进而将起售价拉低至10.69万元。
与CS75相比,CS75PLUS在设计和配置上均有显著提升。此外,新车上市之际,长安汽车还邀请了影星陈坤为其站台。一系列营销举措无不表明,处于下行压力下的长安,急需一款可以“走量”的车型来让其扬眉吐气一把。
而据长安汽车官方透露,CS75PLUS开启预售19天,其订单突破了1.17万。看来,这款车型在“大空间+高配置+低售价”的组合拳下,具备一定的“爆款”潜质。接下来,长安或将希望寄托在这款车型上。
盖世汽车研究院分析师认为,纵观长安汽车最近两年推出的新产品,基本以SUV车型为主,但产品策略偏离了市场风向。其中,定位于中型SUV领域的CS95,因产品力缺乏亮点而遭市场抛弃;另外,CS85 COUPE因定位小众,也未能在市场上激起涟漪。其它产品,如睿骋CC,全新逸动等,均是在现有产品基础上进行改款或换代,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长安近两年在产品创新力度和新品投放节奏上均慢了下来。
无论怎样,我们还是希望进入“第三次创业”阶段的长安,能够依靠CS75PLUS在今年接下来的第四季度实现破局、突围。
试读已结束如需阅读全部内容,请登录查看